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倩雯
【摘 要】作為職業學校的教師應該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而達成這目的的良好途徑便是職業禮儀培訓,故我們必須認識到其重要性,采取各種措施,從禮儀入手,本文將從其重要性、主要內容、教學模式研究三方面對中職生的崗前職業禮儀培訓進行探討,以期有所啟迪。
【關鍵詞】中職生 禮儀教育 道德素質 措施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B-0167-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精神生活的不斷推進,社會、國家和普通人也愈來愈追求進步,而衡量一個事物和精神進步發展的準繩便是文明,禮儀則是文明生長必須的土壤,從大處著眼,一個國家的外交和對待世界發展的態度等,從細微處看,一個人的言語行為,一個臉上表情,無處都是在禮儀中傳遞。所謂的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的交往交流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敬意以及蘊含的內容的綜合,禮貌、禮節、儀容、儀表都屬于禮儀表現的基本方式,對于個人來講,禮儀是一個人的道德水準、思想水平、交際能力的試金石,對于國家和社會來說,禮儀則是文明發展,道德風尚和風俗民俗的集中反映。
中職學校作為我國一種特殊的職業化教育學校,擔負著給社會輸送各種高素質職業人才的重任,這就需要職業禮儀教育在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除了學好必須的專業技能之外,還需要具備進入社會,應付各種生活和工作中的人際關系的綜合素質,才會在將來的工作生涯中取得成績。基于此,我們的中職生不僅要有才,還要有禮,成為朝氣蓬勃的社會人才。
以下,筆者將淺析中職生崗前職業禮儀培訓的措施和途徑,以饗讀者。
一、中職生崗前職業禮儀培訓教育的重要性
國務院2001年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全社會要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同時指出“開展必要的禮儀、禮節、禮貌活動,對規范人們的言行舉止有著重要的作用”。2012年黨的十八大會議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職生的職業禮儀教育與道德素養戚戚相關,也對整個社會的勞動者的素質十分重要,學生只有具備了過硬的職業禮儀才能在將來更好的走向社會,更好的面對社會工作崗位。中職生畢業后面臨的是就業問題,因此筆者認為中職生是否能順利的走向工作崗位,崗前職業禮儀的培訓至關重要,比如職業學校中的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只有具備了基本的商務禮儀才能形成人與人的規范交往,更加具備職業競爭力。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高速期,不僅缺乏技術人才,更缺乏高素質的勞動者。在中職生崗前職業禮儀的教育過程中,不僅能幫助學生改善公眾形象,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個性形象和道德素養。
二、禮儀教育培訓的主要內容
良好的個人禮儀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文化素養、教養良知的外在體現,故在具體的和他人的交流活動中,語言行為的得體就十分的重要,生活中良好的禮儀會讓我們有著獨特的魅力和風采,交往更加和諧,而職場中良好的禮儀,能展示我們優質的職業形象,有助于職業成功。
禮儀大體上可以概括為個人禮儀、社交禮儀和職場禮儀三種。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中職生的禮儀培訓教育嚴重缺失,尤其是長期得不到正規的職場禮儀學習和有效糾正,使學生喪失了職業教育優勢。所以要讓中職生知禮懂禮,首先要教會他們怎么做,有具體的行為準則作支撐。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針對學生不同專業和不同需求,開發適宜的有關職業禮儀相關校本教材,將職業禮儀教育培訓納入學校正常的課程體系,利用課堂學習系統的職業禮儀知識,并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比如,將職業禮儀教育內容編排成小品、戲劇、相聲等,寓教于樂,接受教育。餐飲專業的學習可以關注電話、問候、迎賓、就餐等職業禮儀的培訓,英語專業的學生培訓內容可以涵蓋談話、儀態、課堂等。
三、禮儀教育培訓的教學模式研究
禮儀教育課程與生活、工作相關聯的特點決定其僅僅依靠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只有理論知識與相關的工作實踐、工作訓練相結合才能更好的使課程日臻完善。知識講授與模擬訓練相結合,一方面要求職業禮儀培訓充分結合教材的每一章節的具體內容,講授知識時以講授、釋疑為主線,掌握專業技能時以實踐、模擬為主線。另一方面要關注理論和實踐的統一結合,相互支持,互為補充,真正的為中職生的職業需求服務。知識講授和模擬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符合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需求,不但可以使學生知道并了解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知識內化為實踐工作技能更好的應用。
(一)職業禮儀培訓教學方法
1.情境導入法。首先由教師親身示范正確的職業禮儀,然后結合具體的工作情境導入學生模擬。如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在有客人進入賓館大廳時,我們應該怎么為他們服務。學生可以在具體的模擬過程中相互評價,共同提高。最后,教師把相關的問題歸納集中解決,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
2.角色扮演法。針對特定的職業禮儀,如介紹禮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給學生設計一些特定的角色,如客人、長者、男士、女士等。在具體的過程中了解介紹他人時的順序、手勢等,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案例教學法。主要是通過一些具體的職業禮儀案例,直觀的教給學生知識。
4.任務教學法。通過向學生下達任務的方式,明確本課職業禮儀的需要完成的項目,這里需要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最后做陳述或者演示。
5.教學演示法。這是教學模式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主要通過教師示范,圖片,影音資料等,學生通過看、聽、想、思的方式掌握職業禮儀知識。
(二)職業禮儀培訓教學模式創新
現代教育需要培養的是集科學素養、人文素養和道德素養于一身的優秀人才,現代社會需要的是能夠創建美好幸福生活和服務社會大眾的優秀人才。我們中職職業教育需要培養的是敢于和擅于建設、服務和改造社會的人才,而中職職業禮儀教育培養目標是以往的“實用性”人才向“綜合素養性”人才的轉變。
傳統的中職禮儀教學模式往往以教師為主導地位,教師有著不容置疑的權威,而忽視了學生才是學習的客觀主體地位,可以說是學生淪為了分數的奴隸、應試的機器,根本談不上具體的職場能力的培養。但是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教學模式要求我們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毫無疑問的,這種教學模式是以培養學生的職場應用能力為本位,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客觀需求。同時這種中職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實踐控制能力最大化,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在掌握基本的職業禮儀知識和形式的基礎上鍛煉實際職業禮儀應用能力,給予學生更寬廣的表現舞臺。
比如可以引用小組合作和個人競爭相結合的自主教學模式。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老師可以按照學生的文化基礎和技能差異進行平衡分組搭配,分為六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成員人數控制在五到八人,每個小組選擇一位專業技能、知識能力和管理水平突出的學生任組長,明確小組成員的學習任務并完成監督職責,以表格評價的方式記錄每一個組員的成長。同時在組間引入競爭機制,根據教學內容開展競賽活動,如通過小品、戲劇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并自主的提高職業禮儀運用能力。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動腦筋,在活動中尋找快樂與成就感,感受小團隊的協調合作的那種親密無間之感,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探尋,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禮儀的運用能力。
總之,中職生的職業禮儀教育培訓是打造和提高有素質的勞動者的必要手段,是進入社會后,職場交流中有效的潤滑劑,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現代社會不僅要求我們的中職生有精湛的業務技能,而且需要具備良好的文明禮儀,職業禮儀教育是塑造個人形象的不二法寶,是提高職業形象的必要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中職禮儀培訓上進行不斷的探索,采取合適的有效措施,真正的讓中職生成為有才有禮的社會棟梁。
【參考文獻】
[1]武智慧,姚虹華,劉潔,廖正非. 禮儀養成教育在高職管理類專業學生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3)
[2]周軼佳.加強禮儀教育,提高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6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