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醫院(523400)鄺見娉 葉衛東 劉霞 鐘小娟
兒童銀屑病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臨床主要表現為真皮出現慢性炎性反應、表皮異常增生等[1]。該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在歐洲地區,其發病率為1%~2%,我國的發病率大約為0.72%[2]。兒童銀屑病的常見發病因素為感染、物理因素、化學因素、遺傳因素、家庭因素、兒童機體皮膚屏障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等。兒童出現銀屑病時,通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發炎是最常見的合并性疾病,且大多數患兒可出現扁桃體慢性腫大[3]。當兒童出現上呼吸道感染20天左右,即可出現全身性的皮膚紅疹等臨床表現,引起兒童銀屑病。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2例扁桃體炎誘發兒童銀屑病患兒,采用扁桃體切除術并行藥物治療及護理,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現整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例確診為扁桃體炎誘發兒童銀屑病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均確診為扁桃體炎后誘發兒童銀屑病。2例患兒的年齡分別為11歲和9歲;2例患兒治療前的銀屑病皮損面積及病情嚴重程度評定指標(PASI積分)、皮損面積評分、皮膚瘙癢程度評分分別為(18.26±2.54)分、(5.72±1.43)分、(4.52±1.35)分;其中,1例患兒于5個月前曾確診為“扁桃體炎”,于外院接受藥物治療,具體藥物不詳。治療好轉后,患兒出現全身不同程度的紅斑、鱗屑性皮疹、丘疹等,并伴有明顯的瘙癢癥狀,無呼吸道感染癥狀,后因皮疹發展嚴重而于我院就診。
另1例患兒入院時主訴咽喉部疼痛、并伴有低熱現象及皮疹、皮膚瘙癢等癥狀,癥狀持續時間約2~3年。并于1年前因皮疹、丘疹、皮膚瘙癢等癥狀在外院接受檢查,診斷為“銀屑病”,并伴有扁桃體輕度腫大,經藥物治療后好轉出院,所用藥物不詳。隨后出現反復發作的扁桃體炎,并于扁桃體發炎時伴有銀屑病的臨床癥狀。2例患兒入院時均行一般檢查,檢查結果顯示雙側扁桃體為Ⅱ~Ⅲ度腫大,扁桃體質地柔軟、表面不平整,并可見全身多處皮疹、丘疹、鱗屑及紅斑等表現。兩組患兒均行扁桃體切除術,患兒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2例患者均給予常規抗生素、維生素、中藥湯劑等藥物治療,并進行扁桃體切除術。
①手術方法:2例患兒在全麻下行低溫等離子扁桃體切除術。術中低溫等離子刀頭產自美國Arthrocare,手術切口根據患兒的扁桃體包埋程度及形態決定,采用等離子刀頭切開扁桃體被膜,將扁桃體切除后,根據患兒的出血點采用等離子刀頭進行止血,時間持續7秒左右,使出血部位的組織由紅變白即可停止。②藥物治療:銀屑病通常采用維生素進行治療,根據患兒情況選擇用藥劑量;術后常規予以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并采用中藥湯劑口服,常用的中藥組成方包括水牛角生地、麻黃、紫草、小紅參、丹皮、重樓、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等。③術后護理:術后患兒清醒后可取半臥位或側臥位,可防止扁桃體出血引起窒息、誤吸等不良并發癥;給予常規護理,告知患者少說話、哭鬧等,并避免用力咳嗽;觀察病情,觀察患兒有無術區出血、有無傷口疼痛,監測患兒的體溫變化情況,以便及時發現感染征象,并給予治療及處理;術后著重對患兒進行飲食護理,行扁桃體切除術后,患兒術后8h可進行冷流質飲食,術后3天內進食流質飲食,第3~7天可過渡到半流食,術后第1~2周進食軟食,隨后可恢復正常飲食,期間避免辛辣生冷飲食[4]。④出院指導及隨訪:患兒術后7天左右即可出院,出院當天由責任護士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出院宣教,告知患兒及其家屬術后的相關并發癥及臨床癥狀,告知患兒及其家屬如有不適及時就診,注意合理飲食及休息,禁食生冷、辛辣、油炸等飲食,避免大聲喧嘩及哭鬧等,按時進行復查。并進行術后3~12個月的隨訪,觀察有無銀屑病的復發癥狀。
1.3 評定方式 根據銀屑病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標準(PASI積分)對患者進行療效評定,采用PASI積分值作為評定指標,即(治療前PASI積分-治療后PASI積分)/治療前PASI積分×100%。評定標準:PASI積分值出現明顯下降,下降幅度大于95%,且全身皮損現象得到明顯改善,患者全身瘙癢感完全消失為治愈;治療后PASI積分值出現下降且幅度為70%~95%,患者全身癢感基本改善為顯效;治療后PASI積分值的下降幅度為30%~70%,患者皮損面積明顯減小,瘙癢感明顯減輕且不影響正常生活及學習為有效;患者治療后PASI積分值下降幅度小于30%,皮損面積無明顯減小,患者全身瘙癢癥狀無明顯改善為無效。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對比,若得到P<0.05則數據比對具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常規藥物治療及扁桃體切除術后,2例患者的PASI積分為(4.51±1.05)分,皮損面積評分為(2.45±0.52)分,皮膚瘙癢程度評分(3.05±1.25)分,與治療前相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術后患者治療效果均較好,無皮膚瘙癢、干燥、眼睛干燥、感染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無扁桃體出血、感染等現象,術后7天即可出院。術后進行3~12個月的隨訪,均無銀屑病復發。
銀屑病是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具有較高的復發率,且治療效果不佳。其典型癥狀主要表現為:疾病初期全身可見多處淡紅色炎性丘疹,后期可發展成淡紅色或深的片狀斑塊,邊界清楚,基底部可見明顯炎性浸潤,皮疹表面可見質地粗糙、表皮干燥的銀白色鱗屑[5]。銀屑病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主要與感染、遺傳、季節變化、環境因素、內分泌等因素有關,常見的感染性誘發疾病為急性咽炎、扁桃體發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本次針對2例扁桃體炎誘發兒童銀屑病的患兒行扁桃體切除術,均取得滿意的療效,治療后患兒的銀屑病癥狀得到明顯改善,術后隨訪3~12個月無一例銀屑病復發。可見,對扁桃體炎誘發兒童銀屑病行扁桃體切除術,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