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蓮
摘要:國務院批準實施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欽州在未來的五年發展中,城市人口規模要接近一百萬人口的規模,實現城市發展的跨越式大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加速人口集聚,全面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從市區人口集聚的途徑來看,除去常規人口的自然增長外,市域內人口城鎮化遷居和外來人口是中心城區人口集聚的主要來源。因此,要以適宜人居、適宜創業為建設目標,吸引人口向市區集聚。本文僅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角度,談一些自己的淺見。
關鍵詞:欽州市 城市發展 人口 研究
一、城市吸引人口集聚的主要因素
人口是城市發展的靈魂,沒有人口的城市是沒有生機和活力的。人流涌動的廣東、浙江、江蘇經濟發展經驗證明,人口集聚的城區是培育財力、增強發展后勁最重要的源泉。反之,人口集聚緩慢,就會導致城鎮化進程滯后,直接制約二、三產業的發展,弱化城市功能,使得城區內國民經濟效益整體不高。什么可以吸引人口集聚呢?
(一)就業崗位是否充裕,擇業環境是否寬松
經濟型流動人口是目前專家認可的推動城市專業化和提升城市工業化水平和振興城市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其特點一是為了經濟發展需要而拓展空間,二是尋求謀生和就業棲息地。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已改變先安居后興業的思維定勢,考慮的是哪里可以找到提高生活水平、事業發展和家庭安居的地方。
(二)生活成本是否適當,配套服務是否完備
除少數投資興業者可以在一個新的城市內,通過自己的財力獲得良好居住環境外,新近流向城市的務工人員多數缺乏對口的培訓和技術,很難馬上獲得穩定的工作和收入,難以融入城市社區。所以,同樣的生產工作環境下,城市的生活成本是否可以讓這些外來人口承擔,他們及其家人在求學、診病、購物、娛樂休閑等方面,是否可以享受到多元化的便利服務,將是集聚人口必要因素。
二、欽州集聚人口的潛在優勢
(一)產業優勢
近年來,我市積極參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建設,全面實施“以港興工,三化互動”發展戰略和“千百億產業崛起工程”戰略,強力推進“建大港,興產業,造新城”三大科學引擎,構筑起良好的產業優勢。特別是隨著我市中石油、林漿紙等一大批重大產業項目的投產和開工,以及二、三產業規模的不斷升級和濱海新城建設的逐步推進,有力地拉動了區域經濟快速增長,為人口集聚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二)交通優勢
欽州海、陸、空的交通都非常便利。海上交通優勢突出,欽州港直接通航能力已達到6萬噸,現在正在建設10萬噸級的航道,建成后乘潮可以進15萬噸到18萬噸的大船。加之欽州進入東南亞以及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航線很近,海上運輸成本比國內很多港口都要低,海上交通前景廣闊。欽州陸上交通便捷,有多條高等級公路和鐵路在這里交匯,公路四通八達,是北部灣沿海地區交通樞紐。欽州的航空可利用周邊的南寧和北海兩個機場,都在100公里左右,1小時左右的車程,十分方便。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吸引區內外人口前來定居。
(三)城鎮化優勢
在廣西沿海三個地級市中,欽州的面積最大、農村人口最多,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市,這是欽州區別于北海、防城港的地方,也是欽州加快市區人口集聚最大的潛力所在。隨著“以港興工,三化互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欽州形成了互動并進的城鄉一體化發展體系,鋪就了農村小康社會的道路,實現著廣大農民向往都市生活的夢想,從而加速了城鎮化進程,為農民變市民打下了良好基礎。
(四)生態環境優勢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人居環境更加重視。近幾年,我市大力推進“園林生活十年計劃”,加快建設第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魅力之城,努力構建通江達海、人居環境優美的濱海城市,市區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不久的將來,市區將是欽州乃至北部灣經濟區最適宜的居住地。
綜合考慮欽州市區的實際情況和潛在優勢,要加快市區人口集聚,可以采取“三三制”辦法:1/3的人口來源于市區現有市民;1/3的人口通過提高欽州市現有農民素質,加快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實現;1/3的人口通過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制訂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吸引外地優秀人才到欽州工作或創業。
三、加快欽州市區人口集聚的工作建議
未來城市發展的競爭,最根本的是人力資源的競爭。實現我市到2020年完成100萬人口的目標,增加人口、集聚人口已經迫不及待。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工作建議:
(一)實施領軍人才集聚工程,加快帶動人口集聚
