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云燕
摘要:內部審計作為我國三大類審計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內部審計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乃至國家審計體系的發展。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對于防范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率、對內部審計的發展和完善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將簡要探討我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中出現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關改善意見,以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和效益。
摘要: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問題 對策 責任會計
一、內部審計和內部審計質量
內部審計主要服務于單位、部門內部,是企業為了加強經營管理的一種內部的監督手段。內部審計主要是由單位內部的審計機構對本單位、本部門的財務收支情況、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的經濟活動進行審查和評價。內部審計質量的高低對內部審計及企業的經營管理十分重要,高效益的審計質量有利于企業減少運營成本、提高效率。因此,在內部審計工作的整個過程中企業必須對質量控制進行全方位的監管,提高審計質量,保證審計質量符合審計準則和制定的審計制度,從而為企業創造價值。
二、我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現存的問題
(一)審計機構及其審計人員的獨立性有待提高
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大多企業在財務部門、監督部門或其他部門內設置內部審計機構,部門職權范圍過于龐大缺乏獨立性,審計工作不能有效開展,也容易造成貪污和犯罪。甚至有一些中小企業,領導重視度不夠,未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審計人員由非專業人員擔任,審計工作質量水平不高和審計有效性欠佳。另外,審計人員受制于領導者,他們的薪金、福利及去留等問題都由領導者決定。
(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自1995年開始,我國先后頒發實行了《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行為準則,涵蓋了審計工作的審計機構設立、內部審計程序、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以及審計人員資格等方面。然而,由于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有些規定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目前的發展和未來規劃。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具體內容做了進一步規定和努力,但依然存在缺陷,沒有強制力。有的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審計規范和審計質量管理方法,更談不上隨著經濟發展做出相應調整。由于審計質量標準的模糊,在內部審計出現問題時未能明確責任主體,責任制度未得到認真貫徹實行,責任追究制度更是泛泛而談。這都將會削弱審計人員的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致使審計行為的規范性下降,審計缺乏有效性。
(三)內審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我國的內審計人員大多數對會計、財務管理、財政等一般財務審計專業知識以及相關法律制度規定熟悉,但缺乏對現代管理理念,科學技術,金融等知識的綜合學習和分析能力,知識結構單一。其次,有的未能熟悉和掌握已更新并與審計相關法律規定和審計新動態,部分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不高。再次,審計人員在宏觀、現代審計以及創新等方面的意識相對薄弱;審計方法,審計方式較單一,對審計業務的綜合分析能力不高。
(四)后續審計強度不夠
后續審計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報告發出后的短時期內,繼續跟蹤監督檢查被審單位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和建議的改正情況。審計質量優劣程度很大一部分受后續審計強度的影響,能否最終實現內部審計總體目標的關鍵在于后續審計環節。雖然隨著企業精細化管理的推行和風險管控的加強,企業對后續審計的重視度得到進一步提高,目前已實現邊審計邊整改,但是力度不夠,影響效果不明顯。主要是因為法律效力弱,企業領導者重視度不夠;缺乏時效性,審計重點不明,范圍廣;未考慮糾正過程的復雜性和被審計企業的業務安排和時間要求;落實審計建議所需要的期限和成本過高。
三、提高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對策
(一)嚴格堅守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完善審計責任體制
審計機構除獨立設置外,還應由董事會直接領導內部審計機構,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機構的權威性,避免內部審計工作質量不高的現象。審計人員應獨立執業,審計時應當實事求是、廉潔奉公、客觀公正、保守秘密。此外,還應從我國企業的目前現狀出發,借鑒國內外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的經驗和教訓,選擇適合自身的內部審計模式,發揮高效益監督和促進發展作用。
(二)完善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和審計管理制度體系
首先,明確內部審計準則和質量尺度,制定出具體的內部審計規范和操作指南,完善以審計考核、審計復核和審計責任追究為主體的審計質量控制制度體系,在實際審計操作中給審計人員提供指導性意見,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加強對審計質量的管控, 細化審計審理的方法和步驟,實行審計質量控制全過程監控,審計準則、審計質量控制標準和制度貫徹落實到位。
(三)提高內審人員實際操作技能和綜合素質
首先審計從業人員應具有專業技能及專業素質,持有相應專業資格證書,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會計、內部審計知識,隨著internet+的推廣和應用,還需掌握計算機專業知識和技能。其次,重視審計人員的繼續教育。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審計人員需不斷的完善知識結構,與時具進,關注國際和國內宏觀經濟走向,了解現代企業的運行機制和現代管理方式,廣泛涉獵金融、管理、貿易、工程、法律等領域知識。最后,強化職業道德建設和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依法文明審計,同時培養審計職業的懷疑態度、審計溝通協調技巧和方法、審計查證能力。
(四)加強后續審計管理和提高風險意識
提高企業對后續審計的重視度,強化后續審計管理,明確后續審計的規范、目標,確定后續審計范圍,充分考慮改正措施的復雜性、時效性以及原有審計建議是否仍然可行,并對不可行的決定進行必要的修訂;制定強有力的監督評估運作程序,建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封閉式管理保障體系,落實審計整改問責制度。強化風險意識,提高審計人員的自我約束力,從根本上減少審計人員對財務資料的誤報率;建立風險責任制度,實施風險管理模式;嚴格監督審計執行過程,減少人為的風險損失。
四、結束語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和我國企業改革進程的加速發展,內部審計應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與時俱進,不斷總結審計質量控制的經驗,推陳出新,提高內部審計質量,不斷推進審計事業的發展,更好的服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參考文獻:
[1]張靜.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對策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6
[2]淺談企業內部審計[J].中華會計網.2009.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