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燕
【摘 要】結合山區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實際情況,提出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以師為先”,加強引進優秀教師和提升現任教師隊伍的音樂素養;“方式為軸”,進一步豐富課堂音樂欣賞手段;“方法為徑”,進一步加強欣賞方法的指導。
【關鍵詞】山區 高中 音樂鑒賞 有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B-0158-02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高中音樂教育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這明確地向教師提出了音樂教育的要求。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這一音樂教學理念,就必須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和教學策略,使山區高中的音樂教學得到跨越式發展,不斷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有效性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熱情?;谏絽^高中音樂教學存在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方式方法單一等問題,我們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提升山區音樂教育的課堂教學效果,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出音樂素養合格的人才。
一、“以師為先”,加強引進優秀教師和提升現任教師隊伍的音樂素養
經過調查山區高中音樂教育發展情況,可以發現山區高中音樂教師隊伍的師資力量非常薄弱,音樂教師嚴重不足,教師在年級間交叉上課非常普遍。同時,還有很多教師的音樂素養和知識能力有待提高,這嚴重影響了山區音樂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特色音樂教育的發揮。教師是高中學生學習音樂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他們在學生學習音樂過程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因此,要使山區音樂教育有質的變化和發展,必須加強引進優秀的音樂教師來填補任課教師嚴重不足的空缺,保證師資力量的充足。
可以從兩個方面加強師資力量:一是鼓勵大學畢業生后到山區高中學校進行畢業實習。由于畢業生實習人數大,音樂知識比較前衛,在三個月的實習時間可以最大可能幫助山區學生學習音樂知識。同時,畢業生還可以和現任教師進行課堂交流,在無形中對音樂底子薄弱的現任教師起到培訓的作用。二是城鎮優秀教師每年抽出一定的時間到山區高中進行支教,彌補山區音樂教師的不足,城鎮教師支教要與畢業生實習錯開,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有效互補。
在提升現任教師音樂素養上,音樂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音樂素養和指導水平。首先,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表現出應有的音樂素養,讓學生在欣賞音樂中感受到教師對音樂分析的獨到之處和魅力,以較高的音樂素養和指導水平引導學生通過各自獨特的感悟來領會音樂的內涵和音樂意境,透過音樂曲子領悟蘊含其中的人文情感。其次,教師要改變和更新音樂教學理念。山區音樂教育欣賞是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個性,多元理解。因此,教師要具有平等、民主的思想,讓學生有足夠的話語權,掌握理解音樂的主動權,而不是被動跟著老師的感覺走。讓學生充分釋放出“惑”,教師才能有機會去“傳道、授業、解惑”。因此,要改變現任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模式,解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被動地位,形成教師與學生自由寬松的教學環境、與學生平等欣賞的關系,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欣賞音樂曲子,發現音樂背后的問題,并解決問題。最后,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音樂欣賞環境。改變過去教師說一不二的經驗主義,讓學生與教師平等、自由、民主地交流與音樂有關的想法、看法,給學生留有充分自由理解空間,激發學生在欣賞過程中迸發深邃的、新穎的、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見解,從而最大可能地感受到音樂欣賞的快樂,并獲得成就感。
二、“方式為軸”,進一步豐富課堂音樂欣賞手段
豐富的音樂欣賞手段是深入理解音樂重要途徑,也是提高音樂鑒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師要在音樂欣賞教學實踐中,實施和總結多樣的欣賞教學方式,才能豐富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經驗,才能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熱情。在音樂鑒賞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式來豐富課堂教學的欣賞手段。
1.學生自主欣賞法。高中音樂課程的教學理念是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增強創造意識,理解多元文化。這就要求教師應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進行自我欣賞,而不是全班幾十個同學一起欣賞一首曲子。教師讓學生自主選擇音樂欣賞,然后在班級課堂上進行分析、鑒賞、評價,有興趣的同學也參與進來進行熱烈的討論。由于是自主欣賞,學生在欣賞過程主動性強,情感投入專注,情感體驗獲得內在動力的支持這種方法能讓學生在自我欣賞過程中形成一種自我學習、自我導向、自我激勵的學習態度。同時,在自主欣賞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有效地指導,掌握分寸,把握方向。
2.分組合作欣賞法。分組合作能夠讓同學之間形成有效的溝通,音樂欣賞教學是一個討論、合作、分析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分組合作必須是一個小組不斷地收集相關資料,討論,然后形成小組意見。從有效性來看,分組合作欣賞能夠有效改善課堂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以一種自由輕松的心理進行討論,這就解放了傳統課堂拘束的心理,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心理品質等。
3.探究欣賞法。探究性欣賞教學是鼓勵學生自我創新、自我發現的一種學習方法。其內涵是學生通過對音樂欣賞,從中發現性地獲得新知識的過程,這種欣賞方法要求學生要有探究思想,敢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和勇氣。而對于音樂欣賞課程來說,這種已經是非常高的要求了。它要求學生通過自我研究音樂,發現曲子在音調、線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后實驗操作,最后搜集與處理信息,最終得出對音樂的獨到理解,從而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
三、“方法為徑”,進一步加強欣賞方法的指導
很多學生在音樂欣賞中不知道從什么地方著手,這導致其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當前高中音樂教學的欣賞方法主要有兩種,即感性欣賞法和理性欣賞法。從音樂欣賞的角度看,無論是感性欣賞法還是理性欣賞法都對音樂欣賞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但是容易造成欣賞意識的割裂。感性欣賞法沒有豐富的情感蘊涵在音樂里,體會不出鑒賞的價值;理性欣法能感悟到音樂的喜怒哀樂情緒變化,但沒有音樂曲子的節奏和曲譜,失去了音樂本來的動感音律。教師應結合兩種欣賞方法在日常的欣賞教學中提醒學生綜合運用。既要用心感受音樂的感性,也要注意鑒賞音樂所具有的內涵。指導學生從音樂的曲調和內容中準確、快速、有效把握音樂的相關信息,不斷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獨到音樂理解。因此,教師要在音樂鑒賞過程中指導學生注重在音樂感受與體驗中提升自己的音樂情感,將自己的情緒與音樂完全融合在一起,感受到音樂的情感;注重欣賞過程的音樂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以音樂自身的特點,引導學生了解音樂文化的內在人文聯系。
【參考文獻】
[1]陳默.如何上好音樂欣賞課[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7(4)
[2]趙鵬程.淺談音樂欣賞課教學的建議[J].教學導刊,2008(11)
[3]楊曉梅.音樂課該讓學生動起來[J].中國音樂教育,2002(6)
[4]黃沙.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J].音樂時空,2014(5)
【基金項目】百色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多元文化視角下山區高中音樂欣賞教學模式與方法研究”(C2015145)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