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海, 榮 紅
(1.四川三眾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2. 成都華宇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
幾個建筑防火設計問題的探討
楊海1, 榮紅2
(1.四川三眾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2. 成都華宇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在執行國家現行防火規范過程中有關建筑防火消防設計方面碰到的突破性疑難問題,如何采用性能化防火設計理念、方法處理相關建筑防火設計問題與業內同行及建筑防火專家商榷、探討。
【關鍵詞】規范;設計;探討
隨著近20年來社會的發展變化,日新月異,建筑業的發展更是巨大。建筑規模、建筑高度、建筑層數、建筑跨度有了極大的發展。建筑功能從單一功能到多功能甚至多元化建筑(建筑綜合體)。由于以上建筑業發展的巨大變化,首先在我們建筑設計行業面前提出的第一問題就是設計規范、標準問題。建筑的防火設計就是建筑物安全使用的保證措施之一,然而近20年來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及其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標準雖已經歷了多次局部修訂、修編、再版到建筑設計“整合防火規范”(至今尚未公布發行)。但仍遠遠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求,現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基本上是“處方式”規范,既照“處方”抓藥治病,只能治一般常規疾病。本文就目前在工作中接觸到的防火設計問題,從性能化建筑防火理念方法起步,采取相應的防火措施,結合現行“處方式”規范、標準的要求解決目前出現的一些建筑防火設計問題。由于我國建筑性能化防火設計尚處初級階段,筆者的學習理解較膚淺,尤其是防火措施方面,尚需相關建筑防火部分檢測共同研究論證,達成共識。先就目前建筑工程防火設計中出現的幾個疑難問題作探討。
1高層民用建筑相連的裙房防火設計問題
根據國家現行“高層民用建筑防火規范”(以下簡稱“高規”)術語解釋“與高層建筑相連的建筑高度不超過24m的附屬建筑”稱謂“裙房”。并一律按高層建筑對待,即高層建筑的裙房也屬高層民用建筑。但均沒有說明與高層建筑相連接的方式,是指水平方向相連還是指垂直方向相連,還是包括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相連,只要建筑高度不超過24m的附屬建筑均可稱謂裙房。“規范”條文說明中也未說明,再加高層建筑與相連附屬建筑的防火隔斷與安全疏散是否獨立分別設置也未說明。因此在建筑防火設計實踐中,有兩種理解。
(1)第一種理解,只按水平相連,因此就出現按高層主體建筑投影范圍內、外劃分是否屬裙房的先決條件。當然建筑高度24m以內,大家認可一致。接下來的問題是“投影范圍”內、外如何界定,是否應采取防火隔斷措施?如不采取防火隔斷措施,裙房部分的防火分區、安全疏散系統如何設計,同層同一防火分區可能出現兩種不同的疏散樓梯。如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給大空間使用功能的商場等建筑帶來不方便,同時增加土建建筑造價,建設方很有意見,實踐難度較大。
(2)第二種理解,不只是水平方向相連,包括垂直方向相連,建筑高度均按24m為限。高層建筑主體與附屬建筑水平方向相連必須采用耐火極限不小于3.00h不燃燒體防火墻或甲級防火卷簾隔開,垂直方向必須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燒樓板隔開。高層主體建筑與附屬建筑(裙房)的防火分區及安全疏散系統應獨立分開設置。只要符合以上條件的附屬建筑不分投影范圍內、外均屬裙房,均按“規范”中裙房的防火設計要求。
