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生文
(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農業局,四川 廣元 628000)
?
利州區茄果類蔬菜高產栽培技術
楊生文
(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農業局,四川 廣元 628000)
利州區地處廣元市腹心地帶,隨著城市建設和工業發展,近郊平壩蔬菜基地大量被征占,新基地主要規劃在基礎條件落后的山區,建設新基地耕地、水源等條件差,運輸不便,技術嚴重缺乏,種植蔬菜產量低、品質差,效益不高。為改變這一落后現狀,改進和提高種植技術迫在眉睫,我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在技術方面,從品種選擇、育苗和栽培模式等方面入手,改進傳統茄果類蔬菜栽培方式,探索索適宜我區蔬菜種植的高產栽培技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蔬菜;高產栽培;技術
廣元市利州區位于四川北部丘陵山區,平壩、丘陵、山區呈立體分布,區內植被良好,降水豐富,森林覆蓋率達40%以上,生態環境良好,水質優良,土壤適宜,屬于淺山丘陵區地帶。是全省第二輪現代農業建設重點縣蔬菜培育縣,蔬菜位居全區五大特色農業優勢產業之首,全年蔬菜種植面積1.13萬hm2,產量50余萬t,其中茄果類蔬菜種植面積0.67萬hm2,是區內主要蔬菜作物。通過近年的不斷改進種植技術,進行了大量、試驗示范和推廣,總結提煉出茄果類蔬菜高產栽培技術,供業內人士參考。
1.1品種選擇
應選擇適宜當地播種期、抗性強、優質、高產、市場暢銷對路的品種,番茄應選擇適合我地消費習慣的大紅色品種,盡量不選擇粉色果品種,這幾年推廣的有斯諾克;辣椒有甜椒、牛角椒和線椒,應根據市場銷售情況、菜用或加工用合理安排品種,這幾年推廣的有辛香901、鑫茂6號等;茄子品種應該以搶早為重點選擇早熟品種,這幾年推廣的有三月茄、墨茄、萬噸早茄、萬噸長茄。
1.2播種期
早春大棚種植茄果類蔬菜主要是要搶早上市,因此必須提早育苗,我區冬育春苗一般在11月上中旬至12月上中旬育苗,采取“小拱棚+大棚”育苗,露地栽培一般采取小拱棚育苗,可推遲到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育苗。
1.3苗床準備
1.3.1場地選擇要求:一是背風、向陽;二是地勢較高,排水方便;三是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力強,最好選擇門前屋后菜園地。
1.3.2床土配制、消毒用優質菜園土與充分腐熟后的農家肥各1/2或按2∶3的比例配合,過篩,土中加磷酸二銨1kg/m3,草木灰5kg,50%多菌靈粉劑100g作土壤培肥和消毒,以防止苗期病害。
1.3.3做廂一般廂面寬1.0~l.5m,便于操作,做成育苗畦或苗床,缺水的地方多做成育苗畦,將營養土厚度10~15cm左右。育苗畦或苗床均應高出周圍地面,防止大雨積水;地勢較低的地方苗床周圍要做好排水溝,便于排水。
1.4種子準備
1.4.1種子消毒一是溫湯浸種,可用50~52℃溫水浸干種子10min;二是可以采用普通廣譜性殺菌劑拌種或浸種。如百菌清、多菌靈等,如用種子重量0.3%~0.4%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消毒(或l%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15min即可,然后將藥液沖洗干凈)。
1.4.2浸種經過精選或消毒后的種子進行浸種。浸種以16~25℃,浸泡24~48h為適。
1.4.3催芽將浸種后的種子用棕片或紗布包成小包,置于25~30℃溫度下發芽。粉嘴露白即可播種。
1.5播種
播種時間最好選擇晴天的上午進行,播種前要澆足底水,播種要求均勻播種,可以將種子拌細沙土均勻撒播(也可播栽營養缽中),播種后要用過篩的稀土均勻覆蓋,不能蓋土太厚,厚度1cm為宜。播種后要及時灑水、蓋膜,保溫,促進出芽。
1.6苗期管理
1.6.1控制溫濕度出苗前要保持高溫高濕,一般不揭膜,不澆水,當出苗達到70%左右時,要適當敞篷,適宜于茄果類幼苗生長溫度為25~28℃,高于30℃就應及時敞床,低于20℃就應蓋膜保溫。揭膜要逐步揭開苗床兩頭,不能一次揭開,一般中午溫度高時揭,下午蓋膜,同時要準備草簾等保溫材料蓋棚,防治雨雪天凍害,注意保溫排濕,防止過干過濕,不利于幼苗生長。
