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孟元


【摘 要】水線技術改造后,根據新設備的性能和試運行情況,結合理論計算、試驗對比和分析論證,將管線運行模式由“單管線”改為“雙管線”,充分挖掘設備潛力,提高運行效率,降低供水電耗,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改進;降低;電耗
0 引言
江南水廠年供水量近300萬噸,年耗電量約360萬kWh,采用三級泵站提升至高地蓄水池,再靠重力自流至生產單位,各級泵站間垂直高差分別為75m、65m、73m,輸送管線為兩趟,一用一備運行。水線改造后,對供水泵及管線進行更新,管線運行方式不變。車間根據改造后實際情況,結合新設備性能,將水線運行模式由“單管線”改為“雙管線”輸水,“單管線”:把兩趟管線間連通閥關閉,一趟管線輸水,“雙管線”:把兩趟管線間連通閥打開,兩趟管線輸水。
1 改進運行模式技術分析
1.1 水泵運行狀況
技術改造后,一泵房供水泵為300S90,二、三泵房供水泵為300S90A,泵的最大流量分別可達936m3/h和918m3/h,電機功率315kw和285kw,額定電流563.9A和484A(見表1)。單管線運行時,一、二泵房泵的流量分別只有630m3/h和590m3/h,僅為額定流量的79.7%和78%,電機電流為394A和350A,僅為額定電流的69.8%和72.3%,而單級雙吸式離心泵的經濟工作范圍為0.85Q~1.15Q(Q為額定流量),水泵和電機都未發揮出最佳效率。
1.2 理論計算分析
1.2.1 二泵房供水泵工作揚程
(1)二泵房至三泵房靜揚程HST=65m,管線長度2000m。
2 現場試驗和實施
通過上述理論計算,車間組織技術人員到二泵房進行實地測試,測試數據見表2:
3 運行經濟效益分析
3.1 運行情況統計
水線改造后,于5月9日起實施雙管線運行,全年運行情況見表3:
其中,10月份單耗較高是因為10月3日二泵房至三泵房的水管泄漏,在10月11日維修好前只能單管線運行所致。
3.2 經濟效益評估
1~4月單管線運行,產水64.374萬噸,耗電102.2984萬kWh,單耗1.5891kWh/t。5~12月雙管線運行,產水145.6449萬噸,耗電176.5828萬kWh,單耗1.2124kWh/。每噸水單耗降低0.3767kWh/t,以電價0.6元/kWh計算,降低耗電成本0.226元/t。若5~12月仍采用單管線運行,按照“單、雙”管線運行耗電成本差計算,節約電費:1456449×0.226=32.9157萬元。
4 結論
通過對水線技改后供水泵、供水管線等設備設施的性能等進行分析論證、試驗計算和試運行對比,在水線全面實施雙管線運行,有效改進了運行模式,在確保安全穩定供水的同時降低了供水電耗,降低了水線供水成本,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嚴煦世,范瑾初,等.給水工程[M].第四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劉家春,白樺,等.水泵與水泵站[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