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高州市人民醫院(525100)羅紹堅 董智暉 韋健
先天性和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包括股骨頭半脫位,髖臼發育不良和股骨頭完全從真臼脫位是兒童較常見的關節畸形。病理變化主要是脫位后繼發性和進行性的改變,髖臼缺乏股骨頭的應力刺激,髖臼逐漸變小,股骨頭發育遲緩,股骨頸增寬變短,前傾角增大,關節囊增厚,髖關節周圍肌肉攣縮,內收肌緊張,增加復位困難,最后出現短縮畸形,保守治療效果較差,易發生股骨頭壞死等并發癥,宜早期手術治療。
應用Pemberton髖臼成形術聯合股骨粗隆下短縮旋轉截骨治療兒童DDH,既改善了股骨頭的包容,又改善了股骨前傾,減輕股骨頭壓力,取得良好的效果。我院自2009年1月應用Pemberton髖臼成形術聯合股骨粗隆下短縮旋轉截骨治療兒童DDH,效果良好。
1.1 臨床資料 2009年1月~2014年4月,本院采用Pemberton髖臼成形術聯合股骨粗隆下短縮旋轉截骨治療兒童DDH15例,手術年齡2~8歲,平均3.5歲,按Tonnis系統分級Ⅲ度5例,Ⅳ度10例。
1.2 治療方法 Pemberton髖臼成形術聯合股骨粗隆下短縮旋轉截骨術 應用Smith-Peterson 切口,顯露股直肌,將其直頭和返折頭切斷向遠端翻轉后用絲線臨時固定,小轉子處找到髂腰肌腱,顯露關節囊,T型切開,找到真臼,清除髖臼內阻擋復位的組織,切斷橫韌帶,尤其是關節囊呈葫蘆樣病理改變阻礙復位時要解除狹窄[2]。再行股骨上段外側切口,顯露大轉子前外側區,在大轉子下用線鋸截骨,短縮長度2~3cm,在股骨縱向做標記,依據術前需要旋轉的角度,調整股骨需要旋轉的角度,通過旋轉截骨,使過大的前傾角得以糾正,選用6孔鋼板復位固定,如果頸干角過大可行內翻截骨。復位后行髂骨截骨,距髖臼上方1cm處做一與關節囊平行的弧形截骨線,直至鑿到坐骨大切跡之前用骨刀在截骨斷端向下外翻轉,將股骨截下的骨頭用擺鋸修整成與斷端相同的楔形,嵌入斷端,即可使得植骨塊嵌牢無須內固定,切除過多的關節囊行關節囊縫合,活動髖關節后無脫位,可關閉切口。予“人”字石膏外固定6~8周,隨診截骨處骨愈合拆除石膏后非負重狀態下行關節功能鍛煉4周,6月后拆除內固定物。
術后對患兒隨訪1~4年,平均2.5年,按McKay臨床療效評定均為優,按Severin放射學評價結果均為優。
DDH的病理改變為一個緩慢漸進過程,同時伴有解剖學改變。當股骨頭脫出髖臼,髖臼變淺,股骨頭發育落后,頸干角及前傾角改變,隨年齡的增長,病理改變日益加重[1],故治療方案要求出現聯合化和個體化的方向發展。
無論采用何種手術方法,手術的目的都是依據Harris定律,即臼頭同心是髖關節發育的基本條件,取得穩定的同心圓復位,避免股骨頭缺血壞死,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所以要求達到無壓力的股骨頭同心圓性復位。行Pemberton髖臼成形術聯合股骨粗隆下短縮旋轉截骨達到以上要求,降低股骨頭高度,不但利于復位而且減輕頭臼間壓力,減少股骨頭缺血壞死的機率,使得術后的髖臼更穩定,短縮的股骨也可在發育過程中得到糾正,短縮旋轉截骨矯正了過大的前傾角,有利于頭臼同心復位,利于關節復位的穩定,還可刺激復位后原髖臼的發育,再加上髖臼成形術本身所擁有的增加髖臼接觸面積改善股骨頭的包容,使得術后髖部的活動更加穩健。
綜上所述,Pemberton髖臼成形術聯合股骨粗隆下短縮旋轉截骨治療兒童DDH不但能獲得頭臼同心圓復位而且同時糾正前傾,同時減輕股骨頭壓力,促進原髖臼發育,減少再脫位、股骨頭缺血壞死、關節僵硬等并發癥的發生。此手術方式臨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