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gai, MD for the JCAD Study Investigators(日本)著
北京四環科寶制藥有限公司(100079)陳浩(譯)
此外,JCAD研究的平均隨訪期較IONA研究更長,兩者分別為2.7和1.6年;I O N A 中安慰劑組及J C A D 中對照組的全因死亡率分別是129/2561例(5.0%)和156/2,558例(6.1%)。JCAD研究較IONA研究更高死亡率,其原因可能是IHD研究更加嚴格以及觀測時間更長。IONA研究的亞組分析也表明,尼可地爾對治療服用更多抗心絞痛藥物的高危患者,或是對更高的加拿大心血管協會(CCS)功能狀態評分患者,能起到最大降低絕對風險的作用。
尼可地爾屬于具有鉀離子通道開放劑和一氧化氮釋放劑混合功能的藥物。它不僅抑制心肌抑頓還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時的心肌壞死。在局部缺血對胞內鈉離子增加和胞內ATP和磷酸肌酸的減少沒有抑制的情況下,鉀離子通道開放劑的預處理能維持線粒體的呼吸,并在缺血組織加速ATP濃度的恢復。不過,K-ATP通道開放劑可通過激活線粒體鉀離子通道,來保護缺血性再灌注損傷后冠狀動脈的內皮功能。線粒體鉀離子通道可能是一個保護心肌細胞和冠狀動脈內皮的重要媒介,由于這些機制尼可地爾組相較對照組才有可能顯著降低與致命的心梗及其他缺血事件有關的心血管死亡。心性死亡與全因死亡的Kaplan-Meier曲線在前段分離也表明尼可地爾的功能是預適應而非斑塊固化和/或內皮功能的改善,因為后一機制在早期起效的可能性較低。
有趣的是,本研究中尼可地爾組與對照組間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上無顯著性差異。尼可地爾組比較對照組,其致死性心梗顯著較低,非致死心梗率略高。這些發現還表明尼可地爾有預適應效果,對急性心梗患者起到救治心肌缺血、減少心梗引起的細胞壞死的作用。此外,經過對致命心梗類型的詳細分析,我們發現尼可地爾組的CPAOA發病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這些院前死亡的原因是頻繁的室顫或心原性休克。據報道尼可地爾降低急性冠脈綜合征初期的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發病率,該機制在降低致命性心梗效果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尼可地爾的給藥劑量(15mg/天)是小于IONA研究中的劑量(40mg/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