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交往教學視域下的創造性人才培養

2016-04-07 23:35:57李雪姣田友誼
教學研究 2016年1期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

李雪姣++田友誼

[摘要]創新型國家的構建,需要創造性人才;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最終要落實到教學上。然而,傳統教學所表現出來的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異化禁錮了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人格的發展,阻礙了創造性人才的培養。交往教學基于建構性和解放性的基本特征,從思維和人格兩個維度與創造性思維發展和創造性人格形成完美契合,為創造性人才培養提供了新視域。在交往教學的視域下,創造性人才的培養需要構建交互主體式教學、營造平等自由的心理環境以及開展豐富創造的交往活動。

[關鍵詞]創造性人才;創造性思維;創造性人格;交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634(2016)010104060

引言

2014年6月9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來。我國要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須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必須大力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科技人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指出:“優秀青年人才是國家科技實力、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代表著國家創新的未來。做好這方面工作,對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具有重大意義。”2010年6月,中國科學院開始實施“創新2020”人才戰略,力爭建設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動態優化、充滿活力的一流科技創新創業隊伍。可見,對創造性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將結合相關具體教學情境,在審視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從交往教學的視角出發,為創造性人才培養研究提供新視域。

1傳統教學對創造性人才培養的桎梏

創造性人才的培養,首先要厘清何謂創造性人才。有研究指出,創造性人才需要具備以下要求:第一,具有創造性意識、儲備多元知識;第二,創造性精神與對科學、真理的執著追求;第三,創造性能力與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第四,國際深層交流、對話、溝通等能力。創造性人才的特質由三個維度組成,即人格維度,心理維度,能力維度①。金盛華教授等人從創造性地完成任務的角度提出:要完成具有獨創性的高水平創造成就,需要兩種基本心理條件,即產生或提出具有突破性創新觀念的能力(概念創造力)和將創新概念付諸實施并物化為創造產品的能力(創造執行力)[1]。林崇德教授則提出“創造性人才=創造性思維+創造性人格”②,并在后來的國家重點課題“創新人才的心理學整合研究”中作了詳細闡述。

筆者認為,林崇德教授對創造性人才素質結構的研究較為全面、深刻。第一,創造性思維表現出極大的新穎性和靈活性,與線性思維相區別,是先天遺傳和后天培養的共同結果;第二,創造性人格即為非智力因素,包括個性、意志、性格等,對創造活動的成功和創造成果的產生能起導向和決定作用,多是后天創造性學習和創造性教育的結果。后天的培養依賴教育,然而,在審視傳統教學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傳統教學所表現出的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異化、教學理念陳舊,禁錮了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造性人格的形成,阻礙了創造性人才的培養。

第1期李雪姣交往教學視域下的創造性人才培養

教學研究2016

1.1傳統教學禁錮了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教學模式是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的反映,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行為規范,是教學理論的具體化,是教學實踐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統,具有多樣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很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教學模式的選擇和運用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凱洛夫對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改造后傳入我國,所形成的“傳遞—接受”式教學模式在我國盛行多年。由于教師運用不當,課堂變成了教師一個人的演講。下面這個教學場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開國大典》中有這么一句:“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天南海北,傳到白山黑水之間,傳到大河長江之南,使全國人民的心一齊歡悅起來。”句子飽含著豐富的形象和情感,學生難以感受。教師是這樣講解的:“為了新中國的成立,成千上萬的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終于盼來了這一天。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傳出去很遠很遠,傳到全國各個地方,人們無比興奮,無比激動[2]。

不難看出,教師的講解變成了灌輸,學生從道理上明白了,但了解到的只是語言文字上的抽象概念。類似這樣的教學還有很多,這種沒有啟發意義的教學難以給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無法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是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積極主動的思維是創造的前提,若缺失思維的動機,必然沒有創造的結果。在基礎教育改革中,自學—輔導式、探究式、合作學習、發現學習等模式得到了局部運用,然而“滿堂灌”的教學依然存在。這種不提供思維機會的教學使得本該有機會成長為一個“敢思前人之未思,做前人之未做的事”的人,結果卻沒有勇氣也沒有能力做“破天荒吃螃蟹的第一人”。可見,單一的教學模式泯滅了思維動機。

由單一教學模式導致的教學方法的異化,強化了思維的固化。無論是講授法、討論法,還是練習法、直觀演示法等,這些方法在實施過程中無不體現出教師本位的思想。下面這則教學案例就是很好的例證。

