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磊
摘 要:建構主義學習觀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發現及對所學知識進行主動建構。本文試圖在分析建構主義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著重探討其對大學英語自主合作教學模式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建構主義理論;自主合作教學
自上世紀90年代起,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悄然興起,它也被稱之為結構主義, 是認知理論的分支, 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最早提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進行主題教學模式,教師只是輔助者,學生作為主體參與到課前課堂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好地培養其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建構主義的基本學習觀
(一)學習情境的設置。學習者在對知識加以選擇加工及吸收, 并且形成自身對新知識規律與性質的認知過程中, 必須要有真實情境, 并在情境中發現與思考問題, 然后通過成員間的互相配合與協調開展溝通交流, 以求完成所設定的任務, 以達到對新知識的構建。情境的設置為學習者們提供了發現與解決問題的動機。 建構主義批評傳統教學使學習去情境化的做法,情境教學使學習者可依據情境和真實社會之間的聯系來思考問題, 在所學知識與應用的環境中, 通過目標定向活動而進行學習, 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自主性的培養。“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搬到記憶中, 而是以已有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D.J,Cunningham)” 。
(三)學習的社會性。學習者在解決問題中需要和周圍環境及團隊中的其他學員進行協作, 每一個學習個體的認知結構往往需要每一位獨立的學習個體具有一定的團隊合作意識。
二、建構主義對大學英語自主合作教學模式的啟示
(一)實施交互式教學。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種社會性與交互性的協作性行為,其成效應在教師與大學生之間,大學生之間,大學生和教學內容的相互作用中。而學習伙伴間的相互協作對學習者本人的學習成效影響相當大,大學生群體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學會交往與合作,培養與他人的協作能力。教師應大力提倡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通過小組討論、彼此評價、彼此互助合作讓有意義的知識建構更為有效。教師在課堂上將上課內容分解并把分解了的內容分配向每組成員,讓每組成員獨立完成任務后提交總結和問題。課堂中任務的分配要求各小組成員進行共同討論,運用交流與協商以形成最理想方案,在各組提交總結和問題后,影響全體同學進行陳述,并和其他成員間進行問答和競爭。協作學習能夠讓大學生群體的思路得到不斷拓展,發揮了學生們的團隊精神,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了個體間的協商與會話能力,使他們更好地完成了知識建構,并促進了英語教學及學習方式。
(二)開展英語教學的協作會話。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由個人進行建構而非靠他人傳遞,然而個人的建構需要借助社會的互動來實現。學習就是社會進行互動的過程,這一過程應盡量處于自然環境中,在同伴間的互動與合作中發生。而協商與會話則是合作學習最重要的形式,建構主義理論下的自主合作學習包括了小組討論、彼此評價、互幫互學等形式,以求建立合作與競爭關系。在課堂上,生生之間是競爭對象的關系,積極地競爭使人進步,這就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他們互相鼓勵促進,使之彼此間關系更為融洽、建立更加良好的學習態度、更有責任感、更愿意聆聽同伴的建議和意見等。而建立良好的自主合作的英語課堂模式應具備以下條件:(1)課堂必須是開放性的,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2)課堂應以活動性占優勢,更好地培養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3)課堂以培養學習能力為主,基礎知識的學習為輔;(4)構建廣泛交互的現代信息技術平臺,以便師生及生生的信息交流。
結語:總之,隨著社會和業界對英語學習者的應用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成為了關注的焦點,課程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現今仍存在一些問題。大學生雖已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語言應用能力,而大學英語教學任務的深度和廣度卻在大幅增加,所以以建構主義為基礎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讓傳統意義上的師生角色出現了巨大變化,大學生們成為了課堂中的表演者,這更激發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逐漸地學會自我控制學習的全過程,更好地培養了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辨能力,并且更好的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宋紅波,建構主義理論對大學英語課堂改革的啟示[J].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06,(4)
[2] 褚曉,建構主義框架下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J].中國成人教育,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