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萍++張強
[摘要]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后主要經過了“88方案”、“98方案”和“05方案”三個實施階段。近年的實踐證明,“05方案”是“88方案”和“98方案”的繼承和發展,充分契合了理工院校開設形勢與政策課的必要性,在取得了許多成就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完善理工院校形勢與政策課教育的舉措可總結為以下幾點:思想上深化認識、制度上落實完善、師資上加強建設、教學上強調特色。
[關鍵詞]“05方案”;理工院校;形勢與政策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634(2016)01007705“05
方案”全稱《〈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是中宣部和教育部根據200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即16號文件)指示精神,于2005年2月聯合頒發的。這一方案所確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從2006年秋季學期開始全面實施,形勢與政策課是其中的重要課程。
目前,“05方案”在許多理工院校已經完成兩輪四年制的教學周期,到了進行總結的時候了。在這兩輪周期里,理工院校的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因此,有必要對這幾年來理工院校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從而在新形勢下更好地完善理工院校的形勢與政策課教育工作。
1“05方案”充分契合理工院校開設形勢與政策課的必要性并取得許多成就1.1“05方案”是“88方案”和“98方案”的繼承和發展《辭海》言:“(形勢)謂人事上的強弱盛衰之勢。亦指地形上的高下平險之勢。古指行軍的陣勢。今指國際、國內的時事發展趨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有關部門先后頒布了多項涉及形勢與政策課教育的指導性方案,包括“88方案”、“98方案”和“05方案”。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臨的“形勢”已大不同于恢復高考前,一些高校出現了懈怠的現象,1986年底少數高校甚至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資本主義自由化思潮,這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敲響了警鐘。在此“形勢”背景下,“88方案”應運而生。1987年5月,中共中央做出《關于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決定》,強調“要經常地、有針對性地進行形勢、政策教育。”[1]1988年5月,國家教委頒發《關于高等學校開設“形勢與政策”課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意見和方案,即“88方案”。從此我國高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開始走上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98方案”是“88方案”的進一步完善與發展,是經過了多年醞釀而形成的。早在1994年8月,中共中央即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在“高等學校和高中階段開設時事政策課或講座”[2]。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經過多年努力,中宣部、教育部1998年6月聯合頒發《關于普通高等學校“兩課”課程設置的規定及其實施工作的意見》(即“98方案”),要求“各層次各科類學生都要開設‘形勢與政策課”[2]。此后,全國絕大多數高校將形勢與政策課列入了必修課教學計劃。
“05方案”作為新世紀最新的形勢與政策課教育實施方案,是“88方案”和“98方案”的繼承和發展。進入新世紀后,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為此,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再次明確指出“形勢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3]。在此精神指導下,中宣部和教育部2005年3月聯合頒發了《〈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即“05方案”),規定全國高校思想政治課新的課程設置從2006級學生開始,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學生都要開設‘形勢與政策課”。
1.2近年來理工院校形勢與政策課教育取得的成就近年來,理工院校形勢與政策課教育取得了許多成就,其中較突出的有以下幾點。
1) 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成為弘揚時代主旋律、增進理工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渠道。比較而言,理工院校學生由于專業等的因素,整體上在人文方面的活躍程度不如文科學生,但這并不能說明他們的思想覺悟不如文科學生。相反,理工學生的愛國情懷、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絲毫不亞于文科學生,這一點從他們在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實踐中的表現可以看出。在教學實踐中,他們往往很自然地隨教學內容而動容,為國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如奧運會的成功、神七上天等)而自豪,為汶川地震而悲痛,為境內外反華勢力的無恥行為而憤慨。可見,形勢與政策課教育很好地在理工學生中弘揚了主旋律,成為增進理工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渠道。
2) 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成為“05方案”系列課程中最具時代感的課程。“05方案”的課程設置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以及《形勢與政策課》等。這些課程各具特色,但相對而言形勢與政策課無疑是其中最具時代感的課程,因為它是一門以最新國內外形勢和國家內外政策為主要教學內容的課程。這一點對于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課堂和實驗室的理工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也更受到理工學生的歡迎。
3) 形勢與政策課教育很好地利用了信息社會的資源和產品,契合了“80后”、“90后”理工學生在興趣、專業等方面的特點。當代大學生基本上為“80后”、“90后”,他們一方面思維活躍,反應敏銳,容易吸收新生事物,另一方面因社會閱歷淺,尚未形成成熟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容易“隨興趣而所好”。這些特點在他們接受大學系列課程教育時體現的尤為明顯。客觀而言,各理工院校所開設的課程都很重要,但有些課程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它們的教學內容沒有或難于契合大多數“80后”、“90后”理工學生在興趣、專業等方面的特點。從這個角度來看,形勢與政策課由于很好地利用了網絡資源等信息社會的資源和產品,契合了理工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專業特色,因而取得了較顯著的成就。
