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醫療機構管理服務中心(100054)劉永東
隨著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開展,衛生行政管理部門面向公立醫院開展績效考核勢在必行[1]。我局試行對轄區內區屬公立醫療機構開展了績效考核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也引發了我們的一些思考。
績效考核是績效管理的關鍵環節,績效考核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整個績效管理過程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誠然,績效管理是一種管理手段,衛生行政管理部門通過其對所屬醫療機構行使管理職能。然而,管理決不僅僅是開展績效考核工作的目的,也不是單純的管理價值的體現,而是要以管理的手段和科學的評價加強管理部門與醫療機構之間雙向溝通,優化管理機制,促進區屬醫療機構的共同良性發展。
績效考核的內容涉及到醫院管理的各個方面,因此,為保證考核工作的公平性和客觀性,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非常重要。由于轄區內各醫療機構的規模、專長、管理模式和服務能力等不盡相同,因此,在指標的設置方面要綜合考慮醫院發展、醫療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日常綜合管理、黨建與黨風廉政建設等各方面的情況。同時,在評價方法方面,針對醫院的類型和特點,設置一定的權重值,使考核評價工作更為科學合理,結果能夠客觀反映考核單位的總體情況。
西城區衛計委信息化基礎比較雄厚,下屬醫療單位基本都有功能比較齊全的醫院信息系統和其他相關業務系統,使績效考核有了良好的信息化基礎。面向公立醫院的績效考核工作內容包括社會評價、運行效率、內部管理和學科發展四個方面。數據來源于醫院的行政、臨床、財務、科教、人事等多個部門以及某些第三方渠道。
我局與天健科技集團聯合開展了《建立基于大數據的科學的區域性公立醫院年度績效考核評價體系》課題研究工作,依托信息化的手段,建立高效科學的網絡衛生信息化績效考核管理體系,研發包含社會評價、內部管理、運行效率及發展實力四大方面的綜合績效考核管理評價系統,切實加強醫療衛生機構的精細化管理和績效考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的醫療衛生工作實現全程信息化,以信息化的手段從試點醫院現有系統中直接采集原始數據,每項績效指標運行情況都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進行動態監測,通過程序自動計算后獲得各項指標結果并計算分值,將人工干預的環節控制在最小的范圍,保證了考核數據的真實性、實時性和準確性。
公立醫院的績效考核信息平臺的數據采集過程,是通過部署在各區屬醫院前置機上的適配器組件采集抽取相關信息。數據采集是數據整合利用的基礎,支持對各種異構數據的抽取。數據抽取提供實時、定時,批量、增量的靈活抽取策略。數據采集系統采用自動采集、手工錄入和數據導入等多種并存的數據采集方式,使其在數據錄入階段,能很好地應對不同的狀況,確保數據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采集的數據信息通過數據交換平臺上傳至中心端后存儲在區平臺績效考核數據中心,為績效評價提供數據支撐和服務。
通過基于大數據的區域醫院績效評價管理信息系統,對醫院績效進行科學考量和綜合評定,實時測算轄區內各醫療機構績效考核指標動態,根據系統測算的準確、真實的數據快速做出分析,管理部門可根據年度、半年度、季度或月度,對醫院進行考核,做到讓數據說話。因此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績效考核工作將會有堅實的基礎。
績效考核工作能否達到預期目標,對考核結果是否能夠科學利用是至關重要的。各級各類用戶根據自己的權限,可自由地選取指標和查詢范圍進行結果查詢,包括綜合績效查詢、指標分類查詢和單項績效查詢。考核結果的利用,一方面要以工作量、醫療質量為主要依據,綜合技術含量、風險程度、患者滿意度、醫療成本節約率等因素,使之成為激勵醫務人員提高收入和創造價值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通過績效考核的應用,還可以使得科室資源得以優化,效率提高,增強醫院綜合競爭力,最終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總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是提升醫院管理和醫療服務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以醫德醫風、技術能力和工作業績為主要評價標準的綜合績效考核制度,加大工作量和醫療質量的考核權重,重實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通過開展績效考核體現出醫院管理的公平性、公正性、客觀性,為醫院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