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慶
【摘 要】本文從關注形象、觀照情感、抓住語言三方面分析不同角度、不同維度滲透美學教育,引導學生關注作品形象、觀照人物和作者情感、抓住經典語言特質,培養學生美學感知力、創造力、鑒賞力。
【關鍵詞】美學 高中語文 課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B-0118-02
美學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美學教育,符合學科特征和現代語文教學基本訴求,也與新課改基本精神相吻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教師要注意精選美學教育切入點,從不同角度、不同維度滲透美學教育,引導學生關注作品形象、觀照人物和作者情感、抓住經典語言特質,培養學生美學感知力、創造力、鑒賞力。
一、關注形象,培養學生美學感知力
(一)美學形象無處不在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美學教育,教師要注意抓住適當切入點。高中語文教材選編的內容,大都屬于經典名著,具有極高的美學教育價值。美學教育包含眾多維度內容,形象是作者采用多種寫作技巧創造出來的。在對作品形象展開具體分析時,我們要關注形象的多種內質元素,讓學生對形象展開全面探知分析,感受作品美學滲透力和影響力。高中教材文本形象眾多,無論這些形象以什么樣的姿態出現,都會給學生以多重熏陶感染,實現美學教育的自然滲透。美學感知力是美學活動基本素質,也是美學感知產生的重要基礎。
(二)美學感知能力途徑
美學感知力是個體審美活動的核心能力,讓學生在特定環境下進行美學感知活動,能夠給學生帶來重要美學感知成長。首先,要重視文本朗讀,這也是美學教育的重要手段。高中語文教學中,朗讀是重要教學內容和訓練方法。朗讀訓練時,需要學生心、眼、口、耳并用,美學教育自然生發。朗讀需要一定技巧,美讀本身就是重要美學教育,或真誠、或激越、或壓抑、或凄婉、或悲壯、或傷感,每一種情緒體驗都是對文本形象的深刻解讀。其次,要借助多媒體教學,提升形象感知力度。多媒體可以將圖片、動畫、文字、視頻等信息材料展示出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直觀感知形象創造條件。
在學習《荷塘月色》時,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然后利用多媒體播放配樂朗讀音頻,并給出具體提示:這篇優美散文,是景色描寫經典之作,精美的語言、精巧的構思、真摯的情感,都是文本形象外化表現。在朗讀時,要對文本描寫對象展開體會感知,通過多重朗讀訓練,快速贏得個性學習認知。文本對多種形象的描繪非常有特色,在具體朗讀體驗時,要注意探尋多種形象感知手段。荷塘、荷花、荷葉、月色等形象,都具有個性特征,朗讀訓練要注重美學教育巧妙切入。
教師引導學生朗讀文本,這是重要美學教育途徑和方法。特別是對《荷塘月色》這樣的經典名篇,需要采取多種朗讀訓練。教師引導學生從多種描寫對象特征角度展開學習感知,對豐富學生文本感知有重要促進作用。學生美學品質塑造非一朝一夕之功,從朗讀多角度展開學習,也符合學生學習規律。聽、說、讀、寫是語文學習基本形式,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朗讀音頻,是給學生提供“聽”的契機,讓學生參與朗讀訓練是培養學生“讀”的能力,教師為學生學習感知創造良好條件,這是重要美學教育歷練實踐。
二、觀照情感,培養學生美學創造力
(一)美育情感因素探知
情感是教材文本重要生命線。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引導手段,對作品情感因素進行深度探索,幫助學生盡快走進作品內涵,培養學生美育學習習慣。作品情感內涵極為豐富,作品人物情感、作者情感都需要高度關注。只有通過情感探知,才能獲得重要美學教育價值。學生是文本重要讀者,如何讓文本情感和生本情感有機融合,這是美學教育最關鍵節點。教師要對文本進行深度挖掘,對學生學習認知進行深刻分析,制定針對性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對多種情感因素進行綜合考量。這樣才能形成重要教學設計,為課堂教學創造良好條件。
(二)美學創造能力培養
