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清
春天一到,我就會想念老屋,想念老屋前那厚厚的綠蔭里飛出的清脆的鳥鳴。
那時候,有只烏鴉把家安在老屋左前院的白楊樹上。黎明未到,她便開始叫早。聲音嘹亮,婉轉悠長,平上去入四聲俱全,特別優雅。村里人管它叫“黑老婆”,夸它能起早,勤快。烏鴉優美的鳴唱改變了我在寓言中讀到的所有關于烏鴉的不良印象,感覺人類也真是“居心叵測”。
“黑老婆”的鳴叫拉開了清晨的序曲。漸漸地,一縷縷陽光如同細密的金絲穿透樹葉的縫隙,各種鳥像一個個活躍的音符在這條條絲線上舞蹈歌唱。起初只是三兩只麻雀,嘰嘰喳喳的,不一會就聚來一大群鳥兒,不知它們是否相識,都在盡情地歡唱,嘈嘈雜雜的,聽不出個數來。家燕張開剪刀似的尾巴,在院中穿梭著,窩里有四五只乳燕露出漆黑的小腦袋,張著鵝黃的小嘴“恰恰”地叫著。
離開老屋后,我在一片新建的家屬院里營造了自己的新居,雖然也是在鄉下,對那里的鳥鳴卻印象不深。到了再離開新居,搬到城里的高樓,離鳥影就更遠了。
倏忽間十幾年過去了,我的身體再也不能承受無休止的勞碌。于是,這個春天,我家后面的小山,就成了我經常散步的地方。
這座山不大,卻是小城的倚靠。山上樹林蔥蘢,種類繁多,高大的松柏、榆樹、槐樹,中等的杏樹、看桃、楓樹,矮棵的榆葉梅、紫丁香,還有連翹、黃櫨、火炬樹,更有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讓整座小山綺麗多姿。
第一次走進去,正趕上杏花初綻。剛從那片粉紅走出來,上行到柏樹林間甬路,兩聲哨音似的鳥鳴從頭頂滑過,一仰頭,蔥翠的柏樹上,湛藍的天空襯著尖尖的鐵塔,鳥的翅膀就在樹冠上扇著,抖著,振翼的輕響如小時候玩火柴盒,通過空氣的顫動傳到手指上。
一路上,鳥鳴愈加濃稠,不斷有鳥影掠過,卻看不清它的顏色。清晰的鳥音不絕于耳,又分不清屬于哪一只鳥兒的。到了塔前的空地上,鳥兒的合唱像一片云彩將山頂覆蓋了。我坐在山頂的亭子里細細聆聽,隨著鳥鳴的疏密變化,香味也或濃或淡地涌入肺腑,我突然感覺這鳥鳴是有香味的。果然,我聞到鳥鳴有丁香花隱隱約約的苦味,有槐花絲絲縷縷的甜味,有介于微苦和淺甜之間的楓葉味……至于是哪種鳥鳴發出的,我說不清。
漸漸地,我對鳥鳴如醉如癡。仿佛是與鳥有約,我每天都去傾聽鳥兒們的盛大音樂會,心情也逐漸好起來。我發現鳥兒的鳴唱有的像古箏,有的像風笛,有的像笙嘯,有的像簫吟……每一只鳥都是天才的管弦樂手。
又是一個晴朗的早晨,我來到小山最高處的亭子。鳥兒們正撒歡呢,掠過草尖兒飛上樹梢,再擦著樹梢滑翔到草地,然后直竄到云霄里去,羽毛上閃著的金子般的晨光。亭子的斗拱飛檐上,樹枝上,花蓬間,到處都是鳥兒的小巧身影,清靈,活潑,調皮的孩子似的。仔細辨別每只鳥的鳴叫,竟感受到鳥音滑過天際時留下的形狀:有河水的波紋狀的,起起伏伏;有彩虹的半弧形的,圓滑飽滿;有月牙似的,一彎一彎的……有的鳴叫似拖著一條長長的五彩繽紛的孔雀翎,富麗堂皇;有的像晨霧籠罩的田園,有山野清趣;有的像小男孩鼓著小嘴眨著眼睛,詭異俏皮;有的似蝴蝶翩躚,輕盈嫵媚;有的像溪水潺潺,濺濺有韻;有的像春日困倦的長夢,纏綿悱惻,低回繾綣;有的像一對戀愛的情侶,你應我和,喁喁不絕……