有位教師在上《在仙臺》(魯迅)時發生這樣一種情況:文中“頗受優待”內涵較深,學生在閱讀中提出不解時,教師告訴他們:只要認真把課文讀讀,自然就理解了。于是,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一遍又一遍地閱讀課文。繼而教者引導交流,漸漸地似乎“理解”時,一學生又提出:“老師,我覺得魯迅在仙臺吃著難以下咽的芋梗湯,住處蚊子又很多,根本說不上什么優待。”此刻,老師不耐煩了,生氣地說:“這是你的看法,其他學生都認為是優待”[3]。

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一句話否定了該學生的思考和想象,挫傷了其積極性,這對該學生未來思維的發展樹起了壁壘。除此之外,教師本位的思想在課堂紀律的規訓方面也體現的淋漓盡致,上課時,學生的手應該怎么放,眼睛應該看哪里,應該怎么坐,應該怎么舉手,大都有不成文的明確規定。教師在上課時不允許學生做小動作,不允許有“超常”表現,不允許隨意“插嘴”[4]。這種過分強調紀律的課堂使學生心理壓抑,不敢標新立異,逐漸變得盲從,靈感就更無從談起。因此,對教學方法理解上的偏差和運用中的異化使學生的思維更多地追求同一性,導致獨創性和靈活性的缺失。

1.2傳統教學阻礙了創造性人格的形成

教學模式的單一、教學方法的異化,源于教學理念的陳舊。教學理念是指教師從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對教學的基本觀點和根本看法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思想和觀念體系[5],具有前瞻性和動態發展性的特點,與教學實踐是知與行的關系。倘若教學理念不能與時俱進,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獨立個性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傳統的教學理念把知識當成了定論,當成了死的教條;把學習看成是知識由外到內的簡單的輸入過程。秉持這樣的理念進行教學,不僅會泯滅主體的創造動機,對激發主體的創造意識也是極為

① 此教學場景是根據筆者在X小學實習期間所做聽課記錄整理而成.不利的。在看似符合常理的教學行為背后,隱藏的卻是陳舊的教學理念。請看下面這個教學場景①。

《卡羅納》是小學四年級的一篇課文,講述了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后,第一天來上學,同學和老師給予他理解、安慰、鼓勵的故事,旨在告訴人們:人與人之間要真誠理解和相互關愛,詮釋了愛的真諦。學習完課文后,教師提問:“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大部分學生的回答都是圍繞“學會理解他人、關心愛護同學”這個主題陳述的,忽然,一位靦腆的女同學給出了不同答案:“我認為這篇文章是在告訴我們,假如我們的媽媽去世了,我們要堅強的活著。”聽完,教師立即否定:“前面同學都已經說出正確答案了,你沒聽見嗎?”隨后,班內一陣哄堂大笑,女同學羞愧地低下頭。之后,這位女同學再也沒有主動舉手回答過問題。

案例中,教師把標準答案視為唯一真理,對學生回答的否定導致該生日后再不敢標新立異,其創造動機和創造興趣被銷蝕,這與林崇德教授提出的創造性人格中的積極個性意識傾向相悖。陳舊的教學理念對創造性人格的銷蝕是一個緩慢且易被忽略的潛移默化過程。

陳舊教學理念主導下的教學評價是片面的。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評價重結果輕過程,重選拔功能輕教育功能,并體現出嚴重的“唯智傾向”。學校對學生進行考試,目的是為了發現問題,淘汰之,教育為考試服務;美國學校對學生進行考試,目的是為了發現問題,改善之,考試為教育服務[6]。單一的評價標準迫使學生為了成績而不得不壓抑自身興趣和需要,在空間上和時間上都不允許有創造的機會。

例如,在學生作業中看到這樣一道題: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詞語,“()地走進”,有學生寫“匆忙、慢慢”被判為錯誤,只有寫“步履匆匆”才是正確的,經過詢問方知“步履匆匆”是課文中的、考試會考的內容。

可見,所有的評價都是為考試服務的,對主體的興趣、個性都一筆抹煞,這與創造性人格的培養更是相去甚遠。加之對“教育公平”的誤讀,創造性人才的選拔更為謹慎,仿佛一強調創造性人才就違背了教育公平,這其實是將公平簡化為一刀切,其結果是以犧牲少數高智商學生為代價推進教育均衡,這就有些矯枉過正[6]。這種片面的教學評價,不利于創造性人才的脫穎而出。

2交往教學:創造性人才培養的新視域

教學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也是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以建構性和解放性為基本價值取向。作為“建構”的活動,教學為主體提供思維的可能,主體之間在相互構建的過程中思考,使學生從無知到有知,把知識轉化為智慧,在其中引導他們的探索精神、批判精神,鼓勵他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這是發展思維獨創性和變通性的關鍵環節。把“解放”作為學生學習的最高目標,與奴役、禁錮相對,是培養主體獨立的精神價值、獨立的思維、獨立的行為準則,最終形成創造性人格的有效途徑。

