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初中生是發展中的學生,在教學中學生會不定時地制造一些“意外”,讓老師在教學中防不勝防,有些教師會回避這些問題,有的甚至責怪學生不認真聽講,這樣導致學生想問而又不敢問,心中的疑點會越來越多,極不利于學生發展。由此,教師必須善于應對學生的各種問題,做到智慧“理答”,智對學生的各種表現,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高效率初中數學教學。
一、巧妙應答,張揚學生個性
學生的思維是靈活的、自由的。課堂教學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師的預設進行,數學課堂中常出現一些插曲,學生會偏離自己的預設而“自由發揮”。此時,就是考驗教師的時侯,教師不可以對其忽視,更不可對其進行批評,而是要學生巧妙地應答,以保護學生的自信,張揚學生的個性,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在教學“同底數冪的乘法”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開始,以問題的形式引出本節內容。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一個應用題,最后和大家一起得出算式。教師原本的計劃是想要以此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并引出今天所要學的知識內容,并讓學生在真正學習了本節的具體內容后,再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出乎教師意料的是,有一位學生在列出這個算式后,就站起來向老師說道:“老師,我會解這道題,我進行了預習,我知道這個算式最后的結果 。”被打亂計劃的教師只是愣了一下,但是很快就反應過來,決定放棄自己原有的預設、計劃,重新整理教學思路,換一種教學方式,從學生真實的角度去引導學生繼續學習。師:“非常棒!那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你能把你的理解向大家解釋一下嗎?”學生很興奮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想法。教師巧妙地利用學生的回答,加快了課堂教學進程。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突然提問巧妙應答,體現了一位教師良好的教學素質。這種教學方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張揚了學生個性,促進了學生發展。
二、智對錯誤,促使學生自省
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難免會出現一點偏差,而有的時候,學生很難發現自己的錯誤之處。此時作為教師,不可直接指出其錯誤,更不可對其進行諷刺、批評,教師需要做的是智對錯誤,引導學生自省,能夠自己發現錯誤,進而分析錯誤,從而更好地改正錯誤,實現自我突破、自我發展。
例如,在教學“絕對值與相反值” 時,教師為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為學生設計了一道練習題:| a |等于多少? 這時,有一位學生立即回答說:“a。” 教師并沒有立即對這位學生的答案進行評價,也沒有直接給出正確答案,而是選擇了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巧妙地應對學生的錯誤。
師:“你為什么說最后的結果是a呢?你是怎樣想的呢?說一說你的思路。”生:“因為絕對值最后的結果會是一個正數,這樣a可以表示任意數,如果是0,則| 0 |=0;如果a是整數,那么| a |= a。老師我回答錯了,我沒有考慮到負數的情況。如果a是一個負數, 那么它的相反數才是一個正數,這樣| a |= -a,這道題的答案應該有兩種情況,a或者-a。”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了表揚,間接地增強了學生的自信。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并沒有對其做出過激的反應,也沒有對其進行冷處理,而是選擇讓學生整理思路,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學生在反思的過程中,會逐漸向自己的錯誤點靠近,發現自己思維上的錯誤,進而自己改正錯誤。這種教學方式促進了學生自我反思,實現了學生的自我發展。
三、恰當追問,促進學生思考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是每一次的思考結果都是完美的,總會有一些遺漏、不足之處,如有時想得太過于簡單,沒有抓到內涵。這就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時,為了督促學生理解、記憶相關知識,應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對中的知識點進行探究。有學生說,四邊形中連一條線,就能夠構成兩個三角形,這樣就可以知道四邊形的內角和為360度;還有學生說自己得出了五邊形、六邊形等多邊圖形的內角和。這時,教師發現學生并沒有答到點,而且學生給出的答案只是很表層的內容。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思考,教師此時向學生恰當地追問:“你們都很棒!能夠準確地求出一些多邊圖形的內角和。如果一個圖形是n邊形,那么它的內角和是多少呢?”學生在教師的追問下,繼續深入探索,進一步尋找其中的規律。
總之,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會遇到無數種突發情況,會有許多場景與自己的預想相悖。作為教師,不應該懼怕這些,需要巧妙地應對,智慧地“理答”。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不斷地完善自己,提升自身素質,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巧妙應答,以促使學生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