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垓
?
莫把打掃衛生當懲罰
□朱培垓

萬瑋攝
學生違規、犯錯,被罰做清潔——打掃教室或校園衛生責任區,這是許多班主任常用的管理辦法。此舉少了智慧與真情的注入,合理性、科學性、藝術性亦缺乏,值得我們反思與警惕。
首先,此舉背離了勞動教育的主旨。2015年8月,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義》,明確提出了勞動教育的目標:“通過勞動教育,提高廣大中小學生的勞動素養,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積極的勞動態度,使他們明白‘生活靠勞動創造,人生也靠勞動創造’的道理,培養他們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于創造的精神,為他們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币虼?,正確引導學生認識勞動價值,培養其勞動意識,使之形成勞動光榮的基本認知至關重要。而把打掃衛生當作懲罰手段,或者把“不打掃衛生”作為獎勵的行為,都有視勞動為“勞改”之嫌,容易誤導學生,讓他們覺得打掃衛生是不光彩的,勞動是恥辱的事情,繼而厭惡勞動,歧視勞動者。如此,勞動教育又怎么能做到知行合一?
其次,此舉影響學生全面發展。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人人都應該成為名副其實的高素質的勞動者,這就要求教育必須以人為本,以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終極目標。德、智、體、美的培養很重要,勞動教育同樣重要。教師要因地制宜,創造條件,提供機會,特別是要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生保潔等力所能及的勞動,讓學生“在游泳中學游泳”。罰犯錯的學生做清潔,既加重了被罰學生的身心負擔,也剝奪了其他學生勞動實踐體驗和勞動能力鍛煉的機會,不利于對學生勞動意識、勞動能力、勞動素養的培養,給學生帶來的心理陰影和“成長負面值”不可小覷。
最后,此舉妨礙教師專業成長。班主任要正確定位自我——做管理者,更要做專業的教育者。因為管理主要解決表面行為問題,而教育則是解決思想、態度、價值觀、認知模式等問題?!皼]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但如何實施懲戒,仍需要謹慎研究。懲戒的目的在于教育、警示學生少犯錯誤、不犯同樣的錯誤,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但必須尊重學生,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承受力。教師絕不可為了發泄怒氣和不滿而羞辱、體罰學生。“罰打掃衛生”已屬變相體罰,容易傷害學生自尊、破壞師生關系、貶損教師形象。班主任如果過于依賴此類簡單的手段管制學生,而疏于研究與反思,很容易走到教育的反面,遑論專業成長。
(作者單位:湖北省監利縣上車灣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