交往教學是以合理的人性假設為邏輯前提,在平等理念的指引下,師生之間以及師生與教學文本之間,以語言為主要交往方式,以師生內在的、自覺的共生共長以及文化的理解生成為旨趣的雙重建構教育活動[7]。交往教學強調師生間的自我生成與建構,以教學生活世界為基礎,以師生的互動、共享、共創過程為價值導向,用整體交往觀來建構理想的教學交往活動[8]。可見,交往教學是一種基于對話和理解基礎上的,以語言或非語言符號系統為中介的,以人的精神世界為對象的,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總體“生成”為旨歸的精神性生產實踐活動[9]。與傳統教學相比,交往教學具有以下突出特征:第一,建構性,交往教學實質是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以對話為基本方式,傳遞信息、碰撞思想、達成理解共識、共同生成新的意義的開放動態過程。第二,解放性,交往教學拋卻了傳統教學中主客體的認識論,走出了壓抑、禁錮學生主體性的誤區,確立了師生之間的交互主體關系,主體間在人格上以獨立平等的身份而存在,體現了一種民主社會價值觀。

交往教學以建構性和解放性為基本特征,從思維和人格兩個維度為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時間和空間,為創造性人才培養提供了新視域。

2.1作為建構性的活動:培養創造性思維

交往教學以主體間性的和諧美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條件及價值追求[10]。也即主體與主體之間的內在相關性,強調各主體之間的相互理解與溝通,以實現認同與達成共識[11]。主體之間在對話過程中共同生成新意義,這種新意義是各主體思維產物交互作用的結果。這種主體之間和諧的氛圍激勵主體積極思維、大膽想象,為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杜威認為,思維發生在仍在進行之中的而且還不完全的情境中,就是說,思維是在事物還不確定或者可疑、或者有問題時發生的[12]。

例如,上課開始老師問:“1/3和1/4誰大誰小?”學生們爭論不休,有的說1/3大,有的說1/4大,在激烈的爭論中每個人都試圖用自己的理由去說服對方,兩種認識似乎無法統一[13]。

在討論過程中,老師運用“拋錨式”的問題背景設置,成功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和諧融洽的關系為學生積極思維提供了外部環境,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交往教學認為,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各主體之間相互合作、互動交流的過程。合作探究是必要的學習模式,可能是因共同的目標合作,也或者是學習資料的共享,還有可能是因不同角色的扮演而合作。無論哪種形式的合作,都有利于激發思維的新穎性和靈活性。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在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可以更快更好地汲取人類優秀文化成果,加之對原有經驗的改組改造,從而構建起新的圖示結構。汲取、分析、歸納、平衡的過程正好鍛煉了主體的發散思維和輻合思維、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

概言之,交往教學過程本身作為一種多主體的意義建構過程,在任何層面都展現出與創造性思維發展的融合性,從思維的角度促進創造性人才的培養。

2.2作為解放性的活動:培養創造性人格

所謂“解放”,是要求學生極大程度上的發展個性,強調學生個性的“自我實現”[1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了“教育即解放”的觀點,并指出:“人類發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豐富多彩,表達方式復雜多樣;使他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家庭和社會的成員,作為一個公民和生產者、技術發明者和有創造的理想家,來承擔各種不同的責任”[15]。在教學中,把“解放”作為目標,恰是以平等自由而非主體倭化為前提,以探索求新而非鉗制守舊為手段,更是以自我舒展而非個性壓抑為目的,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認可是學生獲得解放的前提。請看以下教學場景:

《夜宿山寺》教學中,有一學生把“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讀得響亮高亢,另一學生卻讀得低沉輕緩。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把這句讀得這么響亮嗎?

生:因為作者登這樣高的樓,心里一定感到特別的驕傲和自豪,所以讀的時候聲音必須高一些,才能把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

師:你體會到了作者當時的心境,說得很有道理。

師:(對生二)那么你能說一說為什么把這一句讀的這么低沉嗎?

