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琳琳
摘要:政府采購為節減財政支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增加消費者,減少社會福利的額外損失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目前,我國政府采購制度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取得了不凡的成績,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為了更好地推進我國政府采購工作,本文從政府采購的概述、采購現狀及采購過程存在的問題,建議借鑒國外積累的經驗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合理機制,杜絕采購過程中的腐敗現象。
關鍵詞:政府采購 政府采購流程 監督管理
一、政府采購概述
政府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為了開展日常政務活動或為公眾提供服務的需要,依據一定的原則,以法定方式和程序,利用國家財政資金和政府貸款,從國內外市場上購買貨物、工程和服務的消費行為。
政府采購是我國經濟領域的一次實質性變革,促進社會經濟健康有序的協調發展,它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目前,我國已出臺政府采購法。政府采購政策因依托法制而提高了采購過程的透明度和嚴密性,減少政府公務員因權錢交易而滋生腐敗的土壤。
二、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現狀
西方國家早在十八世紀末就實行政府采購政策,經過200多年的發展歷程已經相當成熟。我國推行政府采購政策僅十幾個年頭,基本法制已經建立,也收獲了可喜的成績。2003年實施的《政府采購法》引領我國目前的政府采購工作步入到法制化的軌道,也標志我國政府采購制度基本框架已經形成。我國的政府采購政策在支持國貨,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政府采購制度從政府采購流程的源頭入手,在公開招標時就壓低利潤,隨著采購方式的不斷完善和監管工作不斷加強,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平穩發展。網絡信息的多樣化極大地豐富了政府采購的產品,隨著采購規模不斷擴大,范圍也從原來的貨品采購涉獵到工程和服務領域,且采購渠道公開透明,政府采購體系更加完善。
依據《政府采購法》的規定,我國政府采購政策主要包括編報采購預算計劃,實行多種方式招標,履行采購合同一系列流程。首先,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依據財政預算編制要求按照本單位領導意見及實際情況編制采購預算,保送財政有關部門審核,經人大同意后下達批復。其次,單位財務人員依據去年批復的采購預算登陸政府采購網下載相關表格進行填寫,保送采購辦和財政部門審批。按照相關規定確定采購方式和代理機構。通常政府采購按照采購金額不同分別采用招標性采購和非招標性采購。一般來說達到一定金額以上的采購項目,采用招標性采購方式;不足一定金額的采購項目,采用非招標性采購。其中,招標性采購方式有公開招標采購,選擇性招標采購,有限招標采購,限制性招標采購的形式。非招標性采購方式有單一來源采購,競爭性談判采購,詢價采購,征求建議采購的形式。最后,行政單位負責人持批復的采購計劃與代理機構簽訂采購合同,組織驗收小組按照采購計劃書檢驗貨品入庫。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依據發票等支付貨款,保存采購文件。對于不履性采購合同的供應商,采購單位寫清書面文件報告采購辦,依法處理。
三、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存在的問題
政府采購制度經過十余年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也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普遍存在如下問題。
(一)政府采購監管體系存在隱憂,易滋生腐敗土壤
政府采購過程中公開招標方式很多只是流于形式。公開招標方式通過引入競爭機制采購到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政府公務員與供應商之間的“回扣”現象時有發生,表現為各種串標現象,有投標人之間的串標,招標人之間的串標,招標人和投標人之間的串標。廠商暗中從政府權力掌握者手里爭取到慷國家之慨的優惠待遇,而政府公務員從廠商那里獲得“回扣”。投標人之間的串標,惡意哄抬物價,使政府采購政策提高資金效益的優勢變成了政府財力誤配置的劣勢。供應商資格認證體系的缺陷導致尋租現象出現。尋租和腐敗現象的高發趨勢,不僅給經濟活動本身帶來危害,使不發供貨商有可成之機,更重要的是采購機制使社會付出巨大成本。