1.6.2肥水管理及煉苗幼苗長到2~6片真葉時,可適當施用清糞水提苗,苗小時不要施用碳銨等速效堿性肥料,施肥濃度一定要控制好,根據苗子長勢,做到要勤施少施或不施,防防止燒苗。如苗過于徒長旺盛,要適當斷水控苗。移栽前一周應煉苗,時間應選擇在天氣晴好,夜間無霜時進行,以便培育壯苗早栽。
1.6.3防治病蟲茄果類蔬菜幼苗期病蟲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蚜蟲等,可用廣譜性殺菌劑如百菌清、多菌靈、65%的代森錳鋅可濕劑對水500倍噴施,每周1次,連續使用2~3次。蚜蟲可用滅蚜威等噴霧防治。
不能與茄科作物連作,與蔥、蒜、瓜類和葉菜類輪作,糧菜區實行稻菜輪作,水果區實行果菜套種。
2.1整地作廂
選擇地勢高燥,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3年以上未種過茄果類的蔬菜地塊,經犁耙后整地作廂。一般廂寬60~80cm,廂面土壤整細、平整,廂溝深20~30cm,結合整地作廂施肥,施腐熱農家肥2000~4000kg/667m2,三元復合肥25~30kg/667m2,過磷酸鈣30kg/667m2,澆足底水,覆膜備栽。
2.2打孔移栽
當苗長至6~7片真葉時即可移栽。移栽前2~3d,在苗床上可以適當噴施葉面肥和防病治蟲的藥,移栽前1d下午,苗床灌足水。移栽選擇晴天上午進行。起苗盡量做到多帶土,以免傷根,減少緩苗期。茄果類蔬菜移栽每廂栽2行,根據地的肥瘦情況(地力水平)和品種特性確定合理栽植密度,地力水平高的可適當稀植,地力水平低的可適當密植,茄子一般株距40~45cm,植2000~2400株/667m2,番茄一般株距30~35cm,植3000~3500株/667m2左右,海椒一般每窩雙株,窩距25~30cm,植3500~4000窩/667m2。移栽后要用土蓋住打孔處薄膜,并澆足定根水。
3.1水肥管理
定植后要灌好“三水”,即定植水、緩苗水和果實膨大水;施好“三肥”,即緩苗后的提苗肥,第一臺果實坐住后的果實膨大肥,第一、二臺果收后的施肥。施肥結合灌水進行。第1次施肥以人畜糞尿(沼液)和尿素(10kg/667m2),第2、3次以稀糞水(沼液)和三元復合肥(10~15kg/667m2)為主。總之,茄果類蔬菜以采收果實為目的,因此,苗期施肥要氮肥偏重,促進苗子生長,花期施肥要盡量少施氮肥,多施N、K肥,防止沖果。
3.2植株調整
番茄和茄子都要整枝打叉。茄子保持二叉分枝,打掉植株基部的側枝和腋芽,番茄一般留一個主干,其它側枝留3~5片葉打頂,打掉其余葉、枝的腋芽。茄子番茄在第一苔果膨大后均須打掉下部的老葉、病葉,保持通風。
3.3保花保果
番茄可用25~50mg/L番茄靈點花,保花保果,茄子用30~40mg/L的防落素蘸花,辣椒可用辣椒靈保花保果,切忌不要將藥液灑落到嫩葉和芽上。
3.4病蟲防治
以農業防治為主,化學農藥防治為輔。
3.4.1選用抗病蟲的優質、高產品種合理輪作和間套作,深耕、增施有機肥等可加強作物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
3.4.2采用物理防治,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可選用黃板誘殺斑潛蠅、蚜蟲,殺蟲燈誘殺蛾類、金龜子類、春 蟓類等多種害蟲。
3.4.3選用生物制劑或低毒、低殘留農藥如BT乳劑、58%甲霜靈錳鋅500倍液噴、50%立枯凈2000倍液或48%炭特靈800倍液等每7d噴施1次防治苗期病害。選用可殺得、甲霜靈錳鋅、氟啶胺、霜脲錳鋅等,在發現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和茄子、辣椒疫病中心病株時噴施1~2次,并拔除中心病株深埋或燒毀;選用霜佳、霜停等在灰霉病,葉霉病初期噴施1~2次;選用農用鏈霉素、可殺得等在青枯和黃萎病發病初期灌根2~3次;選用病毒A、菌毒清、植病靈等在病毒病發病初期噴施3~4次防除成株期病害。選用阿維菌素、啶蟲脒、吡蟲啉等噴施防治各期蟲害。蟲害防治上,重點防治蚜蟲,番茄棉鈴蟲、海椒煙青蟲和茄子紅蜘蛛。病害主要有:番茄、海椒病毒病、疫病、枯萎病,茄子疫病、黃萎病,番茄、茄子灰霉病等。可到就近農資門市部購買低毒、低殘留農藥防治,防治濃度以說明濃度為準,控制合理的安全間隔期。嚴禁使用無公害蔬菜禁用農藥。
番茄以果實充分膨大,果皮由綠變紅時采收;青椒在開花后25d左右,即果皮變綠色,果實較堅硬,且皮色光亮的嫩果期采收;茄子在果實充分長大,有光澤,果皮變白或淺紫色時采收。盛果期,每隔2~3d采收1次,由定植到采收,早熟品種40~50d,中熟品種50~60d,晚熟品種60d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