領軍人才集聚對產業轉型、經濟提升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地區、行業的快速崛起,都伴隨著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的集聚過程。通過引進領軍人才,發揮領軍人才的“領軍”作用,帶來創新創業團隊,帶動產業發展,產業的發展又可以吸納更多人才和勞動力,加快人口的集聚。結合我市而言,就是要實施“535”人才引進工程,即重點圍繞我市實施“千百億產業崛起工程”,力爭用5年的時間,在石化、造紙、電子、能源、糧油食品、冶金、物流等七大產業引進35名領軍人才,通過這35名領軍人才帶來30萬高層次人才的集聚,并帶動我市七大優勢產業的發展,又創造出新的就業崗位吸納人才實現就業。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市人才工作雖然在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中率先走在前列,在領軍人才引進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客觀地講,我市領軍人才引進工作還沒有在全市形成深刻共識,縣區間的不平衡性也較大。隨著國家和自治區推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工作的力度不斷加大,各地區領軍人才的競爭已呈白熱化。面對這樣的形勢,結合我市實際,我們必須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投入,推進領軍人才引進工作不斷發展,并以此為牽引,加快市區人口的集聚。
(二)統籌城鄉勞動就業,拓展集聚人口就業空間
近年來,我市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還存在規模小、信息少、功能弱、規范差等問題,不能滿足大規模人口就業的需求,真正的市場就業機制仍在逐步形成和完善的過程中,農民就業和外來勞動力就業歧視仍然存在。因此,要順應人口集聚的需要,加快建立有利于人才、勞動力集聚和城市升級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
1、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就業市場
應打破城鄉分割壁壘,逐步弱化現行的戶籍制度,實現農村勞動力與城市勞動力的平等競爭就業,使外來勞動力享有平等的勞動權利。按照“制度化、專業化和社會化”的要求,以機構改革為契機,積極整合資源,加快培育和發展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形成并加快建設中心城市綜合人力資源市場,全部實行求職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勞務派遣、檔案管理、社會保險關系接續等“一站式”服務。健全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網絡,所有職業介紹機構都要與省內、國內各大型勞動力市場建立信息聯系,發布就業需求信息,吸引外來人口到欽州就業。
2、健全城鄉統一的勞動培訓體系
建議市政府規劃出欽州未來的用工人員數量及人才種類的需求計劃,同時大力開展普惠技能教育,按照市場經濟對人力資源配置要求,通過政府及企業組織,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成立創業就業輔導中心,鼓勵城市的教育培訓體系向外來人口開放,增強本地區和外來人口的就業能力。
3、實行城鄉統一的勞動就業政策
取消針對農村和外來勞動力的各種歧視性就業政策,勞動力在求職、考試、招聘、錄用、建立勞動關系、簽訂勞動合同、工資分配等方面,實行城鄉統一的勞動就業政策。全面落實最低工資和工資指導價制度,實行城鄉勞動者同工同酬。嚴格執行勞動合同制度,加大對拖欠工資的清理力度,保障企業員工合法權益。
(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外來人口加快集聚
目前欽州市區建立的保障制度,是以戶口性質為納入標準。這樣會使大批到市區投資創業、生活居住的外來非戶籍人口無法享受社會保障。為鼓勵外來人口向市區遷徙,就必須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將符合條件,到市區定居的外來人口,統一納入城市保障范圍,從根本上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1、擴大社保覆蓋范圍
通過廣泛覆蓋體現公平,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進城農民參照個體私營企業養老保險管理辦法,建立個人賬戶的養老保險。農民轉入城鎮戶口,享受與城市居民同等最低生活保障。在建立農村公共社會保障基金的基礎上,逐步實行城鄉并軌。建立與財政資金增長相適應的保障水平增長機制,不斷提高保障水平。另外,在中心城市要積極培育各類保險市場,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保險公司,并在保險品種、保險領域等方面進行創新,為城鎮居民提供品種多樣的保險服務。
2、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應對外來人口高峰,做好制度和資金上的準備,力爭從現收現付,向部分積累制度模式的轉換。在繼續鞏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同時,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通過以土地換社保的辦法,將土地補償費和勞動力安置費優先用于解決失土農民的養老保險。
3、推進社保法制建設
建議市政府應該盡可能的制定和建立與百萬人口相配套相對應的城市養老保險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讓城市市民能夠在維權和繳費過程中有相應的制度支持,從而提高市民的繳費意識和維權意識,讓所有遷居欽州市區的新居民真正享有“本市人”的社會保障。
參考文獻:
[1]武力超,林俊民,唐露萍.外商直接投資對城市人口集聚的影響研究[J].投資研究.2013
[2]劉飛.人口聚集對城市增溫的影響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