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瑜華 陳勇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不竭動力。為響應李克強總理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的號召及實現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愿景,一支滿懷激情和創業熱忱年輕力量——大學生創業群體蓬勃發展,為2015年中國一次次創業的浪潮帶來了一股清新的力量和新鮮的血液,同時也對社會和高校帶來了新的任務和課題。當前,如何引導大學生創業,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已然成為社會,高校和大學生群體研究和探索的目標。
一、解讀大學生創業之創新思維
什么是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進行創新活動必須具備的心理特征,包括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膽量、創新決心以及相關的思維活動。作為青春代表的大學生創業群體具有強烈的改變現狀的的意愿萌發,表現出潛在的創業動機,對其在創業實踐活動起著指引推動作用,支配著創業者的態度及行為,是創業活動中重要組成部分。而創新思維推動大學生對未知事物產生的強烈好奇心,擺脫現有的固有思維定勢或思維框架,產生獨立性,創造性思維,并積極轉化為探索創業的原動力。
二、周邊大學生創業的現狀
當下,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多項相規定鼓勵大學生創業,高校也設立了各類大學生創業支撐項目和專項資金,大學生群體的創業熱情高漲。本人目前創業近一年,通過與大學生創業群體的交流學習,針對本校及周邊高校調查得出一份數據:在被調查的大學生創業者86人,涉及多個行業領域,但不難發現,大學生獲得項目立項和專項資金支撐只占數據14%。半年后對之前被調查的86人進行交流調研,當中不到30人堅持創業,大多是由社會經驗不足,競爭壓力大,人脈圈小,承擔較大的成本而放棄創業。但也不乏成功的案例,例如:調查數據中有12人開設創意陶瓷工作室,目前均已打開銷路,極大的鼓舞了大學生的創業激情。
三、培養大學生創業之創新思維的建議
眾所周知,培養大學生創業的創新思維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解決當今大學生就業難的途徑之一,面對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極低的窘境,以下是個人從創業中得出的感悟和建議:
(一)大學生創業者需加強學習,培養創新思維
結合本人周邊的大學生創業群體分析,我認為,大學生的創業創新思維是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創新思維具有突破性、新穎性、獨立性特點,大學生創業者入世尚淺,缺乏經驗,所以不能人云亦云,一旦確定創業方向,要形成自己的一套思路;創業之路是艱辛的,大學生創業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考驗,優秀的創業項目需要發揮團隊的力量。創業者不但需要具備基本的管理知識,更要善于靈活應用人際交往的技巧,結交志同道合的創業者,提升團體協作能力,眾人拾柴火焰高,采取“頭腦風暴法”,凝聚集體的智慧和創新理念。
(二)高校要加強創新思維培養,提高創業教育水平
目前,高校均開設了創業創新指導課程,但由于師資不足,教材缺乏等諸多問題,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實用指導性不夠,要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其創新思維,作為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首先要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編寫專門的創業教材(講義),介紹政府扶持非公小型企業發展的法律與政策,特別是適宜大學生創業的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和相關政策。以及各級教育部門,高校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設立的各類項目支撐和通道;其次進行授課方式改革,突破原有的單一性課堂授課模式,采取多渠道,多層次,多角度授課形式,從課堂授課拓展到專題講座,如邀請成功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代表、優秀的創業校友現身說法,介紹創業經驗,分享創新理念,幫助學生群體解讀創業道路中的困惑,激發大學生創業創新的熱情。從整體教育細化到個性化輔導,針對優秀的創新創業團隊,建立跟蹤扶持系統,加大扶持力度。
[基金項目:2014年江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項目(編號:703301-016)]
(作者單位:景德鎮陶瓷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