生:因為連高聲說話都擔心驚動了天上的人,所以讀的時候必須把聲音壓低,才能把詩里要表達的感情表達出來。

師:你是從詩的感情來考慮的,說的也非常有道理。同學們能從不同角度想問題,而且有充足的理由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這是你們的一大進步,老師很欣慰。下面大家按自己的理解來朗誦這句詩[16]。

此案例中,教師表現出對學生個性的尊重,接納不同的思維方式。另外,不追求標準答案的取向也激勵了學生成長為一個有獨立的精神價值、獨立的思維、獨立的行為準則且不依賴任何外在的精神權威的獨立人格的主體。

“解放”不僅作為一種教學目標,也可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具備獨立人格的人,難以擁有真正的自我,他們的精神為別人的精神所奴役,這對主體健康的情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個性等創造性人格基本素養的養成構成重大威脅。要想使自己的思想、靈魂得以完整存在,就需要從“解放”入手。交往教學正是以“解放”為手段,追求“對稱的自由”(學生本該有的而非教師施舍的自由),破除一切思想的束縛,不因知識、能力的欠缺而倭化自己的主體性。相反,在追求與教師平等自由的過程中,更是以解放自己思想為前提。要言之,越大程度地解放自己就越能形成獨立的人格,使自身得到創造性地發展。

總之,無論是作為教學目標的“解放”,還是作為教學手段的“解放”,人格的解放與獨立都是創造性人才培養的前提。

3基于交往教學的創造性人才培養路徑

在交往教學的視域下,創造性人才的培養需要構建交互主體式教學,通過意義的建構激發主體創造性思維;營造平等自由的心理環境,通過“解放”的目的性為創造性人格的形成提供可能;以及開展豐富創造的交往活動,從實踐的角度培養合作溝通、動手操作等創造性能力。

3.1構建交互主體式教學

胡塞爾提出的“主體際性”,可以理解為“交互主體性”,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主體間的互識,其二是主體間的共識[16]。其實,交往教學就是主體間通過語言符號的溝通在互識的基礎上達成共識,最終形成意義的建構過程。這種交互主體式教學的形成,需要主體的自我認可,也即認同并努力維護自己的主體地位。一方面,合理定位自己。很多學生因為與教師的年齡、知識水平、閱歷等的差距,理所當然認為自己僅僅是知識的容器,主動倭化了自己的主體地位。事實上,學生應充分認識到師生以及生生之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充分享有地位。這包括積極主動地以主體的身份參與到學習中來和在主體地位受到侵犯時要積極的維護兩方面。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林格倫(Lingdren H C)在研究了各種教學模式后肯定了交往教學的良好效果,而效果最好的是師生在集體交往中作為一個參與者的立體式的交往[17]。教學中真實意義交往的發生,依賴于參與者之間擁有共同的交往要素,即交往中介。一般而言,教學內容可謂是交往教學的主要中介,各主體圍繞教材互動交流,提出、思索并解決問題。此外,角色交往(如扮演不同角色的互動)、人際交往、環境交往等都能夠成為主體之間的共同交往要素。為主體設計共同的交往要素是實現交互主體式教學的關鍵。在主體間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其創造興趣和創造動機得到激發。學生有建構的需求便會積極參與,這種積極地參與更是將“需要”建構過渡到“敢于且能夠”建構,從而訓練創造性思維,培養創造性精神,使學生逐漸地成長為創造性人才。

3.2營造平等自由的心理環境

杜威認為,人的社會化是在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包括外部動作與內部思維的參與)中完成的,而只有主體在自我舒展的狀態下才能深層次的、持久的參與。為此,作為主體創造性重要構成的創造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需要營造平等自由的心理環境。這就需要環境中的各個主體是自由存在的靈魂,這個靈魂是避開守舊思想束縛的,不被指示和命令的,不畏懼任何外界精神權威的鮮活的生命體。這樣的生命體才是能夠創造性的,能夠思前人之未思,做前人之未做的事的人。

人生來就具有交往的本能,人類要想生存,絕不能孤立地以一種自己對自己的單一關系存在或發展,只有在一種“我—你”而不是“我—它”的交互關系中,即“對話”中才能獲得充分的發展[18]。交往教學更是以主體間的和諧美作為永恒價值追求,而構建平等自由的心理環境,不僅要求各個主體的自我舒展,更要在此基礎上各主體間通過語言、符號進行溝通、理解,發生心靈的碰撞,最終實現認同與達成共識。如把主體看成是孤立存在的點,那么主體間就是一張網,要構建平等自由的心理環境,既要求這些點是健康的生命體,又要求這些生命體之間的交流理解。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主體才可能產生創造興趣和創造需要。倘若在一個壓制、禁錮的氛圍中,又如何讓主體有創造動機呢?

