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蕾
內容摘要:語文教學中最成功的教學,就是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學生一旦對學習失去興趣,任憑你在課上講得繪聲繪色、妙語連珠,他的學習積極性也不會高。因此,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成了教師最關鍵的任務。
關鍵詞:語文 學習興趣 培養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一、優化導語,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的思維火花,好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剛上課時,學生可能還沉浸在課間的嬉戲歡笑中、可能還沒進入上課的狀態,他們的注意力并不集中,此時,需要教師精彩的、適當的新課導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課堂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比如:謎語導入、懸念導入、故事導入、談話導入、情境導入、音樂導入……我們應該圍繞教學目標,針對自己學生的特點,選擇最適合學生、最適合自己的導入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讓他們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
二、創建民主、有活力的課堂,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
一個好的導語還不夠,教師應當抓好課堂教學的每一瞬間。《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這就要求教師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讓學生愿意和教師親近,愿意和教師交流。然后,緊扣教學目標,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各種語文實踐來獲取知識。在語文實踐中,可以有游戲、有笑聲。根據教學材料,選擇和使用適合自己學生和自己的各種教學實踐方法,比如:演示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但是,在追求課堂民主和活力的同時,千萬不能單追求課堂氣氛而忽視了教學目標,輕視教師的主導作用。一定要牢記: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
三、適時引導,提高閱讀興趣
教師不難發現:閱讀量大的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往往能夠侃侃而談,并有獨到的見解。可見,閱讀對語文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小學生,他們的知識面還不夠寬,只要教師能適時引導,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其實并不難。例如: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故事、自己讀過的好書、自己喜歡的名著中的人物……讓他們一起分享閱讀的成果,感受分享的喜悅。對于文學名著,教師要擅于引導學生自己去閱讀:中國名著里的“四大吝嗇鬼”是誰?他們吝嗇到什么程度?外國名著里也有“四大吝嗇鬼”,他們又是誰呢?對于篇幅較長的文學名著,教師更應當以各種方式來促進學生閱讀:《水滸傳》中,108條好漢你知道哪些?《紅樓夢》中,劉姥姥進大觀園做了什么、說了什么讓大伙笑疼了肚子?《西游記》中,唐僧取經途中遇到了哪些妖怪,他們是怎樣被降服的……通過這些懸念去激發他們閱讀長篇文學名著的興趣,他們也就不會覺得名著枯燥無味了。
四、重視鼓勵,提高寫作興趣
大部分學生一提起寫作就怕,不知道該如何開頭,不知道寫什么內容。針對這一普遍現象,首先,應該增強學生寫作的自信心。這需要教師有善于發現“閃光點”的眼睛。面對一篇我們眼中并不優秀的作文,我們要善于從中找出一些、甚至個別用得好的句子、或者詞語,當著所有學生,肯定這些詞句的用法,然后再單獨與這些學生進行交流,委婉地指出作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改一改、改成什么會更好,慢慢讓他們走出“怕作文”的陰影。
對于優秀作文,教師可以在批改后讀給大家聽,或者張貼在“學習園地”中,或者向學校廣播站投稿,讓作文得到宣傳,甚至教師可以把這些優秀作文收集起來裝訂成冊,留下美好、永久的記憶……這些鼓勵,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成功和快樂,從而提高寫作興趣。
五、學以致用,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開展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讓學生把自己所學的語文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語文課程的工具性,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處處要用語文。比如:讓學生為校園的花草保護、節約用水用電、禁止亂涂亂畫、美化校園等設計宣傳語,為班會設計討論主題,為“寫作園地”、“我班優秀作文”等選稿并作評……甚至,還可以讓學生嘗試著編寫小品、相聲、戲劇等并進行表演,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更主動地學習并運用語文。
另外,還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語文知識競賽。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更上一層樓”。比如:舉辦聽寫大賽、成語歸類大賽、朗誦比賽、古詩背誦比賽、語文常識競賽等活動,學生在比賽前要復習,甚至學習生字詞語、古詩,要閱讀書籍等,以做好充分的賽前準備。比賽的過程又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一些同學在比賽后會針對不懂的地方去查閱資料,或者詢問老師。這些活動形式,都是學習語文的好方式。只要學生樂意主動去學習,就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如果學生愛上課堂,愛上閱讀,愛上寫作,愛上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還會缺乏學習語文的興趣嗎?
(作者單位:云南會澤縣紙廠鄉大石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