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艷
摘要: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對于閱讀理解的研究有助于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2-0126-01
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有這樣的闡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改變原有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以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閱讀教學,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以及自己對以往閱讀教學不斷反思的情況下,我嘗試著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閱讀教學改革:
1.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我所在的學校每天都安排有早讀課(30分鐘)。早讀課上,我從不占用時間講課,而是讓每個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用心自由閱讀。早讀課成了學生的閱讀天堂。每節早讀的最后五分鐘,我都會安排學生(輪流)推薦一篇佳作(課本內外均可),并陳述推薦理由。這是每天早讀最令學生期盼和心動的時刻。即使在課堂上,我也盡可能讓學生多閱讀 。很多教師在閱讀課上喜歡喋喋不休的講述課文背景、作者介紹、分析課文等等,把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作為誘餌,讓學生統一到教參的標準答案之中,教師的講解完全代替了學生的自主活動,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狀態,一節課學生沒多少時間去閱讀。其實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在深入閱讀時,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學生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會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覺,于是才能積極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
2.教師應該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決定閱讀效果。從初中生角度來看,教師需要在學生學習每一篇文章前都設計一點精美的導語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求知欲望,這一環節是閱讀教學的優秀傳統,當然僅這一點激趣還遠遠不夠, 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可知, 他們的注意力很難持久。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還需注意采用多種手段讓學生自始至終保持激昂的情緒。如教師需要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力求語言親切精練幽默,并適當輔之形體語言和激情引導;教師要多鼓勵、多肯定學生,經常讓學生品嘗發現的快樂。教師要靈活運用變式教學, 教學方法和教學輔助手段要靈活。要注重教學時的語言美,教學語言應具有趣味性和科學性??傊?,教師要能掌控好課堂節奏和情緒,力求讓學生在亢奮狀態下完成閱讀任務。
3.研究好教材,進行了效教讀和自讀
新的課程教材,打破原有模式,分初一、初二、初三三個相互銜接的階段,以培養目標為線索組織單元。將一定的智能按一定的體系分解到各個單元中去,每個單元都有自己的主題,同時通過教讀、自讀課型落實該體系中的一到幾個問題。每一個單元都不是孤立的, 單元內的課文都以完成單元教學目標來設定,在能力形成中具體分工,而且分工不同。教讀課要從實際出發,利用教學資源直觀地進行教學,遵循適時、適度、高效的原則,突出教學的重、難點。運用時不能脫離語文教學的實際,不能違背語文教學的原則;不能忽視師生的情感交流;不能忽視教師的形體語言;更不能忽視組織教學。要排除多媒體本身對學生聽覺、視覺等的干擾,正確認識教讀課與自讀課的關系,發揮語文自讀課功能,使學生在語文自讀課活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隨著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教師要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促進教讀取得更好的效果。
4.閱讀教學還應注重字、詞、句、語段的教學
初中階段,學生還是應該重視語言材料本身即字、詞、句、語段的積累。這種方法比較傳統,但傳統的東西并不是都不好。因為,理解了一篇文章的重點詞、句和語段也就能理解文章的主題,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加強這幾方面的教學。我在閱讀教學中,設置問題,特別注意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正確理解詞語的本義和使用義。詞語,是理解文章的基礎,它包括著非常廣泛的內容,往往有幾種含義。這就需要仔細分析。這一點在新課程的練習中也有所體現。比如七年段上冊的《看云識天氣》中有一句:"云就像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這句話中的"招牌",原義是指"掛在商店門前寫明商店名稱或經售的貨物的牌子,作為商店的標志",這里的比喻義是天氣變化的標志。其次,仔細揣摩和比較詞語的內涵。詞語的內涵,分析詞語的搭配,要注意對詞語表示的意義并加以區別。分析詞語的搭配更要注意詞語表示的意義的矛盾處,包括語言表面矛盾、語氣矛盾和感情色彩上的矛盾等等。這些矛盾,常常隱含著語言主體復雜的情感,有著深刻的內涵。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對重點句子的教學,不僅是理解課文的需要,也能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能力。對感情豐富的句子,可結合修辭手法進行分析,現在中考、高考雖不考修辭知識,但還是出現對學生修辭手法的運用能力的考查。以課堂教學為圓心,以課外閱讀活動為半徑,讓語文閱讀教學得到延伸,需要老師和學生的不懈努力。當我們的學生熱愛讀書,讀書成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的語文教學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5.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訴學生標準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任務落到實處,也很難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意識的接受,更何況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也會一如既往。因此,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出來,他們就永遠是臣服于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記事本"。
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教學,體現真正的學習民主。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學: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題目是"讀書的好點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對本學期的閱讀教學有何建議,請提出來,越多越好。"通過對學生的建議一一閱讀及認真分析,從中選取可行的建議,辟一墻報,命名為"大家的金點子",并將這些點子逐步運用于閱讀教學中,這種方法受到了學生的大力支持,這樣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就能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與教學實踐的快樂。當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建議被教師采納,這種自主的權力和被激發的興趣成為課堂教學的前奏,也成為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動力,教師通過對學生"點子"的調查,可了解哪些內容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學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話題是學生最歡迎的,通過教學、教法的改進,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只有抓住以讀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才能達到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進入初中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真正興趣。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閱讀教學的三實:"真實、樸實、扎實",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