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欣
【摘 要】《葬禮進行曲》是門德爾松《無詞歌》中的第27首作品,創作于1844年。受當時各種哲學、人文思想及身邊變故的影響,整首作品的篇幅雖短,但其中蘊含的幽暗的色彩以及悲歌式的音調,都表現出了一種沉重、肅穆的情緒和濃厚的悲劇情感。
【關鍵詞】門德爾松;《葬禮進行曲》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3-0116-01
樂曲開頭在e小調上展開,整首作品為帶有引子、連接和尾聲的再現單三部曲式。
引子(1—4),4小節的引子是貫穿全曲的一個重要材料,由兩個樂節構成。包括在后面主題句、展開部分、連接、再現段中的擴充和尾聲中都出現了引子中柱式和弦三連音與附點音符這兩個特征。在樂曲開始時,左右手均采用和弦的三連音音型及附點節奏,來描寫沉重的送葬隊伍。樂曲中也不斷穿插著三連音音型與附點節奏,樂思痛苦、壓抑,充滿著內在的悲憤,同時也體現出了一些進行曲式的體裁特點。前兩小節是通過主和弦來強調其穩定性的,在后兩小節加入屬和弦并且將音區提高,從而進一步來鞏固調性。引子部分最后停留在屬和弦上,為音樂進一步發展作出鋪墊。樂曲一開始便表達出了作者悲傷的心情,體現出浪漫主義注重抒發個人情感的特點。
A樂段(5—12),為4+4方整性結構,在鋼琴的中低音區奏出。a樂句中的每個樂節不論是經過怎樣的旋律發展最后都停留在了屬和弦上,仿佛帶有一種強調的語氣。其織體依舊以柱式和弦三連音和附點音符為主,整個樂句的旋律由低到高進行,樂句最后由一個六度大跳,同時和聲上以I—II6—K46—V的半終止結束,并將a1句的旋律引向下行。第二樂句在不同的音調材料上展開。在a1句剛開始的第9小節處調性也由e小調轉向其關系大調G大調,在兩個下方聲部級進下行的同時旋律聲部保持著G大調的主持續,緊接著在第10小節第二拍處轉回原調e小調,且出現了e小調的主持續,在第11、12小節連接處出現特殊的變格進行:即VII34—I,其低音下四度進行而沒有正常解決。最后在12小節處運用了二度下行的嘆息式音調結束,最后屬到主完滿終止。樂思的展開與發展由這兩個樂句完整體現出來,和聲上的屬主呼應、調性中的統一以及節奏上的重復都保證了樂段的統一和完整,使人產生一種愛上、悲痛的情感。
第13—20小節是對A段的變化重復。對于這種兩次出現A樂段的現象也可稱為雙呈示。
B樂段(21—28),調性不變,此段為展開型中段。整條旋律線在連續級進上行的同時,力度不斷加強,織體上截取了A樂段的部分材料,完全采用柱式和弦模進發展,屬方向的和聲背景表達出內心的澎湃起伏與激動不安。音樂情緒伴隨著音區的遞高、力度的遞增、和聲節奏的逐漸密集而愈加激動,最終在第25小節ff的力度下達到全曲最高潮,繼而旋律下行模進,讓這醞釀許久的情感得以短暫宣泄后又慢慢壓抑下去,并且在下屬和弦上結束此樂段。整個中段的情感發展一氣呵成,因此不適合在將其劃分出具體的樂句。
連接(29—32),4小節的連接與中段最后的和聲形成連續的功能進行,而調性又是從屬和弦開始。其結構與材料的特點均與來源于引子部分,同時又為了再現做準備而加入下屬七和弦到屬的連接。這時鐘聲再一次敲響,增強了樂曲的悲劇色彩。
A1樂段(33—44),在4+8非方正的再現樂段,樂曲在調性上做出了大小調的對置,轉入e小調的關系大調G大調,并在織體材料上做出了動力化的處理致使其變化再現。A2樂句改變了音樂的性格和情緒,通過引入并強調G大調的和聲,給音樂增添了幾許明朗的色彩,使織體加厚,力度加強,由沉痛的緬懷轉為一種奮發的激情。整段的和聲語言也變得豐富起來:(G大調)I—(e小調)V9/V—K46—V—(G大調)V7/V—V7—I—IV6—V/IV—IV—VII34—I,不斷地往下屬方向的離調使得第二樂句內部結構有了較大的擴充,形成8小節的長度。并且在42和43小節連接處的旋律出現了e弗里吉亞小二度的感覺。樂曲用低音音區、大調調性、緩慢的速度以及豐滿的和弦帶給我們一種光明、振奮的直覺感受。
尾聲(45—48),4小節的尾聲同樣采用了引子的材料。在動力再現的結尾中,力度漸漸變弱,也始終回蕩著柱式和弦三連音和附點音符這兩種音型,最后在莊重、肅穆的氣氛中結束,與開頭形成呼應。
樂曲分析下來有四個突出特點:1.引子的材料貫穿始終;2.關系大小調調式的多次交替;3.VII34—I的變格進行;4.是《無詞歌》中最強調下屬的一首作品。
整首作品充斥著一種濃郁的悲劇色彩,兼有古典主義的恢弘大氣與浪漫主義的溫柔細膩,體現了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的完美結合。作品中,作曲家并不是一味沉浸于悲痛的氣氛中,而是表現了一系列的情感變化過程,顯示了情感與理智的均衡。英雄雖然逝去,但卻獲得了永恒的榮譽,他帶給人們的不只是痛苦,還有振奮和前進的希望。
參考文獻:
[1]易亮.門德爾松《無詞歌》的藝術特征與教學啟示[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8.
[2]謝秋菊.從《葬禮進行曲》探析門德爾松的音樂創作風格[J].音樂時空,2014.
[3]陳紅巖.小議門德爾松《無詞歌》“葬禮進行曲”中的浪漫主義情感[J].鋼琴藝術,2008.
作者簡介:
戴 欣(1989-),女,山東濟南人,單位:貴州師范大學,研究方向:藝術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