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軍, 錢美娟, 李曉燕, 陳 建
(1. 揚州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 超聲科, 江蘇 南通, 226010; 2. 江蘇省武警總隊醫院, 江蘇 揚州, 225000)
?
高頻超聲診斷痛風性關節炎18例
劉洪軍1, 錢美娟1, 李曉燕1, 陳建2
(1. 揚州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 超聲科, 江蘇 南通, 226010; 2. 江蘇省武警總隊醫院, 江蘇 揚州, 225000)
關鍵詞:超聲檢查;痛風性關節炎;診斷
痛風性關節炎(GA)是人體內嘌呤代謝紊亂及尿酸排泄減少引起的代謝性疾病,是尿酸鹽結晶從過飽和的體液中沉積于關節囊、關節軟骨表面及周圍軟組織內引起的損傷和炎性反應[1]。其臨床表現主要為反復發作的急性關節疼痛,同時伴有實驗室檢查血清尿酸增高。如果不采取積極治療措施,最終會發展為痛風性腎病[2]。目前X線檢查仍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檢查手段,但敏感性較低。近年來隨著高頻超聲(HFUS)的發展和應用,對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敏感性明顯增高[3]。本文對臨床已確診為痛風性關節炎的患者進行高頻超聲檢查,了解其超聲影像學特點,并探討高頻超聲診斷GA的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18例,均為男性,年齡38~69歲,平均年齡50.4歲,病程6個月~11年,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1977年制定的分類標準,并除外其他關節疾病。同時選取18例其他關節炎患者作為對照組,男15例,女3例,年齡34~75歲,平均年齡48.3歲,其中類風濕性關節炎13例,骨關節炎5例。
儀器采用GE LOGIQ7及西門子ACUSON Antares 5.0彩色多普勒超聲系統,高頻探頭頻率8.0~13.0 MHZ,選擇肌骨超聲檢查參數,彩色多普勒選擇低速血流,增益調至最大而不產生噪音信號為宜,動態掃描所有受累關節的前面、后面、內側面及外側面,觀察關節囊、關節軟骨、關節骨及關節周圍組織情況。彩色血流分級參照Wright等[4]分級標準,將滑膜及周圍血流信號分為4級:0級,滑膜內無血流信號;1級,滑膜內有1~2處血流信號;2級,滑膜內有3~4處短條狀血流信號且分布不超過1/2滑膜面;3級,滑膜內有樹枝狀、網狀血流信號且分布超過1/2滑膜面。
2結果
2.12組患者關節受累情況
痛風性關節炎組受累關節共25個,分別為第一跖趾關節18個(72%),踝關節4個(16%),膝關節3個(12%);對照組受累關節共20個,分別為踝關節8個(40%),膝關節7個(35%),近端指間關節5個(25%)。2組患者受累關節陽性指標檢出情況見表1。
與痛風性關節炎組比較, *P<0.05。
2.2痛風性關節炎的特異性表現
① 細小斑點狀高回聲,表現為關節腔或滑膜表面大小不等的斑點狀高回聲,痛風性關節炎組檢出13個,對照組檢出1個。痛風性關節炎組斑點狀高回聲檢出率想高于對照組(χ2=11.45,P<0.01)。②非均質云團樣回聲,表現為關節腔內及關節周圍組織內顯示大小不等、形態欠規則的非均質云團樣回聲,少部分后伴弱聲影。痛風性關節炎組檢出9個,對照組未檢出,痛風性關節炎組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6.89,P<0.01)。③平行“雙邊征”,表現為關節軟骨靠近關節腔的表面出現線狀強回聲,其與無回聲軟骨下的骨皮質強回聲形成平行的強回聲帶。痛風性關節炎組檢出17個,對照組未檢出。痛風性關節炎組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21.86,P<0.01)。
2.3痛風性關節炎的非特異性表現
① 滑膜增厚,表現為關節腔內突起樣的團狀及片狀等回聲或低回聲,痛風性關節炎組檢出14個,對照組檢出15個,2組無顯著差異(P>0.05)。② 關節積液,表現為關節間隙增寬,內顯示為規則或不規則無回聲區,GA組檢出19個,對照組檢出16個,2組無顯著差異(P>0.05)。③ 骨侵蝕,表現為關節骨表面粗糙,不光滑,呈“蟲蝕樣”改變,痛風性關節炎組檢出8個,對照組檢出7個,2組無顯著差異(P>0.05)。④ 血流信號,表現為增厚的滑膜內或關節周圍顯示豐富程度不同的點狀或條狀彩色血流束,痛風性關節炎組檢出16個,其中1級3個、2級9個、3級4個;對照組檢出11個,其中1級6個、2級3個、3級2個。2組無顯著差異(P>0.05)。
3討論