(二)政府采購法律體系有待完備,回避制度規定不全面
我國目前針對政府采購行為的政策法規有《政府采購法》、《招標投標法》、《預算法》和《合同法》等,其他是些規章和辦法。2003年1月實施的《政府采購法》和2000年1月實施的《招標投標法》并沒有寫明具體的實施條例,并且兩部法律對于政府采購某些方面的規定存在沖突。因此,我國政府采購的法律滯后于政府采購的發展速度,政府采購活動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法律漏洞和空白。例如,《政府采購法》第十二條:“在政府采購活動中,采購人員及相關人員與供應商有利害關系的,必須回避。”其中“相關人員”所指的范圍備受爭議。雖然在《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中對“相關人員”有所規定,但是還是存在漏洞,經不起推敲。什么樣的關系算作“有利害關系”,政府采購中哪個環節應該采取回避制度,非政府采購當事人有沒有資格提出申請回避的權力等。
(三)政府采購人員缺乏系統培訓,素質亟待加強
政府采購與一般的采買業務不同,它涉及到經濟,貿易,自動化等多門學科知識。政府采購過程的招投標,合同的訂立和履行等多項業務需要很多專業技能和知識。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的招投標等業務大部分由單位財務人員或者臨時組建的工作小組來完成,缺乏系統知識的培訓和經驗。隨著我國政府采購業務的不斷完善,政府采購需要專業知識過硬的隊伍從事政府采購工作。
(四)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滯后,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隨著網絡信息化的普及,但很多地區的政府采購信息并不互通。地方保護政策仍然存在,本地的政府采購多數在本地供應商之間選擇,政策設置無形的高門檻使全國其他地方物美價廉的商品望而卻步。另外,有些行政事業單位出現重復購買的現象嚴重,沒有相關的數據庫信息可查。
四、完善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制度的對策
我國政府采購政策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內容有待充實,目前現狀迫切要求我們完善政府采購體系。為采購活動提供健全的合理合法體系,從如下幾個方面探討對策。
(一)對政府采購體系加強監管
政府采購不僅要完善內部監督機制,而且對外實行網絡政務公開的外部監督機制。掌握政府采購的審批部門,應當接受財政部門,審計部門,人大的聯合監管。三個部門之間監督工作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互相溝通協作,確保政府采購政策透明公正。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信息及時登記互聯網,社會公眾可隨時查閱購買信息,實時監督,開通舉報電話,避免重復采購、濫采購現象。對于采購后的貨品、服務和工程驗收應組織專門的督查小組,發現以次充好的商品要嚴懲供貨商和職權部門,必要時可尋求相關法律程序。
(二)加快推進政府采購法制建設步伐
目前政府采購政策主要依據《中華人民政府采購法》,這部法律的實施為我國政府采購政策開創了歷史新篇章。但這部法律仍不完善,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有益做法,建立多層次完備的法律體系。可出臺法律實施細則,為法條做出詳細的闡述,另外根據各地方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關的采購政策、條例。
(三)全面推進采購人員職業化教育
我國政府采購政策推行不久,有技能經驗豐富的人員相對較少。為了提高政府采購人員的專業素質,需要盡快建立政府采購人員職業資格管理制度,定期加強培訓,建立職業認證資格審查,逐漸做到政府采購人員持證上崗,規范用人機制。
(四)采購過程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共享
加快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組織軟件工程師和具備政府采購專業經驗的人員共同開發研究統一的政府采購信息系統,將政府采購有關數據登記入庫。掌握政府采購職權部門可從網絡數據庫中及時查到行政事業單位歷年政府采購的準確數據,避免采購冗余貨品。搭建網絡平臺,形成薄利多銷的良好網絡市場,使采購過程更加方便快捷,采購程序更加規范。
參考文獻:
[1]李佳敏.政府采購的現狀、問題與對策.2013.1
[2]政少綱 熊小剛.政府采購[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3.7
[3]肖建華.政府采購編著[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