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
摘要:近來隨著一個個貪腐案的告破,尤其是在社會上反響極廣的幾件特大腐敗案公之于眾,國有資產損失動輒過億。國有企業資產管理中暴露的問題浮出水面,如何改進、亡羊補牢,是本文的主旨。
關鍵詞: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資產 管理 弊病 現代化 創新
近年中央紀委通報了近百名國企領導干部,涉案金額巨大,如廣州國營白云農工商聯合公司原總經理張新華,貪腐達3.4億元。廣東省航興貿易公司原總經理陳東,以國有企業品牌、信無條件為民企融資提供擔保,造成企業貿易損失風險達1.95億元。如何保護國有資產,防止其流失這一問題躍入人們視野。
一、國有企業資產概述
國有企業資產,即國家、政府作為出資人因企業上的投入而獲得的權(決策權利)及益(資產收益),屬于國家(全民)所有,任何人不得中飽私囊。對國有企業資產管理不善、出現漏洞,會掣肘國有企業運營并對國家資產、人民財產產生浪費、損失;管理到位便可更好得保護國有企業資產,實現保值增值,提高國民經濟整體質量,促進其主導作用的發揮。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加快及我國法制的日益建全,其管理須規范化并不斷創新。2009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法》使該管理有法可依;而2015年中央倡導的國有企業反腐倡廉,又把國有企業資產的管理與創新擺到我們管理者與公眾面前。
二、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歷程
“鐵飯碗”這一名詞大家耳熟能詳,可以說是我國五十年代至今以來社會經濟發展中國有企業工作的代名詞。處在計劃經濟的大環境下,在國有企業工作穩定、無風險、舒適、待遇優厚,可謂旱澇保收,從而使國有企業懶散、不思進取、得過且過之風盛行,上至企業管理者,下至基層普通員工,一大部分人都毫無主人翁意識。毫無國有資產管理理念可言,意識淡漠、權責不分、監督缺失。
八九十年代,改革春風吹遍全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提出后,終于使國有企業有所改觀。針對當時政企、政資不分、三權合一的現狀,1993明確國家所有、政府監管、企業自主經營的體制,提出政企、政資分開的概念;1998年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以行使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全部國有資產的管理職能。但由于國有企業承載著國民經濟主流的重擔,代表著國家、政府、人民的利益,改革涉及到各部門利益,牽一發而動全身,致使改革一度緩慢,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實施起來困難重重,無法徹底貫徹落實。國有資產由國家所有,卻由所在職能部門管理、所在單位進行使用。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中國加入世貿WTO,市場競爭激烈,尤其是國有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及中央改革力度的增大,迫使國有企業資產管理走向正規化,做到徹底的政企分開。2003《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的公布與實施,大大促進了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地方分級管理轉換為分級行使產權。直至2009年實施的《管理法》,使國有企業資產管理標準化,國際化,適應了我國當代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經濟的發展。
三、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現狀及弊端
(一)管理體制、審計、監管執行不到位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句話用在國有企業諸方面,反映了國有資產管理實踐中的常態。例如政企、政資分開未徹底貫徹,國有企業轉制后出現的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在運行中過多得按政府意志對外投資、為政府的建設活動籌借款項或擔保、列支政府經費等。管理不規范。例如將行政事業單位的一些處理辦法用在財務管理上:賬面上資產利潤錄入不全、不及時歸結利潤,不嚴格按會計制度進行稽核、評估、統計等管理活動,甚至不按規定采用“債權發生制”進行核算等。“重錢輕物”即重視貨幣形式資產管理,忽略實物形態資產的管理,致使其利用率低,資產閑置、未使用等,造成資產流失,保值增值更是妄談。管理者主體缺陷,例如管理者缺管專業型人才、思想上不重視、管理才能不足等。
(二)加強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要注意的問題
1、要加強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建賬及日常管理
首先從資產的臺賬到日常的折舊、維修及資產的報廢,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機構,強化管理體制。定期對管理制度進行修訂,使管理制度能夠發揮最大作用。再有要加強資產設備管理,設備管理的基本任務是通過技術經濟管理措施,做的全面規劃,合理配置,正確使用,取得良好的投資效益。
2、國有企業固定資產要做的精細化管理
由于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是一項系統管理工作,需企業全部門合力管理,要求各部門權責明確,做的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第一:嚴格固定資產責任到人制度,定期了解資產動態情況,避免管理控制不到位,確保國有企業固定資產在企業管理中無盲區。第二:使固定資產日常管理,監督檢查落實到位。做到固定資產基礎數據完整準確,內容齊全,定期對資產清查盤點,做到賬、卡、物相符。
(三)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改進與創新
在管理中加大檢查、獎懲力度,約束國有企業生產運營活動。制定出詳盡全面的檢查細則及獎懲安排,提供條件,專人負責,由始至終、從上到下、由外到內形成體系。
嚴格規范管理行為,一切操作制度化、章法化,做到有法可依。例如預算制度實施后,就應組織專門部門、人員從項目實際出發,嚴格按照規范定額進行預算,而不可形式化。
管理做到有主有次、分類分級、個性化。例如針對貨幣資產與實物資產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加強管理者的培訓、教育與再學習,杜絕消極思想、情緒,快速轉變舊的管理理念與方法,充分利用現代化管理理念、先進的管理技術及管理工具。特別是現在電子計算機的普及、網絡的發達,給我們不斷提高進步創造了有利條件,一些專門的管理軟件、管理新方法可以快捷得應用到我們管理領域。
四、結束語
加強國有企業資產的管理并隨社會經濟發展不斷創新,可謂勢在必行,從以上四方面對國有企業資產的管理進行改進、創新在有效促進企業運營的同時又能對國之蛀蟲增強防御,保護國有企業資產,并使其保值增值。
參考文獻:
[1]毛程連.國有資產管理學,博學財政學系列叢書[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荊新,王化成,劉俊彥.財務管理學[M].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3]錢建芳.企業固定資產淺議[J].企業與經濟管理,2007
[4]李軍航.石油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的開發[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