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芳
摘要:文章以民營企業財務管理體系標準化建設為研究對象,運用標準化管理理論、系統論等方法,分析了民營企業在全球發展中遇到的財務管理問題,重新闡述了財務管理體系標準化的定義以及詳細描述了民營企業財務管理體系標準化建設的實施內容、流程和部分工具。研究表明,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財務管理占到企業管理工作的50%。財務管理體系標準化建設有利于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快速復制有效防范企業財務風險,同時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財務管理體系標準化是實現公司戰略目標進行精益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關鍵詞:民營企業 集團化 財務管理 標準化 賬務體系 資金體系 稅務體系 系統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在中國經濟發展大環境下,民營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農業、建筑業、餐飲業、房地產等行業的發展主體,并已經成為工業及交通運輸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近幾年統計數據看,我國民營企業對國內生產總值貢獻高達60%以上,為解決國內就業穩定社會發展起到關鍵作用。中國民營企業總量很多但上規模企業不多。究其原因,除資源、技術等原因外,管理成熟度尤其是財務管理成熟度成為民營企業做大做強的硬傷。多數民營企業未建立標準化財務管理體系,企業管理仍以人治為主,靠感覺管理,缺少數字化管理企業的意識和基礎,當企業快速擴張時,導致財務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當企業向集團化企業發展時,財務管理體系難以快速高效復制,難以實現規模化效應。
二、財務管理體系標準化建設理論
財務管理體系標準化是指對企業財務運行的整個過程進行規范,在符合會計準則、稅收法規,會計法等規則的前提下,本著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的原則,對企業財務管理過程、業務流程、崗位設置及分工進行分析,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標準化財務管理體系,使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者、驗證者和相關利益人的訴求得以滿足。
企業財務管理體系標準化建設的原則:
(1)財務戰略與企業戰略相匹配。
(2)財務管理體系應以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為目標,以風險可控為準繩。
(3)企業財務管理體系標準化建設應適應企業未來3-5年管理需求,運行過程中持續改進。
三、民營企業財務管理體系標準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企業老板及高管缺乏財務管理意識,對財務管理體系標準化建設不重視。
(2)財務部定位不準確,崗位及職責不清,致財務部80%以上時間用于應付報銷、報稅、事后記賬等一般性事務處理,難以完成有價值的管理會計工作及財務管理體系標準化建設。
(3)財務管理體系標準化建設的組織者缺少系統化管理思維,不具備標準化建設的方法和工具,致標準化建設難以達到預想效果。
(4)業務部門缺乏基本的財務思維導致標準化建設遭遇業務部門的抗拒。
四、民營企業財務管理體系建設
(一)財務戰略與支撐體系
1、制定財務戰略
企業戰略目標實現離不開企業資源支撐,任何可以貨幣計量的資源均可通過財務數據呈現。因此財務部應制定相應財務戰略,對企業整體戰略實施所需動用財務要素進行規劃,識別現有財務資源與企業整體戰略目標實現所需資源之間的差距,并預先制定應對方案。
2、設架構搭班子
財務戰略的制定固然重要,但財務戰略的實施離不開排兵布陣。部門崗位不明確,職責不清晰可能導致工作中推諉扯皮,不但會引起人力資源管理上的混亂,還可能直接導致財務戰略實施的失敗。改善民營企業財務部崗位及職責不清的對策包括:
(1)根據企業戰略及業務需求規劃財務職能,合理設計財務部組織結構,梳理并分解財務部工作內容。
(2)根據財務部組織結構設置崗位,對財務部工作進行分析,明確各崗位設立的目的、工作任務、工作職責、工作權限、工作標準。
3、重新定位財務部門職責
民營企業財務部多定位于事后算賬和報稅、報銷,有的財務部甚至兼編制工資表、申報繳納社保等人力資源工作。企業應加快會計信息系統建設,用計算機完成簡單重復的財務會計工作,將更多精力投放在財務數據統計分析報告上,使企業各級管理人員能據以對日常發生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規劃和控制,從而提高企業運營效率,最終增加企業利潤降低經營風險。
(二)賬務體系
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企業賬務多處于流水賬糊涂賬階段,財務不懂業務,賬務處理多是事后被動核算,賬簿報表多數用于應付外部單位檢查,財務業務兩張皮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的普遍現象。財務人員本身對于做好賬的標準不清晰工作內容不明確是導致財務業務脫節,難以通過財務數據反應企業經營狀況的主要原因。
