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超 黃華興 朱俊棟 王巍 呂強
【摘 要】課題組采取多學科診療模式開展臨床代教。根據(jù)泌尿生殖系腫瘤診療各個疾病的特點,采用多學科聯(lián)合診療模式,開展診療訓練,探討多學科診療模式在泌尿外科臨床代教中的可行性。初步結果顯示多學科診療模式可以提高泌尿外科臨床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學科診療;泌尿外科;教學
【Abstract】We used 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Based on the respective features of urological reproductive tumor, multi-disciplinary participating was used in the training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e aime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multi-disciplinary participation pattern in urological clinical teaching. Primary result showed that multi-disciplinary participating pattern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ological clinical teaching.
【Key words】Multi-disciplinary; Urology; Teaching
隨著科技進步和醫(yī)學發(fā)展,對腫瘤的認識逐漸深入,腫瘤的治療模式也發(fā)生了轉變,以往對于惡性腫瘤的治療主要依靠手術,目前對腫瘤的治療采取包括手術、放化療、免疫治療等在內的綜合治療[1],并且綜合治療是大多數(shù)惡性腫瘤的最佳治療方法,即惡性腫瘤單病種多學科綜合診療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多學科協(xié)作會診(multidisciplinary team),簡稱MDT,通常是指來自兩個以上相關學科的專家,組成相對固定的專家組,針對某一個器官或系統(tǒng)疾病,通過定期、定時、定址的會議,提出診療意見的臨床診療模式,已經(jīng)應用于包括腫瘤在內的多種疾病的診療中[2]。
教學醫(yī)院承擔著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包括實習生、見習生、進修醫(yī)師、研究生和規(guī)范化培訓住院醫(yī)師等等,教學任務繁重。進修醫(yī)師來教學醫(yī)院進修期望在相對短期的時間對自身業(yè)務水平進行提高,研究生也需要在在校期間提升自身的業(yè)務水平,臨床帶教老師也需要優(yōu)化臨床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以乳腺癌為例,尹曉然等認為MDT教學適應當今腫瘤科臨床實習的教學需求,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學[3]。泌尿外科是臨床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尤其是泌尿系腫瘤的診療,常需要進行MDT討論。我們采取MDT模式的教學查房,對進修醫(yī)師和研究生進行多學科聯(lián)合診療思維訓練,在臨床教學改革中做了初步嘗試。
1 教學模式與方法
1.1 進修醫(yī)師臨床教學結合MDT模式的基礎
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為三級甲等教學醫(yī)院,每年均接納大量的進修醫(yī)師,泌尿外科更是在進修醫(yī)師繼續(xù)教育工作承擔重要的教學任務,泌尿外科每年均接受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全國各個省份的進修醫(yī)師。進修醫(yī)師和研究生一般具有一定專科理論知識基礎和實踐經(jīng)驗,對于泌尿外科常見疾病具備一定的診療能力。大多數(shù)進修醫(yī)師和研究生在大學完成醫(yī)學基礎課程后,通過在教學醫(yī)院、外科進行輪轉學習實踐,能夠對外科常見疾病進行常規(guī)診療。