應素群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西城中學)
探索篇·方法展示
化歸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應素群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西城中學)
化歸就是在研究和解決數學問題時采用某種方式,借助某種函數性質、圖象、公式或已知條件等將問題通過變換使之轉化,進而達到解決問題的一種思想。化歸思想是中學數學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在數學解題中幾乎無處不在,它不僅是一種重要的解題思想,也是一種最基本的思維策略,更是一種有效的數學思維方式。應用化歸思想解題時的原則是化難為易、化生為熟、化繁為簡、化未知為已知,本文就談談化歸的幾種常用方法在數學解題中的運用。
通過挖掘已知條件的內涵,發現式子的幾何意義,利用幾何圖形的直觀性化繁為簡,從而解決問題。
乘法公式中的平方差公式(a+b)(a-b)=a2-b2的幾何意義表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利用幾何圖形的面積完美地驗證了公式的正確性。
例1.如下圖,在邊長為a的正方形中挖掉一個邊長為b的小正方形(a>b),再重新拼圖,兩圖中的陰影部分面積分別為a2-b2和(a+b)(a-b),則可得到公式(a+b)(a-b)=a2-b2。

類似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也可用數與形的轉化來驗證。
數與形是數學研究的兩大基本對象,由于坐標系的建立,使數與形互相聯系,互相滲透,因此,函數問題中此種方法更常見,用函數圖象來刻畫函數解析式就是很好的例證。
函數是中學數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滲透在數學的各部分內容中,是用運動變化的觀點分析和研究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方程和不等式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方程f(x)=0的解就是函數y=f(x)的圖象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不等式f(x)>0的解集就是函數圖象位于x軸上方時自變量的取值范圍。要確定函數變化過程中的某些量,經常要轉化為求出這些量滿足的方程或不等式的解或解集,函數是變量的動態研究,而方程不等式是動中求靜,研究運動中的變量關系。
例2.二次函數y=ax2+bx+c(a≠0)的部分圖象如下圖,請根據圖象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方程ax2+bx+c=0的兩個根;
(2)寫出x為何值時,y的值大于0;
(3)若方程ax2+bx+c=m沒有實數根,求m的取值范圍。

解析:(1)圖象的頂點坐標(1,2)與x軸的一個焦點坐標為(-1,0),根據拋物線的對稱性,可得與x的另一個交點坐標為(3,0),可得方程ax2+bx+c=0的兩根為x1=-1,x2=3;(2)根據圖象把不等式問題轉化為函數圖象在x軸上方時x的取值范圍,易得-1<x<3;(3)可以把問題轉化為求拋物線y=ax2+bx+c與直線y=m無交點時,m的取值范圍。由圖象可直觀地得到m>2,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方程或不等式問題轉化為函數圖象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此類問題也體現了數與形的轉化和統一,數學的美無處不在。
對于那些結論不明或解題思路不易發現的問題,可先用特殊情形探究解題思路或命題結論,再在一般情況下給出證明。
例3.已知下面一列等式:

①請根據這些等式的結構特征寫出它的一般性等式,并驗證你寫出的等式是否成立;

一般成立,特殊也成立。特殊可以得到一般性的規律,一般性的規律用來解決特殊問題,這種辯證思想在初中數學中普遍存在,經常運用,這也是化歸思想的體現。
等與不等的轉化主要是化相等為不等和化不等為相等,在等與不等的矛盾轉化中基本不等式、方程思想、函數的性質經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們是等與不等關系差異的聯系所在。
例4.已知正實數a、b滿足ab=a+b+8,則a+b的最小值為。
解析:根據基本不等式(a+b)2≥4ab,得(a+b)2≥4(a+b)+32,令x=a+b,則x-4x-32≥0,x≥8或x≤-4(舍去),所以a+b的最小值為8。
解析:根據平方根的意義,有x-1≥0和1-x≥0成立,于是得到x=1這一等式的成立,把不等關系轉化相等關系,求得y=3,于是有xy=13=1,問題得解。
相等關系與不等關系既是對立統一的,又是相互聯系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也體現了數學的對稱美和統一美。
解題一般是從正面著手,習慣于正向思維,對于那些從正面很難解決的問題,不妨從其反面入手,從而使正面問題得以解決,此法也稱為逆向思維。
例5.求證: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中至少有一個不大于60°。
解析:要解決本題,從正面著手有困難,此時可以從反面“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大于60°”著手,引出與“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為180°”這一定理相矛盾,從而反面不成立,即正面成立,問題得解。
此法亦稱反證法,我們假定結論不成立,即結論的反面成立,經過推理論證,得出與已知條件或公理、定理相矛盾的結論,從而得出假設錯誤,亦即原命題成立的結論。
物體的空間形成,總是表現為不同維數且遵循由低維向高維的發展規律,通過降維轉化,可把問題由一個領域轉換到另一個領域而得以解決,這種轉化在初中數學的幾何中比較常見。
例6.如下圖,圓柱的底面半徑為6 cm,高為10 cm,螞蟻在圓柱表面爬行,從點A爬到點B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厘米(結果保留小數點后一位)?

解析:圖a是立體圖形中的問題,路徑是一條曲線,把圓柱的側面展開成圖b,不難發現,最短路程即為線段AC的長,于是有

此類空間路徑最短問題,可通過立體圖形的側面展開圖將其轉化為平面上的路徑最短問題,利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來解決,即把高維向低維轉化,從而解決問題。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知識之間都存在著相互滲透和轉化,比如多元轉化為一元、高次轉化為低次、分式轉化為整式、多邊形轉化為三角形等,化歸在數學解題中幾乎無處不在,它滲透了數學教學的各個領域和解題過程的各個環節,掌握好化歸的技能和技巧將大大提高解題的速度和質量。
[1]張柏.化歸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J].新課程(下),2013(4).
[2]況玲.化歸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4).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