筆者贊同第二種理解。從建筑性能化的角度,高層主體建筑使用功能性質與“裙房”建筑的使用功能性質往往不同,高層主體建筑使用功能多為賓館、寫字樓、住宅等,裙房建筑使用功能多為商業、餐廳、娛樂休閑、電影放映等高大空間居多,大多數都設在高層主體建筑24m以下與投影范圍以外共用空間,這種按建筑使用性能性質,并結合實際使用管理進行的防火設計,我們認為這是引進性能化防火設計理念的嘗試,可操作性強,裙房部分的防火分區及安全疏散分別按“規范”中有關規定貫徹執行就可以了。避免了同層同一防火分區內,設有兩種疏散樓梯,即投影范圍內為防煙樓梯間,投影范圍以外設封閉樓梯間的異常現象。據知,新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術語釋義中,裙房仍按“在高層建筑主體投影范圍外與建筑主體相連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附屬建筑”定義。
以上觀點曾與“新規范“主編單位反饋商榷,供今后修訂時參考。但未修訂之前,建議在同層中高層主體建筑投影范圍內與外應采取防火墻或甲級防火卷簾隔斷措施。
2相鄰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可否共用的問題
根據目前國家現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及“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相關條文規定每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均不應少于兩個,只有在某些條件規定范圍內可以設一個安全出口。但現在的實際情況是有的工程項目:如火災危險性分類屬丙、丁、戊類,由于生產設備先進,自動化控制水平高,參與生產人員較少(每個防火分區不超過100人的車間或倉庫越來越多,包括機動車庫和非機動車庫)民用建筑中通廊式建筑(包括通廊式躍層住宅),公寓式住宅、科研樓、檔案館、圖書館、書庫等屬非人流集中場所的建筑項目,一般每個防火分區內經常活動的人員不超過200人且外來流動人員較少。以上各類型建筑當有多個防火分區組合時相鄰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可否共同使用問題,而綠色建筑設計又要求貫徹節地、節水、節能、節材的“四節”原則。在保障人員安全疏散的前提下,減少疏散樓梯設置數量,也可達到“四節”的綠色建筑設計要求。
每個防火分區必須設兩個獨立的安全出口?請注意現行建筑防火設計規范中有關安全出口的數量要求。一般理解每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均是獨立設置,不能共用,也不能借用,所以不管建筑使用功能如何,火災危險性類別如何,人員活動數量多少,每個防火分區均應為兩個(獨立)的安全出口,我們認為不符合現代性能化防火設計的要求,故僅就上述類型建筑的安全疏散出口設計提出不同的看法與同行及建筑防火專家商榷以求共識。
2.1共用安全疏散出口的必備條件
相鄰防火分區的建筑功能使用性質相同,若是工業廠房或倉庫(包括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庫)的火災危險性類均屬丙、丁、戊類,不包括甲、乙類生產和倉庫,且每個防火分區生產及管理人員不超過200人。
民用建筑功能使用性質屬非人流集中的建筑,(中、小學幼兒園及大專院校、醫院、影劇院、體育場館、商業建筑、餐飲、放映娛樂、歌舞音樂演出等除外)且相鄰兩個防火分區需要安全疏散的人員總數不超過400人。
2.2共用安全疏散出口的防火設計要求
相鄰兩個防火分區共用的安全出口(疏散樓梯間)應分別設有疏散門直通防火分區,如果是防煙樓梯間應分別設疏散門(乙級)進入防煙前室,不宜共用一個門進入疏散樓梯間。
2.3共用安全疏散出口的疏散凈寬度等設計
一個工程項目若由兩個以上防火分區組成,每個防火分區應設兩個安全出口,其中一個安全出口應為獨立設置,直通室外地面。另一個安全出口可采用共用方式,共用安全出口門及樓梯凈疏散寬度不應小于1.2m(包括居住建筑的門及樓梯凈寬度)。共用的安全出口(包括疏散樓梯間)在底層仍應直通室外地面。
防火分區面積大小規定仍按國家現行有關規范條文執行,若是通廊式躍層住宅應為兩層面積疊加計算。每個防火分區內的人數(每戶人口按3.5人計)不超過200人,每個安全出口(疏散樓梯)疏散人數不超過100人,宜盡量采用開敞式外廊,自然排煙效果較好,有利于安全疏散,若采用內廊式疏散走道必須天然采光自然通風。并應加強機械防、排煙措施以及應急照明設施,以保證住宅人員的安全疏散,疏散距離應按國家現行有關防火規范辦理。
3非塔式高層建筑采用剪刀梯形式作為兩個安全出口(疏散樓梯)的設計