然而,目前臨床上多種疾病的診療都涉及到多個學科,在泌尿外科中,如腫瘤、泌尿系結石、盆底疾病,還涉及到包括影像科、腫瘤內科、放療科、內分泌科等多個科室的聯(lián)合診療,MDT正在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大多數(shù)進修醫(yī)師和研究生均偏重于本專業(yè)的診療,對于多種需要MDT的疾病缺乏MDT意識,不利于從整體上把握疾病的診療,提高自身專業(yè)水平,多學科診療模式給臨床教學帶來了新的要求,對臨床帶教老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也提供了新的契機。
進修醫(yī)師和研究生對泌尿系常規(guī)疾病的診療常規(guī)大都具有初步經(jīng)驗,掌握了相關疾病的基本內容,對自身專科知識掌握的較好,但對于涉及其他專科的知識知之甚少。以泌尿系腫瘤為例,如膀胱腫瘤,診斷包括影像學診斷、內腔鏡診斷、分子病理學診斷,其治療包括外科手術治療、放療、局部灌注化療、全身化療以及免疫治療,這就包括放射科、病理科、泌尿外科、腫瘤科甚至基礎免疫學的合作,這種多學科的臨床知識結構的分布體現(xiàn)出了縱向學科交叉和橫向專科精準細化的特點,如何引導進修醫(yī)師和研究生將這些縱向和橫向的知識融會進行MDT,需要將MDT融入臨床帶教過程中。又如腎癌和前列腺癌,其診療過程均需要放射科、病理科、泌尿外科、腫瘤科的聯(lián)合,才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我科室運用每周三大查房的時間,對住院以及門診復雜患者,定時定點舉辦MDT討論,每次討論均要求放射科、放療科、腫瘤內科、病理科派相應的泌尿腫瘤亞專業(yè)專家參加,并指派固定的臨床帶教老師,安排進修醫(yī)師和研究生記錄MDT討論內容,針對每一個病例整理各學科專家的診療意見,并最終進行歸納總結,與本專科醫(yī)師的診療思路進行比較,從而進行有益的補充和完善。
1.2 基于多學科診療的教學模式
以膀胱腫瘤為例,膀胱腫瘤是最常見的泌尿系腫瘤之一,隨著環(huán)境污染的加劇和吸煙人群的增加,膀胱腫瘤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在膀胱腫瘤的診治中同時存在著治療不足和治療過度的現(xiàn)象。膀胱腫瘤多數(shù)為尿路上皮癌,膀胱腫瘤的診斷、治療以及預后評估需要進行MDT討論[4-5],我們在MDT討論的過程中進行教學查房。通過設計一系列相關問題,將涉及到膀胱腫瘤的多個學科內容與臨床技能串聯(lián)起來,再經(jīng)過教學訓練使學員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膀胱腫瘤的診斷需要對多學科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和綜合判斷。膀胱腫瘤的診斷包括內腔鏡診斷、影像學診斷、病理學診斷,需要泌尿外科醫(yī)師實行膀胱鏡檢查,影像科醫(yī)師根據(jù)患者盆腔MRI、CT的表現(xiàn)判斷腫瘤的臨床分期,病理科醫(yī)師根據(jù)膀胱鏡活檢組織和尿液脫落細胞進行腫瘤組織學診斷。在對進修醫(yī)師和研究生進行臨床帶教的過程中,我們選擇典型病例,邀請MDT團隊進行討論,讓進修醫(yī)師匯報病史,每位學員先發(fā)言,提出自己的診斷和治療意見,然后是MDT團隊成員從各個亞專科的角度進行討論分析,由學員記錄MDT團隊各個專科的討論意見,以培養(yǎng)學員的MDT思維。對于MDT成員討論無法解決的病例,交由主持人來進行定奪治療方案或者檢索文獻后下次再進行討論。查閱文獻和匯報的任務由主持人進行分配,學員和MDT成員分頭進行檢索文獻以備下次討論。
膀胱腫瘤的治療包括外科手術治療、放療、局部灌注化療、全身化療以及免疫治療。根據(jù)每位患者不同的病例特點,包括臨床分期分級,腫瘤的大小、數(shù)量、是否伴有原位癌,既往膀胱腫瘤的病史,患者的年齡和能否耐受手術也是必須考慮的臨床問題,進行MDT全方位判斷,選擇治療方案。
前期治療結束后,需要對每位患者進行復查,包括膀胱鏡檢查或者盆腔MRI、CT、血常規(guī)、血生化、血氣分析、循環(huán)腫瘤細胞檢測,對于晚期膀胱腫瘤患者,還需要評估患者全身狀態(tài)和遠處有無腫瘤轉移,這些都需要包括腫瘤科、影像科、泌尿外科等多個科室參與,讓進修醫(yī)師實時跟蹤和匯報病例,進行初步的病史分析,MDT團隊根據(jù)以上檢查結果進行討論分析,判斷前一階段的治療效果,并根據(jù)當前狀況制定下一步診療方案,包括復查的項目和間隔時間,進修醫(yī)師和研究生隨同上級醫(yī)師一同執(zhí)行該診療方案,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1.3 教學計劃