2“05方案”實施以來理工院校形勢與政策課教育存在的問題“05方案”實施以來,理工院校形勢與政策課教育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2.1思想上仍存在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的情況
1) 從領導層面上看。由于歷史原因,理工院校各級領導中多為理工學科背景,往往對形勢與政策課缺乏一個全面的理解,容易有意無意地“重熟輕生”,忽視非己學科背景的課程。有的領導在認識上仍存在誤區,認為現在電視、網絡等新聞媒介空前繁榮,大力開設形勢與政策課“沒有必要,浪費教學資源”。有的領導認為,形勢與政策課教育的諸多內容可通過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或黨團活動加以分解消化。有的甚至對形勢與政策課充滿偏見,認為它不是一門正式課程。這導致部分理工院校有關領導在貫徹執行中央有關文件精神時往往不夠堅決。
2) 從任課教師層面上看。整體上廣大理工院校形勢與政策課任課教師是負責任的,但仍有些問題不容忽視。一方面,有些理工科院校形勢與政策課任課教師并非專職教師,往往是在兼職教授本課程的同時從事其他工作,無形中產生重視主職工作而忽視形勢與政策課教育工作的現象。另一方面,正是由于上述現象的存在,衍生出另一嚴重問題,即在教師隊伍中造成形勢與政策課“誰都能講”的普遍性誤讀,沖淡了教師教授本課程的積極性和對本課程的重視程度,并造成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隊伍建設發展目標不明確。
3) 從學生層面上看。造成學生們認識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學生自身原因,他們往往認為本專業課堂教學和實驗課程才是學習的主要課程,因而忽視形勢與政策課教育;二是從領導、教師層面獲得的反饋信息使學生覺察到有些形勢與政策課任課教師的教師編排以及實踐教學和管理環節的不規范和不嚴肅現象,這難免造成“上行下效”,導致學生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
2.2教學實施過程存在諸多問題
1) 師資水平有待提高。形勢與政策課教育需要有一支政治素質和業務水準過硬的師資隊伍。然而,有些理工院校形勢與政策課任課教師的師資水平存在諸多問題,有待提高。造成這種狀況的因素主要有:一是部分教師為兼職人員,或是院校各級黨政領導,或是其他文科教師,或是輔導員及其他行政人員,他們在本職領域或許工作出色,但并不意味著能夠勝任形勢與政策課教育工作;二是任課教師缺乏有效培訓和學術交流機會,自身知識面和學術視野難于服眾;三是相對于理工院校其他“熱門”專業而言,形勢與政策課任課教師受重視程度較低,實際待遇偏低,客觀上導致教育崗位缺乏吸引力、教師隊伍思想不穩,給教學和研究工作帶來消極影響。
2) 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落后,教學效果不樂觀。如前所述,許多兼職教師首先重視的是主職工作,投入到形勢與政策課教育上的精力非常有限,這也導致了實際教學水平和教學熱情難以得到充分的保障和提高。部分教師經驗不足,授課內容時效性不足、針對性不強,缺乏說服力和感染力。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大話、空話、套話、廢話多,灌輸式說教多,入情入理的案例分析少。有的不善于使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或即使運用了也是使用簡單的word、web或PPT文檔,視頻運用往往成了錄像放映。
3) 缺少優秀及時的教材和教學資料。形勢與政策課教育具有政治性、政策性、科學性和時效性等特點,然而實際上卻存在一個“兩難困境”(dilemma)。一方面,“05方案”重視加強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編寫工作,教育部社政司也會定期發布“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因此各理工院校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往往首先考慮的是較全面系統權威的教材和教學資料。然而由于制作和傳輸上的滯后性,這樣的教材和教學資料下發到各院校時,往往有些教學內容時效性不夠,有的比較陳舊,有的事態已發生較大變化,因此對學生缺乏吸引力,給教學造成一定困難。另一方面,由于較全面系統權威的教材和教學資料難以及時到達,實際教學中許多授課內容基本靠授課教師自行搜集、整理,導致隨意性較大,缺乏嚴肅性,甚至出現原則性問題。此外,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形勢”部分多,學生較關心的“政策”部分偏少。
2.3相關制度欠完善,存在落實不到位現象
1) 任課教師的準入條件尚無統一明確的標準,缺乏嚴格具體、可操作性強的剛性制度。不少理工院校由于缺少從事形勢與政策課教育的專職教師,往往安排一些兼職教師任課,缺乏嚴格具體地準入、督導和考核制度,或有制度也執行不嚴。這種不規范現象一方面造成了對教師隊伍素質、能力和價值的誤讀,另一方面也給教學質量的督導、檢查和評估帶來難度。
2) 有些院校對形勢與政策課程規劃、建設和實施沒有達到科學化、制度化的要求。一是學分不足,學時未達到,此現象并非個別;二是教學安排制度上欠周全,隨意性較大。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學安排制度,導致有些教師同一學期教學班過多,甚至各年級都有,教學內容和方式難以充分考慮年級特點,有的甚至同一教師多次承擔同一班級課程,造成“審美疲勞”;三是不少院校形勢與政策課教育的相關制度明顯呈現“權宜化”特點,規范性、穩定性和公信力欠缺。
3) 學生教學管理制度不嚴格。不少院校在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方面對學生的教學管理制度不嚴格,往往流于形式。尤值一提的是,本課程大四年級學生的教學狀況普遍不佳,出勤率不高,不少學校對此睜一眼閉一眼。當然,大四年級的教學問題原因很多很復雜,需要進一步分析研究。
3優化舉措,進一步完善理工院校形勢與政策課教育工作完善理工院校形勢與政策課教育的舉措可總結為以下幾點:思想上深化認識、制度上落實完善、師資上加強建設、教學上強調特色。
3.1思想上深化認識
我黨幾代領導集體高度重視形勢與政策教育。毛澤東曾指出:“不論是知識分子,還是青年學生,都應該……學習時事政治。”[4]鄧小平多次強調:“要加強各級學校的政治教育、形勢教育、思想教育。”[5]江澤民明確指出“各地區各部門的主要領導同志要經常同師生座談,作形勢報告,這要形成制度。”[6]胡錦濤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義,把“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這一重大課題始終擺在重要位置,切實加強領導。因此,應該牢記幾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囑咐,在思想上深化認識形勢與政策課教育的重要性,以實際行動為我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3.2制度上落實完善