根據國家現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6.1.2條規定“在塔式高層建筑中可以采用剪刀樓梯間形式作為兩個安全出口布置……。”但在現實防火設計中遇到某些大型或特大型綜合體建筑,在安全疏散出口布置中由于各種原因在非塔式高層建筑中也有采用剪刀樓梯形式滿足兩個安全疏散出口設計的,此種情況現在尚屬少數。但隨時間的拖延,有越來越多發展的趨勢,現從目前本人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或施工圖審查工作中收集處理的情況與同行及業內專家交流如下:
高層通廊式住宅,高層通廊式辦公樓,高層通廊式宿舍樓等通廊式高層建筑中采用“剪刀梯”形式作為兩個安全出口防火設計現行建筑防火規范中,雖然沒有條文說可以采用但也沒有條文說不可以采用。我們認為應根據建筑使用功能性質,人員集中疏散情況,對安全疏散有利、無利確定。
通廊式高層建筑,通常采用開敞式外廊、封閉式外廊、內廊雙邊布房等。從安全出口分布位置來看有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內廊,也有位于盡端式的內廊對于采用“剪刀梯”方式作為安全出口,一般為盡端內廊或開敞式外廊建筑。我們認為在高層通廊式建筑中在滿足下列條件要求下可以采用剪刀樓梯作為兩個安全疏散出口設計。
4非人流集中的公共高層建筑剪刀疏散樓梯作為兩個安全出口的防火設計
高層通廊式辦公建筑剪刀梯的防火設計。高層通廊式公共建筑疏散走道長度,房間最遠點至安全出口距離,若內廊式應不大于10m(屬盡端走道),若開敞式外廊可增大到15.0m(因開敞外廊走道天然采光、自然通風較好可增加20%)走道凈寬度、單邊布房走道凈寬應不小于1.3m,雙邊布房走道凈寬度應不小于1.8m。
通廊式高層居住建筑剪刀梯的防火設計。高層通廊式居住建筑,分戶門至安全出口的距離,走道凈寬度等均與高層通廊式公共建筑防火設計相同。
剪刀樓梯間均應設有天然采光、自然通風并采用防煙樓梯間分別設防煙前室,防煙前室設計應分別按現行“高規”第6.2.1條及6.2.5條文要求設計。
剪刀樓梯的梯段凈寬度,梯踏步寬、高度、樓梯欄桿扶手等設計應根據建筑使用功能性質選用國家相關規范、標準要求設計。
通廊式建筑的內走道應設機械防、排煙設施、應急照明等設施。通廊式建筑的敞開式外走道可不必設機械防、排煙,應急照明等消防設施,但封閉式外走道之外窗開啟面積應≥外窗面積的30 %以滿足自然排煙的要求。
通廊式高層住宅開向疏散走道的分戶門若為內走道應為乙級防火門,若為外走道均可為普通防盜隔音保溫門。
5結束語
由于國家新的建筑防火設計整合規范尚未頒布,上述幾個防火設計方面的問題,只是現行防火設計規范還難于解決的問題。我們在學習性能化防火設計理念的基礎上結合建筑使用性質實際情況再參照國家現行處方式建筑防火規范、標準條文,提出我們的一些防火設計意見與真正的性能化防火設計要求還相差甚遠,尤其是在實驗檢測參數方面,基本上還是依據國家現行處方式防火規范相關條文中的參數。比如“非人流集中疏散場所……”相鄰防火分區安全出口可共用問題。“非塔式高層建筑”剪刀梯的采用問題,實際上是原處方式規范條文的補充、完善或加強防火措施的具體化而已。我們只是在工作實踐中或消防設計論證中所采取的一部分防火措施,其中多數參數是采納未頒布《建筑防火設計整合規范》報批稿中的,錯、漏之處難免,以正式的《建筑防火設計整合規范》頒布的為準。上述建筑防火設計探討的目的只有一個即建筑物在發生火災的情況下經濟損失越小越好,建筑內的人員生命傷害越少越好,總結起來就是為了建筑物的財產及人員生命安全。
目標雖只有一個,但達到目的的方法、技術措施不只是一個,根據建筑的使用功能性質、不同使用環境,建筑使用人員情況、防火材料、防火技術設備差異,可采取不同的防火措施,達到同一個建筑防火設計目的——這就是性能化建筑防火設計的要求。還有很多大量的實驗、檢測工作要做,學習深入研究工作要做。我們只是想引進性能化建筑防火設計的理念、方法企圖解決當前在建筑防火設計中碰到的一些實際問題。由于入道學習膚淺、理解不深,偏頗、錯誤之處有之,切盼同行、業內人士不吝賜教、斧正。就算是先拋一塊土磚引出更多的良言金玉,在性能化防火設計方面做出一點綿薄貢獻吧。
參考文獻
[1]中國消防協會防火材料分會與建筑防火專業委員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成都:2013.
[2]安慶新,舒中俊.高層建筑性能化防火設計案例匯編[G].北京:中國人民武警學院訓練部編輯出版中心,2002.
【文獻標志碼】A
【中圖分類號】TU998.1
[作者簡介]楊海(1939~),男,本科,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高級建筑師;榮紅(1981~),女,本科,建筑師。
[定稿日期]20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