3.3開展豐富創造的交往活動

并非所有的教學交往活動都是合理的。要引導學生將所汲取的知識轉化為智慧,需要教師對要進行的活動精心設計,并在實踐過程中持續引導學生積極建構。一方面,在準備階段,教師要了解和研究學生,對教學材料進行選擇加工。在知識上,考慮學生的知識儲備狀況;在心理上,盡量使學生對所選內容產生想學好的愿望。另一方面,在對話和互動階段,要積極引導構建。如設置啟發性的對話情境,通過提問或暗示引導學生進入“憤”、“悱”的狀態,拋卻自己的權威意識,啟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這個過程是師生共同的創造過程,他們彼此配合,彼此啟發,生成出新的、有生命活力的成果。

對話是需要條件的。首先,對話雙方是平等的;其次,對話是謙恭的、負責任的;再次,對話中要信任對方;最后,對話需要有批判意識[19]。因此,教師在對話中要注意兩點:其一,理解式交流。所謂理解式交流,是指在交流前,理解學生的表達動機和興趣;交流中,允許新奇觀點的表達并鼓勵想象;交流后,反思其中存在的問題。其二,語言的藝術。語言是交往教學中最重要的工具。教師在對話中務必注意語言的合理性和啟發性,語氣是平和謙恭的,內容是能夠激發學生思考的。教師作為交往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輔助者、引導者,主持開展一些豐富創造的交往活動,培養合作溝通、動手操作等創造性能力。

在交往教學中,民主自由的氣氛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學生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在交流探究中解決問題。與此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打破常規的勇氣和批判的良好人格品質,在實踐中孕育了思維能力、溝通協作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這些都為創造性發展埋下了種子。

參考文獻

[1] 金盛華,張景煥,王靜.創新性高端人才特點及對教育的啟示[J].中國教育學刊, 2010,(6):510.

[2] 黃桂林.自主的課堂還需必要的講解-語文課堂教學診斷(2)[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6,(1):910.

[3] 王宗海,肖曉燕.小學語文教學技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19,176.

[4] 田友誼,涂艷國.教育中的寬容與創造-兼論創造性人才成長環境的培育[J].教育發展研究, 2009,(20):2832.

[5] 李海,鄧娜,楊小雯.論教學理念及其對教學的影響[J].教育研究,2004,(3):232240.

[6] 劉彭芝,周建華,張建林.整體構建大中小學創造性人才培養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研究,2013,(1):5864.

[7] 陳旭遠.論交往教學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40.

[8] 田漢族.交往教學論的特征及理論價值[J].教育研究,2004,(2):3842.

[9] 李鐵芳.交往教學理論探討從本體論視界出發[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4:27.

[10] 陳旭遠,楊宏麗.論交往教學[J].教育研究,2006,(9):3742.

[11] 尹艷秋,葉緒江.主體間性教育對個人主體性教育的超越[J].教育研究,2003(2):7578.

[12] [美]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62.

[13] 曹愛娟.培養學生良好探究心理的策略[J].云南教育(基礎教育版),2006,(Z2):2829.

[14] 李其龍.德國教學論流派[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21.

[15]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2.

[16] 孫發利.交互主體論與主體性教學模式建構[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3):8487.

[17] [美]林格倫.課堂教育心理學[M].章志光等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406.

[18] [德]馬丁·布伯.我與你[M].陳維綱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9.

[19] 田漢族.交往教學論[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331.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alent from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ve teaching

LI Xuejiao,TIAN Youyi

(1.School of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9,China;

2.Informationization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9,China;

3.College of Education,University of Maryland,Maryland20742,US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 needs creative talents,and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alents eventually depends on the teaching. However,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idea,the single teaching mode,and the teaching method of alienation confined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thinking and creative personality,and hence hindered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alent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liberation,communicative teaching provides a new horizon for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alents,which perfectly fit creative thinking and creative personality from two dimensions of thinking and personality.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ve teaching,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alents needs to construct interactive subject teaching,build the equal and free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and carry out rich and creative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Key wordscreative talent;creative thinking;creative personality;communicative teaching

猜你喜歡
創造性思維
關于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策略研究
文言文閱讀教學應注重探究閱讀
考試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23:53:19
淺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考試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1:31:38
論初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試論初中動態幾何教學與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如何運用數學教學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文理導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4:55:32
數學建模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46:15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20:17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 欧美成人aⅴ|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在线1|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成色7777精品在线|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高清|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 日韩视频福利| 久久网欧美|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午夜国产小视频|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国产特级毛片|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国产xxxxx免费视频|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久久香蕉国产线| 99久久精彩视频|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www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欧美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欧美人人干|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男女男精品视频|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综合网久久|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日韩毛片视频|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青青操视频在线|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国产精品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