由泌尿外科、放射科、放療科、腫瘤內科、病理科組成教學診療組,按照疾病的診斷、治療、療效評估和隨訪安排教學內容,首次教學查房先進行疾病的診斷,下一步的鑒別診斷,并制定總體的治療計劃。第二次教學查房在診斷明確并進行一階段治療后再次進行,也針對第一次討論未能解決的問題進行討論,學員檢索文獻以讀書報告的形式介紹病例及相關進展,結合臨床病例進行綜合講解和講評,使學員全面掌握膀胱癌多學科診療的臨床技能。此外,在第二次教學查房中,我們常常由學員匯報之前討論病例的病理資料和治療效果,回顧分析之前患者的臨床資料,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
2 MDT教學設計與結果
腫瘤的術前評估,包括腫瘤的定性診斷,隨著治療理念、方法和技術的發(fā)展,不單要明確腫瘤定性診斷,臨床醫(yī)生在術前進行MDT討論,包括目前的影像學技術進行分期診斷,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應用,此外,例如循轉腫瘤細胞一些新型分子標志物,也都為腫瘤的術前分期進而制定診療方案提供很好的依據(jù)。膀胱腫瘤的診斷以往主要依靠膀胱鏡檢查、B超和盆腔CT,這些檢查不能全面反映每位患者腫瘤的特性,通過MDT討論,病理科提供了沉降式液基脫落細胞學、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從分子生物學層面增加了對膀胱腫瘤的認識,放射科采用彌散加權MRI技術提高了腫瘤臨床分期診斷的敏感性。
我們將膀胱腫瘤分為兩大類: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和肌層浸潤性膀胱癌。針對于每一類膀胱腫瘤,又結合具體情況,組織學員采用風險量表的方式對腫瘤進行評估,以使其能夠全面掌握了解有關膀胱腫瘤多學科治療的內容要點。在教學查房中,對于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進行MDT討論,由床位進修醫(yī)師和研究生制作PPT,上級醫(yī)師給予修改,介紹患者病史,根據(jù)術前膀胱鏡評估腫瘤大小、數(shù)量、是否伴有原位癌,尿液脫落細胞學來選擇手術方案,如經(jīng)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鈥激光腫瘤剜除術,術中采用高清攝像系統(tǒng)提高腫瘤的檢出率,術后根據(jù)病理結果選擇灌注治療方案。
在教學查房中,我們對于術前診斷為高危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患者進行MDT討論。同樣由學員制作PPT,上級醫(yī)師給予修改,介紹患者病史,泌尿外科、影像科、腫瘤內科共同分析討論,對于應該進行術前新輔助化療的患者行新輔助化療,待化療結束后到影像科復查MRI或者CT來評估療效,決定增加新輔助化療的療程或者盡快行外科手術切除。手術切除后根據(jù)病理結果,在上級醫(yī)師的指導下,管床進修醫(yī)師和研究生匯報當前的診療狀況,由泌尿外科、病理科、腫瘤內科、放療科再次共同制定診療和隨訪方案。
對于晚期膀胱癌通過MDT討論教學查房,腫瘤內科采用全基因組關聯(lián)研究及測序技術,通過遺傳變異的研究來針對性地選擇分子靶向藥物,或者化療相關基因檢測,實現(xiàn)晚期膀胱癌的精準治療。目前,晚期膀胱癌新輔助化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約50%的患者對新輔助化療有效,然而對于化療不敏感的膀胱癌,應盡早手術,目前缺乏有效的預判新輔助化療的公認的標準,由病理科對腫瘤進行化療敏感性的基因檢測,分子分型以預測腫瘤對化療的敏感性,進而決定診療方案,以期改善患者的預后。對于化療失敗的晚期膀胱癌患者,還可以通過病理科檢測PD-1,PD-L1在腫瘤及腫瘤浸潤淋巴細胞中的表達,選擇PD-1,PD-L1阻斷抗體進行免疫治療,該藥物是目前化療失敗的膀胱癌最引人注目的新療法。對于復雜腫瘤患者的治療,尤其是伴隨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往往需要多次MDT臨床評估和討論,對于療效及時進行評估,決定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
