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虎 蔣坤錫
(陜西省鎮巴縣畜牧獸醫工作站,陜西鎮巴 723600)
秦巴山區肉羊生態養殖綜合配套技術研究
周小虎 蔣坤錫
(陜西省鎮巴縣畜牧獸醫工作站,陜西鎮巴 723600)
位于秦巴山區腹地的陜西省鎮巴縣植被豐茂,全縣森林覆蓋率56.4%,有草山草坡8.18萬hm2,其中可利用面積5.81萬hm2。“十二五”期間,全縣依托豐富的天然飼草資源,因地制宜發展肉羊生態養殖。2015年年底,全縣采用“12345”模式的生態養羊戶超過600戶,全縣山羊飼養量達到31萬只,年創產值2.5億元,走出了一條“特色+規模+生態”的發展之路。進入“十三五”,如何在產業發展新常態下加快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的推動肉羊生態養殖產業發展,文章簡述了肉羊生態養殖綜合配套技術研究成果。
肉羊;生態養殖;技術;研究
鎮巴縣推廣的肉羊生態養殖“12345”模式,是指1個勞動力,2只布爾山羊純種公羊,2hm2多年生優質牧草,40只陜南白山羊基礎母羊,年產羔成活60~70只(一年僅產一胎),春羔當年育肥出欄,可實現年銷售收入5萬余元。
2.1 羊舍建造
根據山羊喜干燥、怕潮濕的生物學特性,我們主要推廣高床漏糞板圈,選擇地勢高燥、有適當坡度、排水良好的地方建設。規格為:正面靠坎,背面吊腳,吊腳高1.5~2m,樓底板至頂高2~2.5m,四周壁高1.2~1.5m的長方形羊舍。一般每間寬2m,長2.7m。樓底板木塊間隙2cm左右。在正面設置食槽和水槽,在背面地下設置排糞溝。
2.2 養殖要點
2.2.1 品種 選擇純種布爾山羊種公羊改良陜南白山羊,F1公羊作為商品肉羊,母羊可以留種。
2.2.2 放牧+補飼 春夏秋季,采用放牧為主,適當補飼的養殖方式,種植人工牧草,并根據越冬羊只的數量來儲備足額的青干草或青貯飼草,以確保羊只安全越冬。
2.2.3 定期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殺滅病原微生物,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阻止疫病蔓延。對羊舍、運動場及用具要保持清潔干燥,并定期消毒;糞便及污物及時清除堆積發酵;消滅蚊蠅及鼠害;防止飼草料霉變,保持飲水清潔衛生。消毒藥物可選用2~4%的氫氧化鈉液或10%聚維酮碘液。
2.2.4 牧草青貯 隨著肉羊產業的發展,牧草種植面積逐漸擴大,牧草青貯技術廣泛應用。青貯實踐中,常選擇地勢高燥的地方,用磚和水泥建好青貯窖。在黑麥草、高丹草等禾本科牧草抽穗期和三葉草、苜蓿等豆科牧草開花期,及時收割,鍘成3-4cm長的短節,裝入青貯窖,層層踩實,最后密封。豆科牧草含糖量低應與禾本科類牧草混貯。一般經過40~60d左右便能完成發酵過程,即可開窖啟用。近年來,部分養殖戶引進了飼草加工設備,可以自動揉絲、切割、打捆、裝袋、密封,能夠節省人力,提高生產效率。其實質是塑料袋青貯,生產實踐中要防鼠害,防止老鼠咬爛塑料袋破壞厭氧環境導致青貯失敗。
2.2.5 定期驅蟲 羊的寄生蟲可分內寄生蟲和外寄生蟲,一般可在春秋各進行一次驅蟲,以利羊的抓膘復壯及安全越冬。藥物可選擇伊維菌素、丙硫苯咪唑、左旋咪唑、吡喹酮等。經丙硫苯咪唑山羊驅蟲試驗得出結果:按照5mg/kg劑量給藥即能達到驅蟲效果,蟲卵檢查陽轉陰為100%;按照20mg/kg劑量給藥,未發現中毒跡象。說明丙硫苯咪唑安全可靠,適宜在山羊養殖上大面積推廣使用。
2.3 疫苗免疫
2.3.1 羔羊的免疫 產后24h內,肌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產后15~20d首免三聯四防苗,首免2周后進行2免,斷奶后再免一次;3月齡斷奶后首免口蹄疫,2周后進行2免;3月齡斷奶后,尾根部皮內注射羊痘疫苗,同時注射小反芻獸疫疫苗。
2.3.2 成年羊的免疫 每年3~4月份和8~9月份皮下或肌注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疫苗;春秋各一次肌注三聯四防苗;春秋各一次口蹄疫免疫,初免羊只首免后28d進行2免;每年3~4月份尾根部皮下注射羊痘苗;母羊懷孕后期30~45d肌注三聯四防苗。
引進布爾山羊純種公羊,選育陜南白山羊種母羊,根據不同海拔高度適宜產羔時間,按計劃開展配種工作。通過測定,布雜一代初生均重3.6kg,較陜南白山羊本品種增加2.02kg,增加127.8%,P<0.01,差異極顯著。說明布爾山羊改良陜南白山羊初生重效果顯著。經生產實踐觀察表明:布雜一代生產性能好,耐粗飼,爬坡能力及抗病力強,與陜南白山羊本品種相比沒有改變,是漢中市山區縣理想的肉用山羊雜交組合。
4.1 防止瘤胃酸中毒
羊是以吃青、粗草料為主的動物,吃精料雖可增膘,但只能作為輔助飼料。如過食精料(玉米、稻谷、麩皮等),會導致瘤胃產生乳酸過多,引起瘤胃微生物失調和瘤胃功能紊亂,發生瘤胃酸中毒。羔羊斷奶后,生長發育旺盛,除飼喂優質草料以外,可補飼精料,但每只每日飼喂量不宜超過0.2kg。肉羊育肥期,添加精料可快速育肥,但每只每日補飼精料不宜超過0.4kg。在肉羊生產中,添加玉米等精飼料要逐漸進行,通常需要2~4周的過渡期,逐步提高精料水平,使瘤胃能逐漸適應飼料的變化。
4.2 防止瘤胃鼓氣
瘤胃鼓氣是羊采食大量易發酵的草料在瘤胃發酵,產生大量氣體,致使瘤胃體積迅速增大,過度膨脹并出現噯氣障礙為特征的一種疾病。常發于春夏季。易發酵的草混生在牧草中,常見的有藜蘆、狼毒、白頭翁等,大多生長在潮濕的陰坡上,放牧時應加注意。同時,不要在有露水的草地放牧,防止吃露水草引起瘤胃鼓氣。
4.3 引進種羊要嚴格把關
引進的種羊要來自具備《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和《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種羊場,要經過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合格,并簽發檢疫合格證書,運達后經本場(戶)所在地獸醫部門驗證,檢疫并隔離觀察30d,確認健康后,經驅蟲、消毒,補免疫苗后,方可與原有羊合群飼養。
[1] 岳文斌,張春香,裴彩霞.肉羊生態養殖工程技術[M].農業出版社,2007.
周小虎(1974—),男,畜牧師,執業獸醫師,長期從事基層畜牧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