痛風性關節炎多發于第一跖趾關節,50~70%的痛風患者先于此部位發病[5-6],也常發生于腕關節、肘關節、膝關節及踝關節等。對GA的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能阻止關節損害的發展進程,并且能有效地控制和延緩腎功能損害的發生[7]。高頻超聲(HFUS)作為一項快速發展的新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診斷和評價淺表組織疾病及關節病變。高頻超聲能夠檢測到病變關節尿酸鹽結晶的沉積[8],還能夠觀察到X線難以發現的細小骨侵蝕及輕度的炎癥反應。因此高頻超聲(HFUS)有可能成為較理想的檢測痛風性關節炎的重要影像學工具[9]。
本組病例中痛風性關節炎(GA)的聲像圖特點大致分為特異性聲像圖及非特異性聲像圖,特異性聲像圖包括細小斑點狀高回聲,非均質云團樣回聲及平行“雙邊征”;非特異性聲像圖包括滑膜增厚、關節積液、骨侵蝕及滑膜內或關節周圍組織顯示彩色多普勒血流信號。細小斑點狀高回聲表現為關節積液內或滑膜表面顯示大小不等的斑點狀高回聲,該征系代表關節內尿酸鹽結晶的形成,是痛風性關節炎(GA)的特異性表現。本研究GA的檢出率為53.3%,對照組的檢出率為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非均質云團樣回聲是尿酸鹽結晶長期聚集并沉積于關節腔及周圍組織而形成的痛風石,形態常不規則,且回聲不均。本GA組檢出率為40%,對照組未檢出,故可認為非均質云團樣回聲是GA的另一特異性聲像圖表現。對照患者病史發現10個受累關節患者發病時間均為5年以上,因此不能單憑痛風石的有無進行診斷GA的存在。另外還發現形成痛風石的受累關節中伴發骨侵蝕的病例相對較多,可能與痛風石能促進骨細胞的死亡,阻礙骨表面損傷的修復有關。
平行“雙邊征”表現為受累關節軟骨近關節腔表面出現線狀高回聲,與軟骨下同為高回聲的骨皮質構成平行線狀高回聲征象。可能是微晶型尿酸鹽結晶沉積于關節軟骨表面所致。本研究中GA組檢出率為68%,對照組中未檢出平行“雙邊征”,由此可見平行“雙邊征”也是GA的特異性表現。本研究顯示GA組及對照組均檢測到增厚滑膜或關節周圍組織分布不同程度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號,對照患者的臨床資料發現大多為關節炎急性發作階段,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淋巴間質充血,從而引起血流信號增加所致。
參考文獻
[1]Smith H S, Bracken D, Smith J M. Gout: currcnt insights and future pcrspcctives[J]. J Pain, 2011, 12(11): 1113-1129.
[2]蔣明, 林孝義, 朱立平. 中華風濕病學[M]. 北京: 華夏出版社, 2004: 1215-1227.
[3]姚慶榮, 馮蕾. 高頻超聲診斷痛風性關節炎第一跖趾關節病變[J]. 中國醫學影像學技術, 2013, 29(5): 787-790.
[4]Wright S A, Filippucci E, Mcvcigh C, et al. High-resolution ultrasonography of the first metatarsal joint in gout: Acontrolled study[J]. Ann Rbeum Dis, 2007, 66(7): 859-864.
[5]Criuenden D B, Pillinger M H. The year in gout 2011-2012[J]. Bull NYU Hosp Jtdis, 2012, 70: 145-151.
[6]Karissa Y K, Schumacher H R, Hunsche E, et al.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acute gour[J]. Clin Ther, 2003, 25(6): 1593-1617.
[7]Fairbanks L D, Cameron J S, Venkat-Raman G, et al. Early treatment with allopurinol in familial juvenile hyerpuricacmic nephroparhy (FJHN) amcliorates the long-term progression of recal discase[J]. QJM, 2002, 95(9): 597-607.
[8]曹君妍, 任杰, 黃冬梅, 等. 痛風性關節炎的超聲表現[J].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2011, 20: 1051-1054.
[9]王益茹, 陳九如. 痛風性關節炎的超聲研究進展[J]. 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 2014, 37(4): 360-365.
收稿日期:2015-11-18
通信作者:陳建,E-mail: wjcj3124@126.com
中圖分類號:R 589.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11-212-02
DOI:10.7619/jcmp.20161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