有一種最奇妙的鳥,它把長長的叫聲一節一節地割斷,又像串珍珠似地一個一個地串起來,使整串鳴聲如玉珠在大瓷碗里蹦跳,由遠而近,又由近而遠,均勻圓潤,悅耳清心,比叮叮咚咚的山泉還細膩,婉轉。
這段日子,我被鳥音陶醉得忘乎所以。這個黃昏,我又獨自來到小山的亭子間靜坐,閉目養神。在千萬個鳥音中,我居然看到了鳥鳴的顏色:薄嫩清脆的是桃花的粉艷,尖細高挑的是杜鵑的水紅,平滑朗潤的是梨花的潔白,碎碎叨叨不絕如縷的是丁香的紅紫,嘰嘰喳喳清淺短促的是春柳的鵝黃,嚶嚶有韻嬌嫩欲滴的是色彩華美的錦緞,綿軟柔和如夢似幻的是月亮的橘黃,細密有致溫婉如玉的是湖水的青碧,婉轉悠揚繞梁三日的是天空的湛藍……這只鳥剛畫上一道紅,那只鳥又涂上一道白,另一只鳥再抹上一道紫……無數只鳥兒鳴唱著將各種色彩以飛翔的姿態填進天宇、林間,落日的天空被裝點得姹紫嫣紅,祥云繚繞。我從來沒見過如此瑰麗的天空,這也許就是鳥兒用歌唱為人類營造的天堂吧?我為這種發現幸福不已!
想起一位詩人的話:“閉上眼,就打開了心靈的窗口;蒙住耳,就聽到了心靈的聲音;歙住鼻,就聞到了心靈的香味。”這就是佛說的放下吧?把功名利祿放下,把追尋的目光投向高遠的天空,走進厚重的大地,看看花開花落,聽聽鳥的歌唱,才是打開心門的唯一出路吧?
又是一個早晨,云層挺厚,遠方傳來隱隱的雷聲。我仍然去后山散步,鳥們兒依舊歡唱著,聲音絲毫不比往常遜色。它們的身影頻繁地出現路面上,花草上,半空中,有些忙碌。它們也許知道暴風雨要來了,在忙著儲備食物吧?在這個陰沉沉的早晨,我看到了喜鵲、斑鳩、燕子,還有長尾鳥的身影,它們一邊忙著覓食,一邊高聲地鳴唱著或長或短的曲子,沒有恐懼,沒有驚慌,那么安然,那么陶醉,像是在預演一場盛大的音樂會。遠處傳來布谷鳥的叫聲,“糊餑——餑,糊餑——餑”,一重一輕,兩短一長,含蓄,綿厚,像是美聲。我們管這種鳥叫“糊餑餑”,母親講這鳥是由一個小團圓媳婦變的,故事很凄慘,不說也罷。
我原以為這樣的天氣,鳥的鳴唱應該是低沉的,憂戚的;或者是焦躁不安的——因為一場暴風雨也許會把鳥巢淋濕,它們的鳥雛會因為得不到充足的食物而餓死……可是,我又多慮了,鳥兒們用它們處變不驚、華光璀璨的歌唱告訴我:人啊,少操份兒心吧!
我曾經想解讀鳥兒們為什么鳴唱,它們整天不辭勞碌地飛奔,育幼養雛,辛苦嗎?此時突然開悟:吾非鳥兒,焉知鳥之樂?
從鄉村走進日夜憧憬的城里,是件開心的事!可我卻因為難見鳥影稀聽鳥鳴心有所失。整天置身于人聲鼎沸的人流中,在復雜的人際網里,我躲躲閃閃,像徘徊在戲樓的二進院中,光聽見里面鼓樂鏘鏘,胡琴笙笛,鐘鼓鈸鑼,刀槍劍戟,想進沒有門票,想出大門又關著。每當這時,我愈加懷念老屋,那如詩如畫般的鳥鳴像新畫的山水在眼前洇開。
就在感受到鳥鳴的諸多好處后,我走在上班的路上也能捕捉鳥語了。只要我仰望藍天碧樹,不管走在城里的哪條路上,一切喧囂自會漸漸退去,無邊的鳥兒的天籟之音聲聲盈耳,鳥鳴的形狀,鳥鳴的顏色不斷地呈現在眼前。原來,鳥兒每天都在歌唱著,和山上的鳥以及老屋的鳥一樣有著動聽的歌喉,只是我們把它們忘記了罷了。
能隨時隨地傾聽鳥兒的歌唱,人生何其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