落實和完善各項制度,實現教學管理規范化,是完善理工院校形勢與政策課教育的重要保證。一是要建立健全精干有力的形勢與政策課教育領導體制。從近幾年實踐來看,理工院校需要形成各級配套領導機制,實行層級管理模式和專職干部負責制,以統一協調本課程的教學管理與資金投入;二是完善教學實施機制。各院校應集中力量,實現師資、教材等教學資源的合理使用。比如可采取集體備課,統一編定指導性教學計劃、講義及教學資料,統一制作課件、選訂音像資料,建立和充實教育資源庫,開展教法研究、教學觀摩和教學基本功大賽等措施;三是嚴格管理制度。通過聽課督導和學年考核等制度,對教師授課進行全程規范化管理,切實保證教學效果。同時完善對學生的考核制度,避免考核標準隨意性大、把關不嚴。
3.3師資上加強建設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高水平教師隊伍是完善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關鍵。首先,加強師資質量建設。學校要充分認識到“人才是關鍵”,重視教師素質建設,做好教師準入和培訓工作,鼓勵和獎勵教師增強教學科研能力。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水平;其次,合理安排師資結構。堅持走以專職教師為主、專兼聘教師相結合的道路,努力創造條件邀請有關高水平專家、學者給學生做報告、開講座;最后,加強師資資金保障建設。一方面要保證本課程教學實踐和教師培訓等方面的經費投入,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本課程授課內容變化快、政策把握難度大、實際備課耗時多的特點,合理計算任課教師正常教學補貼及教學工作量。在政策上要對在本課程教學崗位上從事教學和科研的任課教師實行適當傾斜。
3.4教學上強調特色
形勢與政策課的教育內容涉及諸多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教育、國內外形勢教育、社會熱點問題剖析、重大時事教育等,教學對象主要是處于信息時代的青年學生。搞好理工院校的形勢與政策課教育,必須在教學上強調特色。首先,合理運用和創新教學方法。理工院校要搞好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教學方法必須靈活多樣并且不斷創新。要善于運用啟發式教學和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適當開展專題研討和模擬演示等互動教學模式,有條件的院校可引入網絡互動教學模式;其次,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等輔助教學手段。可應用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內容感染力;再次,借助實踐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利用學生社團、學生會等學生團體,挖掘骨干學生組織能力,動員廣大學生積極參與本課程實踐教學活動,采取校園文化活動、田野調查等多種社會實踐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形成以課堂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的多樣化教學網絡。在這方面,作為一所理工為主的院校,燕山大學已堅持多年的“紅色旋律”系列教學活動是一個很好的實踐。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414.
[2] 全國普通高校“兩課”教育教學調研領導小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文獻選編(1949~2003)[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53,184.
[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Z].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4]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5]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9.
[6] 邊彥軍,王莉,倪花.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教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249.Study on condition and improving measures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
education in polytechnic colleges since implement of "05 Project"
XIE Liping1,ZHANG Qiang2
(1.School of Marxism,Yanshan University;
2.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Law,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Hebei066004,China)
AbstractThe education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which has mainly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implementation including "88 project","98 project" and "05 project"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Recent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05 project" i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88 project" and "98 project".It fully corresponded to the necessity of launching "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 in polytechnic colleges.While the education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 in polytechnic colleges has made many achievements,some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To summarize,the measures of improving 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 education in polytechnic colleges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 which are deepening ideological cognition,improving institutional implementation,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aculty and emphasizing characteristics in teaching.
Key words05 project;polytechnic colleges;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