1、做好賬的標準:對內準確,對外安全
對內準確是指財務核算基礎數據來源準確、數據準確、會計政策一致,會計確認準確、會計計量科學、核算細化。財務管理基礎數據來源于財務賬,財務賬不準直接影響管理層經營決策。例如生產成本核算流程不清晰,核算不準確影響單位產品成本真實性,在市場充分競爭情況下,價格競爭將是決定市場份額的關鍵因素,錯誤的產品成本數據直接影響產品訂價。
對外安全是指賬務處理以會計準則、會計制度、財稅法規為標準,兼顧減少因正常業務非正常處理引起的外部稅務、工商等部門稽查,同時避免因企業財務信息外泄導致的不正當競爭損失。
2、賬務體系標準化建設的內容
賬務體系包括賬務核算體系、管理報表體系,其中賬務核算體統是基礎,賬務核算體系完善應從核算流程、核算標準、業務流程、財務制度等方面入手。
(1)制度化公司基本核算原則、遵守國家統一規定。
(2)通過分析公司業務形成一套完整的科目設置原則,形成統一的會計核算手冊。
(3)梳理主要業務流程固化相關表單及執行標準。例如費用報銷單、采購付款單、生產入庫單、產成品出入庫單、借款單、報廢申請單、發票開具申請單等。
(4)建設財務工作信息化系統完善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
(5)在完善賬務核算體系基本上,針對內部單位不同使用者健全管理報表體系。比如向老板提供公司整體財務報表、資金類報表等。向銷售總監提供銷售管理報表、賬齡分析表、銷售費用表等,向各分支機構提供分支機構財務報表等。
(三)資金體系
資金流是企業經營的血液,資金流的正常流動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資金流斷裂是多數民營企業真正短命的原因,資金的管理是財務管理工作的重心。
(1)資金管理的標準:審批嚴格、收支清晰、周轉快、效率高。
(2)資金體系標準化建設的內容
資金體系內容包括安全體系、預測體系、信用控制及資本融資體系。
資金安全體系應從內控角度設計資金管理制度及流程。比如不相容崗位分離、收支兩條線、印鑒分開管理、現金監盤、授權審批制度、內部稽核制度等。
資金預測體系應考慮企業規模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建立動態或靜態資金預測模型,匹配相應制度和崗位。
資金健康流動的根本離不開開源節流,開源包括提高自身造血能力,節流則包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企業缺錢的很大一個原因是應收賬款對資金的占用。企業加強應收賬款管理的一個途徑是建立信用控制體系及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在交易的源頭控制風險,應收賬款管理過程中通過應收賬款催收管理制度和催收流程加快資金回籠,對可能出現的壞賬提前進行風險轉嫁,未進行轉嫁的壞賬應通過停止供貨、法律手段等減少壞賬損失。
企業應建立融資管理機制并匹配相應崗位和人員以提高企業備血能力,當企業在資金預測環節發現企業自有資金不足時,應啟動融資程序,及時做好輸血準備工作。
(四)稅務體系
中國納稅環境及中國稅法的復雜性導致民營企業可能從主觀和客觀上導致少繳或多繳稅,從而導致稅務風險或企業損失。
(1)建好稅務體系的標準:少交稅、風險小
(2)稅務體系的建設內容
建立稅務管理制度確定企業納稅原則,明確稅務登記變更內容、申報管理、稅務評估管理、稅務檢查管理等。
建立發票管理制度明確銷售發票的領購、使用、保管相關規定及接受發票規定。
建立合同財務會審管理制度將財務職能從事后記賬環節前置至合同簽訂、業務談判等環節,財務部通過審核交易方式、收付款條件、發票種類等降低稅負減少風險。
建立納稅評估體系并制度化。通過上繳稅費統計、評估工具表單對本企業稅目分析對于易發生重大稅務風險的業務和稅目在部門內定期自檢,年度終了應至少進行一次全面內部稅務審計或外部稅務審計。對于特殊或涉及金額較大的業務應引入外腦參與規劃。
建立稅法搜集制度搜集與本企業相關的規定,力求在業務改造過程中結合行業優惠降低稅負。
五、結束語
民營企業老板80%以上源自技術和營銷等崗位,因此企業資源更多的向技術或營銷傾斜。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尤其呈集團化方向發展時財務管理能力卻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公司導閉集團破產多數因為財務的失控,有限財務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資本結構和盈利性、流動性的有機協調,才能在資金上保證公司健康發展。
財務管理體系標準化是幫助民營企業實現快速復制擴張的戰略 ,同時通過財務管理標準化體系建設弱化人治強化系統化管理,是進行精益化企業管理的重要工具。
參考文獻:
[1]胡鋒.A集團企業財務管理標準化初探[J].企業技術開發.2011.30(23)
[2]甘天銀.淺析中小型企業標準化財務管理[J].企業技術開發.2010.29(5)
[3]沈瑞環,沈康利.企業組織間職責不清晰的問題探討與對策.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2015.(4)
[4]莊稼.構建企業標準化管理體系的意義與方法探討.中國質量新聞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