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醫院(415003)趙夢華 張愛民
目前,細菌耐藥越來越困擾臨床醫生,尤其是新生兒,因為新生兒缺乏新生兒藥物臨床試驗,使新生兒用藥缺乏藥動學支持。因此,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用藥成了新生兒科醫師的難題。筆者對某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新生兒科166株細菌感染進行了回顧性調查分析,通過分析其耐藥菌的耐藥情況,針對易感因素提出感染控制對策,加強細菌的耐藥性檢測,正確合理選用抗菌藥物。報道如下。
1.1 標本來源 我院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新生兒科送檢血、痰、尿、導管、分泌物及其他標本。
1.2 儀器和試劑 常規培養分離細菌,用廣東惠州陽光生物有限公司生產的SS-1000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分析系統和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的ATB Expression細菌鑒定系統進行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采用KB紙片擴散法,嚴格按CLSIM100-S18、S19、S20判斷敏感、中介及耐藥。M-H瓊脂和所有藥敏紙片均購自英國Oxoid公司。
2.1 標本類型及比例 痰液標本72例,占總分離菌43.4%;血液標本33例,占19.9%;尿液標本35例,占21.1%;導管標本3例,占1.8%;腦脊液標本1例,占0.6%;分泌物標本21例,占12.7%;未注明標本1例,占0.6%。
2.2 菌株的分布 分離出的菌株共166株,其中革蘭陽性菌株54株,占總分離株的32.5%;革蘭陰性菌株112株,占總分離菌67.5%。
2.3 多藥耐藥菌構成比 檢出多藥耐藥菌61株,革蘭陽性菌株20株,占12%;革蘭陰性菌41株,占24.7%;以產ESBLS大腸埃希菌、產ESBLS肺炎克雷伯菌為主。
革蘭陽性球菌中對氯霉素、萬古霉素、利奈唑胺有很好的敏感性,對常用的頭孢類抗生素耐藥率較高。其中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1](MRSE)15例,占9%;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2例,占1.2%;多重耐藥革蘭陽性球菌中我院未檢測出耐萬古霉素株,革蘭陰性菌中,亦對常用的頭孢類抗生素耐藥率較高,其中對頭孢他啶的耐藥率大于33.3%,對頭孢曲松耐藥率大于47.62%,對頭孢噻肟的耐藥率大于20%,頭孢吡肟的耐藥率大于24%;產ESBLS菌占多重耐藥菌的65.4%,說明產ESBLS仍是多重耐藥菌中的主要組成部分,產ESBLS菌對碳青霉素烯類均敏感,在此次調查中出現了耐碳青霉烯類嗜麥芽假單胞菌1例[2][4]。
新生兒作為兒科中特殊的群體,受胎齡、日齡、體重、體液等病理生理影響很容易發生細菌感染,特別是新生兒科的患兒發生耐藥菌感染,通過多種標本反復做培養查細菌的藥敏試驗對于新生兒科感染的用藥是非常重要的,本次送檢結果顯示新生兒科標本類型以痰液標本為主,可能與新生兒氣道本身細小,發生呼吸道感染的幾率較大有關,其次為血液標本,新生兒科感染容易通過血流胎傳,且新生兒皮膚的免疫功能弱,易引起經皮感染[3][5]。
因此,應加強病原菌耐藥性監測,根據監測結果及本地區病原菌的流行特點,與藥師多加溝通,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減少侵入性操作、加強病房的消毒隔離,控制耐藥菌株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