3 MDT教學體會
MDT模式的教學查房,拓展了進修醫(yī)師和研究生對于腫瘤的診斷思維模式。針對于每一項檢查,MDT專家均采用專題報告的形式給包括進修醫(yī)師在內的所有學員進行詳細講解,詳細介紹其優(yōu)缺點,適應癥和禁忌癥,敏感性和特異性,學員課后再檢索文獻,進一步學習和思考,從而豐富了學員的知識范疇,優(yōu)化臨床診斷。林曉曦等在整形外科研究生教學中運用MDT模式教學,認為該法高效、開放,提高了學生檢索文獻、自學、思維、總結和溝通能力[6]。
MDT討論可以提供新的治療理念,提高臨床教學水平和效果。王悅華[7]等認為,即從系統(tǒng)化治療目標出發(fā),遵循局部疾病與全身并重的原則,在設計惡性腫瘤的治療方案時,全面考慮與腫瘤疾病相關的各類問題,進行系統(tǒng)治療。在MDT討論中,腫瘤內科、放療科、病理科等科室均提出了諸多新的診療方案和技術,在腫瘤的綜合治療層面給進修醫(yī)師和研究生進行培訓,解決了他們臨床遇到的難題。
總之,采用MDT模式開展臨床教學,從疾病的診斷、治療到隨訪,都啟動MDT思維,突破局限性思維,讓臨床教學結合最前沿專科知識,給學員灌輸最先進的教學理念,不但有利于科室之間協(xié)同培養(yǎng)進修醫(yī)師和研究生,還有利于豐富他們的知識框架結構,提高臨床診療效果。MDT教學查房對進修醫(yī)師和研究生顯得更加重要,在教學查房中采取MDT模式,受到廣大進修醫(yī)師和研究生的歡迎。
MDT診療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也面臨一定的困難,需要首先形成穩(wěn)定的多學科診療團隊,在每一次MDT討論過程中均帶教學員,將臨床教學融入MDT診療討論中。參加學習的進修醫(yī)師和研究生之間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閱讀較多的文獻和上級帶教老師的指導,給上級帶教老師既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也提供了新的契機。
【參考文獻】
[1]吳一龍.惡性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的困境[J].循證醫(yī)學,2008(01):1-2.
[2]Minsky, B.D., Multidisciplinary case teams: an approach to the future management of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Br J Cancer,1998.77 Suppl 2:p.1-4.
[3]尹曉然,王亞利,張軍,等.乳腺癌MDT臨床思維培養(yǎng)的CBL-PBL教學探索與體會[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5(04):461-465.
[4]Rao, K., et al., Uro-oncology multidisciplinary meetings at an Australian tertiary referral centre-impact on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patient inclusion[J].BJU Int,2014.114 Suppl 1:p.50-4.
[5]Lamb, B.W., et 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utility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meetings in urology cancer care:a survey study[J].BMC Health Serv Res, 2014. 14:p.377.
[6]林曉曦,華晨,王麗萍,等.基于MDT的病例討論在整形外科研究生教學中的應用[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2015(04):286-288.
[7]王悅華,王亞軍,鄭亞民,等.肝細胞癌多學科診療臨床思維方法的PBL教學體會[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0(04):408-411.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