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為了解決當前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學校應當構建平面設計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打造學生就業平臺,且實踐驗證工作室的開展不僅有利于學生就業就會的增多,也能幫助學生在學校打下堅實的設計基礎。本文從平面設計視角出發,就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優勢進行了分析,并構建了平面設計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旨在為加快高校平面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提供有力的參考和借鑒。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優勢分析
近些年來,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在藝術設計、平面設計等專業具有越來越廣泛而深入的應用。具體而言,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主要具有如下幾點優勢:1)以專業的不同進行了科學劃分,并以不同工作室作為框架進行了教學群的構建,逐步形成了相互交織、網絡分布的教學平臺,工作室教學模式根據專業方向的不同進行劃分,以各工作室為基本框架構建教學群,形成一個相互關聯、網絡狀分布的教學知識平臺。工作室借助于個案教學,不僅存在其獨立性,還關注學科間的滲透與融合,因而具有開放、互動、可選擇等多重特點;2)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以工作室為單位替代過去以班為單位的模式,讓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提高綜合能力和學習質量,增加師生間互動;3)構建教師特長小組。以教師專業特長為分組依據,充分發揮教師專業知識能力,促進教師素養提升和知識儲備,有利于打造高水平教師隊伍;4)設立專題研究項目。在工作室學到的理論知識能更好的運用到實踐,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術,激發團隊合作意識,為今后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平面設計“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加快平面設計“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構建,有助于提升平面設計教學的實效性。具體而言,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展開:
1.教學思路
結合平面設計人才培養的目標,加快構建“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不僅實現了理論、實踐的有機結合,還避免了傳統理論、實踐教學環節的脫節。如CI設計課程中,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應引入平面設計行業中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講授,以啟迪學生創新性思維,另一方面,還應對步入工作室開展實踐教學的學習結構進行調整。一組學生開展感知性專業知識學習,對行業發展動態進行掌握,明確市場對于人才的具體需求,并對平面設計所需學習重點進行明確,指導學生日后學習的具體方向。一組學生開展專業能力培養,通過發展戰略策劃、體制創新、發展重點、促銷實戰訓練,使學生以市場經營理念作為指導,培養其BI能力,使學生能夠對經營目標加以明確、對組織機構進行合理設置,明確產品的開發方向以及公關范圍等內容。一組學生借助于視覺傳達法,對企業識別符號加以設計,用以全面展示其形象,加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在企業理念及文化指引下,以MI為原則,著重突出企業的形象。教學形式而言,借助于全開放式教學形式,由專業教師及專家共同構成師資隊伍,聘請專家、設計師等作為實踐指導課教師。
2.教學組織形式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實踐教學模式,賦予了實踐教學更多自主性、靈活性,為師生提供了一個開放式的教學平臺,實現了理論與實踐、模擬和實戰的有機結合。該教學管理模式是以校系領導為核心,師資隊伍具體負責的自主式管理模式。負責人對教學工作進行組織和安排,對教學內容進行規劃和管理。對其中的成員采用二級管理方式,其中,師資隊伍負責教學任務、項目的開展及校企合作等內容,要求其必須有效完成教學、科研等任務,還要對能力不同的學生加以個別性指導,提升教學質量。而校系教研室負責對教學效果加以考核評估,對教學績效、學生綜合能力、校企合作等情況進行評估。該教學模式實現了師生間的面對面、零距離溝通,便于教師結合學生具體特點,制定完善的教學目標、內容及方法,引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及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必須參加到項目實踐中來,提升自我專業實踐能力,以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3.教學內容與方法
工作室制教學內容必須結合平面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強調理論知識的講授與實踐方法的訓練,并對實踐應用、模擬、實戰開發課程加以設置,將工作室制的項目任務分別貫穿在課程教學之中。實訓過程中,學生可結合市場情況,對各項目內容加以明確、討論、講解、設計。教學方法而言,教師可采取項目教學法,引導各小組學生分別進行項目設計,并加以指導。當然,教學方法靈活而多樣,還可采用情景法、案例法、互動討論法、模擬法等,以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應注重在教學中適當引入設計競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培養其競爭與合作意識,為項目順利完成貢獻自己的力量。
4.教學評價
可采用如下兩種評價法:1)作品展示制。將學生完成項目作品集中加以展示,并以此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教師在學生中參與討論,增強教學實效性。2)自評、互評、點評、客戶選擇四位一體評價制。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對于自我作品的認知,另一方面,增強了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了學生之間思維火花的碰撞,鍛煉了大家的團隊精神與自主性,四位一體評價法保障了評價的全面性、科學性、真實性。
結語
綜上所述,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明確自我任務和責任,激發其教學能動性,實現全身心投入教學授課。學生在該教學模式下學到的知識和技術能直接投入工作實踐中,精準掌握市場行業的動態變化和工作專業的方向。
(作者單位:衡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作者簡介:祿璟(1987-),女,漢族,河南鄭州人,畢業于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獲藝術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家居飾品方面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