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嫻婷
小學英語課堂上,我們有時會發現,雖然有時教師在課堂上使出渾身解數傳授知識,學生卻未能百鳥齊鳴,要么鴉雀無聲,要么只有一丁點的動靜,未能激起層層波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英語教學如此的被動?筆者認為,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備課。
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備而來”方能“胸有成竹”。備課時,首先要鉆研教材,熟悉教材的內容;把握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找出教學的重難點,并且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對不同層次學生照顧要全面。因而立足生本的備課是成功教學的前提。
基于這樣的思考,筆者以牛津英語(譯林版)6AU5 Signs的Story time這一課為例,談談如何立足生本,有效備課,以此培養學生創造性英語思維和個性化對話輸出的能力。
一、墊一墊,查漏補缺
備課意圖:該單元主要內容是在不同的場景談論不同的公共標志,從而規范自己和提醒他人在公共場所的言行,所以標志的圖片及其英文命名的認讀,以及標志的釋義是整篇課文的重點內容。因重點內容多而復雜,所以在導入環節中就必須提前滲透,鋪墊夯實。
(生本分析:學生日常生活可以接觸多種公共標志,耳濡目染之下,對于釋義不難理解,但對于不常見到的一些標志或由其單詞不認識等導致的原因,可以教學提前。)
備課過程:師生日常對話后,以討論學校規章制度為契機問學生What can you do in our school?引導學生用can/cant 說了一些學校守則,比如學生說到:We can read in the classroom./We cant speak loudly in the library.等句,引入了標志釋義的核心詞can/cant。接著教師問Can we litter in the school?(做扔紙的動作)在學生做出否定回答后,出示No littering.的標志圖片問學生標志釋義,初步滲透What does it mean?/It means we cant…的句式結構,緊接著用這一句式討論其他一些課文中即將出現的標志。標志圖片出示完后引導學生為標志命名,如:No eating or drinking. / No smoking.讓學生初步體驗標志的命名方式,然后展示幻燈片,將命名、標志圖片和釋義一同展示,讓學生有個清晰的概念。
二、理一理,把握整體
備課意圖:在Pre-reading環節,提前教學了主要句型和生詞,掃除了閱讀障礙后,引領學生進行整體閱讀。該課文有三個人物(Helen, Tim, Mike),并到了四個不同的地方(Shoping mall,juice shop, book shop,restaurant),每個地方各有一個標志。前兩個場景Tim不知sign為何物,不停的提問。后兩個場景Tim知道了一些關于sign的知識,開始提醒他人注意標志,規范言行。整個故事場景多,情節有趣,語言豐富,蘊含教育意義。可讓學生整體觀看課文動畫和整體閱讀課文能夠將這個故事的場景、情節、人物和語言魅力完整的展示,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便于學生模仿課文進行對話。
生本分析:語篇教學強調閱讀的整體性,從語篇中獲得豐富的語言信息,從而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試想將這段完整的閱讀材料分割成若干部分,逐句或逐字地翻譯和講解,擔心學生不明白,不理解,有時還進行無謂的對比、引申和分析,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甚至還將一個完整的饒有興趣味的故事肢解得支離破碎,學生反而弄不清人物的關系,難以把握故事情節的發展脈絡。
備課過程:1.聽課文錄音并圈出所聽到的標志圖片;2.快速朗讀課文,把標志圖片放入所在的場所中。
三、練一練,豐富對話
備課意圖:根據Tim對sign從不懂到懂,由提問到提醒他人這樣的情節轉變,教師把文章分成兩半處理,第一、二個場景(Tim因不懂標志而好奇的提問),讓學生跟讀并師生問答,進行對話操練。第三、四個場景(Tim懂了后,提示他人規范言行)作為學生對話體驗表演和創編對話的場景。
生本分析:在基本知識點操練完畢后,遵循“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理念,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用When you see this sign,What will you say to…?的問題啟發學生說出不同句式的語言,表達對標志豐富多彩的理解,激發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照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遵循“先學后練”的原則,為學生創造性,個性化的使用語言做好鋪墊,將課堂中的對話延伸至實際生活做好了準備。
備課過程:1.跟讀錄音,回答問題;2.自由朗讀,選擇一種方式表演對話。
四、牛刀小試,創編對話
生本分析:After-reading環節旨在師生確定語言輸出內容,讓學生進行展示與匯報,展示和匯報的方式要能滿足學生的差異需求,達成挑戰性教學目標。從對話要求的小貼士中,我們要對學生差異性表示理解和尊重,讓不同水平學生都能參與到對話中來。學習困難的的學生可以選擇一個場景有感情的角色朗讀;水平中等的學生可以選擇不看課本表演課文;有創造性,敢于嘗試的學生可以選擇創編表演對話。
展示實錄:
小組合作,嘗試自編對話,以下是其中一組學生的自編對話。(PPT展示restaurant場景,其間有一個人在抽煙。)
Helen:Im hungry.Lets eat noodles.
Tim&Mike:OK.
Helen:Look! There is a restaurant.
Tim&Mike:Lets go in.
Helen:Oh,That man is smoking.
Mike:Please dont smoke here.
Tim:Can you see that sign?
Man:What does it mean?
Tim:It means you cant smoke here.
Man:Im sorry!
葉瀾教授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 人的生命是完整的、全面的,不僅有知識、技能等認知因素,而且包括情感、意志等因素。要讓小學英語課堂綻放異彩,我們教師必須立足生本,從整體上設計教學目標,并努力協調整體目標與各板塊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能讓學生在學習中體現整體性、真實性和主體性,有助于學生構建相關的英語語言知識體系,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從而實現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