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這是美學教育的最終目標追求。高中學生有比較強的認知個性能力,教師在具體引導時,需要充分關注學生學習個性品質。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訓練,激發學生想象力、創新意識,要為學生創造美提供契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優化教學方法,為學生設計更多訓練內容,讓學生在多種訓練中探知美學元素,構建美學教育認知體系。這對全面塑造學生綜合素質有重要幫助。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學習時,教師對文本情感內涵展開解讀:演講中,蔡元培校長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學的性質,明確求學的目的,并對青年學子提出了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這幾點要求直接針對當時的社會風氣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為讓學生對文本情感有更深刻認知,教師設計了一組思考問題:作為一篇就職演說,文本針對時弊提出哪些主張?文本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作為校長,為青年學生提出眾多期待和要求,這是重要學習感知契機,聽過演說有什么感受呢?文本情感因素非常豐富,找出典型語段展開具體探析,體會作者情感取向。學生積極進行閱讀探究,對所給問題展開討論感知。
教師讓學生對文本展開深度挖掘,從情感角度展開學習突破。作為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對青年學生提出期待和要求,這是文本基本思路安排。教師引導學生啟動情感探知機制,對文本情感因素展開多元挖掘,目的是顯而易見的,就是要以情感探索為切入點,重點啟動文本美學教育,形成重要學習認知基礎,通過情感感知形成重要學習成長力量。高中學生情感有個性追求,教師針對學生感知特征設計教學方案,極大提升了學生情感敏感度,這對成功塑造學生情感認知發揮重要作用。
三、抓住語言,培養學生美學鑒賞力
(一)語言美學屬性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賞析是重要教學目標,也是對學生進行美學認知教育的重要途徑。語言是作品構成基本載體,教師引導學生對語言展開賞析感知,學生可以從語言品味中,感知作品內涵和情感,獲得更多學習體驗。特別是作品中的精彩文段,具有很高欣賞價值。在具體賞析中,學生不僅對語言技巧有學習借鑒,還可以從語言為文本解讀突破口,對文本核心內涵展開學習感知,形成語文學力。語言賞析也是語文閱讀教學重要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展開多元解讀,也可以獲得更多閱讀能力提升。
(二)美育鑒賞素質
美學教育對塑造學生語文素質有重要促進作用。學生在語言賞析中獲得的學習感知是豐富的,教師要教會學生對賞析信息進行整合優化處理,將學習認知上升為語文能力。美學教育屬于藝術范疇,在語言賞析中,教師要設計眾多語言訓練內容,讓學生通過具體賞析訓練,總結規律性學習認知,在提升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和發展,培養學生美學創新能力。
在學習《囚綠記》時,教師組織學生對文段展開語言賞析活動。在對前面一至四段進行賞析時,教師提出欣賞思考問題:“這是去年夏間的事情”為什么自成一段?第二段為什么要具體介紹寓所?第三段中作者對綠喜愛的原因有哪些?還有沒有社會原因的存在?“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為什么作者要用一個“焦”字,而不用其他字?學生針對教師給出思考問題展開討論學習。成果展示時,很多學生都有比較精彩的表現,對文本語言有深刻認知,并從語言賞析中獲得更多美學教育成長動力。教師在文本語言賞析中,設計眾多思考問題,為學生展開語言賞析指明操作思路。語言是文本構成基本元素,學生在參與語言賞析活動時,可以獲得更多審美價值觀的提升。
語文具有豐富多彩人文特色,包含眾多美學元素,具有可貴的美育教學契機,開展美學教育符合學生學習規律和成長要求。高中是對學生進行美學教育的最佳時期。教師在教學中,要從關注作品形象開始,對人物情感因素展開深入挖掘,對個性語言進行解析,從不同視角培養學生美學認知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