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同壽 王芳
【摘 要】 高中志愿者活動在如火如荼的青年志愿者活動中占據一席之地,在實踐中也不免存在著一些制約著高中志愿者活動蓬勃發展的問題。我校承擔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普通高中項目式志愿者活動系列化研究》立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探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進行了一些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 高中;志愿者;有效;開展;策略
1993年以來,廣大青年志愿者積極活躍在扶貧助殘、環境保護、搶險救災、社區服務等領域積極開展活動,樹立了當代中國青年的良好形象。高中志愿者活動在如火如荼的青年志愿者活動中占據一席之地,在實踐中也不免存在著一些制約著高中志愿者活動蓬勃發展的問題。
一、高中志愿者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個體因素
(1)高中生對志愿服務精神的內涵缺乏理解
黨和國家領導人曾作出重要指示:“青年志愿行動,是當代社會主義中國一項十分高尚的事業,努力進行好這些事業,有利于在全社會樹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時代風貌。” 之后,團中央志愿者協會把“奉獻、友愛、互助、進步”作為中國青年志愿精神并一直沿用至今,這四個詞也逐漸成為中國志愿精神最為核心和精確的概括。
在學校宣傳教育下,志愿者精神廣為人知。然而,不少高中生對志愿者精神的認知僅僅是形式上的,沒有自覺認識到志愿者精神對個體成長的巨大作用。在他們的心理認知中,志愿服務往往是“高大上”的作秀,是“聊勝于無”的社團活動,是學校德育的“政治任務”。
(2)高中生對志愿者活動的參與意愿落后于認知水平
踐諾志愿服務精神,離不開切實可行的志愿服務行動。實踐中,高中生對參與志愿者活動不僅受限于對志愿服務精神認知水平,認為“志愿”服務首先是“自愿”,不參加不要緊,沒有任何損失,雖然很想參與,但目前沒時間、沒精力。除此之外,嚴重受到環境的影響。在“從眾”心理下,高中生認為高中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業,課余時光往往用于功課的預、復習或者個人的興趣愛好中,對持續參與公益性質的志愿者活動并不是那么不可或缺。
2.機制因素
(1)缺乏多維度激勵機制
自愿是志愿服務精神的基本品質,也是當代中國志愿服務的首要原則。自愿是志愿者活動的前提,只有自愿才能成為志愿,也只有志愿才能持之以恒。“要我參加”式的宣傳動員對高中生的志愿者活動效度的貢獻率差強人意。依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志愿者在服務他人、服務社會,自身發展、完善的同時,心靈亦得到滿足,所謂“贈人玫瑰,手余留香”。在追求個體興趣愛好的滿足、適應社會多元化的需求下,尤其注重高中生的自愿,充分尊重高中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才能調動高中生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我要參加”式的“自我實現”才能充分體現志愿服務對高中生的道德與成長價值。
(2)急需統一性組織機制
高中志愿者活動作為一項有組織的團隊活動,其組織結構要建制明了,職能權責要分工明確,方案策劃要細致明晰。有別于社會志愿者組織,其教育指導職能權重明顯,這就更需要籌建一個高中志愿者組織以適應志愿服務的正常有序開展。
二、解決高中志愿者活動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我校承擔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普通高中項目式志愿者活動系列化研究》立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探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一次嘗試。在引領我校高中志愿者活動良性開展的美好愿景下,該課題研究得到了廣大師生的積極響應。
1.創新高中志愿者活動的組織制度
結構決定功能。從組織結構入手,規范高中志愿服務。成立校志愿者組織,按部門職能嚴格執行志愿招募——服務培訓——宣傳策劃——活動執行——管理后勤等組織流程:
招募。堅持“自愿”原則,注重志愿者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意向。采用接觸式的考核操作,對志愿者進行選拔招新。
培訓。遵循“發展”意愿,提高志愿者的服務技能和服務志愿。承傳社團式的青藍結對,對志愿者進行能力培養。
策劃。謹守“關愛”宗旨,策劃志愿者的服務對象和服務方案。開發項目式的活動系列,對志愿者進行活動規劃。
執行。貫徹“共贏”理念,落實志愿者的服務實效和精神滿足。倡導服務式的課程學習,對志愿者進行綜合評價。
管理。發揚“友愛”精神,推動志愿者的素質提高和個體成長。執行網絡式的組織管理,和志愿者共同服務社會。
2.健全高中志愿者活動的保障機制
(1)提供社會保障
在現行高考制度下,高中志愿者活動能否不受任何壓力和干擾的正常開展?這需要良好的社會輿論和政府立法保障。
(2)提供資金保障
活動資金來源渠道相對單一,這就直接影響了高中志愿者隊伍的建設和活動的開展。因此,建立高中志愿服務專項基金十分必要。其來源可以采取政府補貼、社會募捐、學校支持等多種途徑。
3.激發高中志愿者活動的個體意愿
在高中志愿者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中,建立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團隊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淺”,志愿者活動的實踐和評價,推動了高中生對志愿服務精神內涵的理解。同時,志愿服務的體驗和感悟,也喚醒了高中生的社會責任、服務和參與意識,甚至能更進一步的成為高中生課余生活的主旋律。在我校志愿者組織“成化之心”的慈善義賣書籍活動中,志愿者陸穎同學這樣評價道:從小學到高中,每學期我們都會有捐款的活動,但這次的活動與以往完全不同,它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至少它讓我獲得了感動,獲得了快樂,讓我體會到了“慈善”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雅林.志愿者活動有效激勵研究[D].復旦大學2012
[2]劉世君.優勢視角下的上海M區世博志愿者培訓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3]張丹.大型活動志愿者激勵機制研究[D].東華大學2012
[4]楊雪蓮.機關志愿者管理制度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