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玲
摘 要:初中物理課程是初中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學科,有著非常豐富的知識內容。初中物理知識之所以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和說服力,是因為它具有較強的實驗性和直觀性,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有利于其今后更好的學習。基于此,本文主要論述了初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方法,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 創造性思維 培養方法
引言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徑,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是學生通過復合性和發散性思維,在創新思想的驅使之下,借助聯想和想象的思維模式,重新加工自己頭腦中原有的信息與知識,產生新的思維、理論和觀點。在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下面對其進行了相應的探討。[1]
一、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愛因斯坦說:“思維世界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對驚奇的不斷擺脫”。好奇心是激發創造性思維的一種動力,它可以激發人們去發現周圍一切事物的差異,并促使人們去思考。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好奇心,必然會帶來一連串的思維活動,好奇心越強,產生的思維活動越強烈、越持久,通過這種不斷持久的思維活動,學生的創造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2]
如在學習《光的折射》時,就可以“折射斷筷”來引起懸念,產生學習的欲望。在學習蒸發現象時,就以“打針時,消毒的酒精涂在皮膚上有什么感覺,后來酒精又去了那里?”來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進行《壓強》概念教學時,首先從學生接觸較多的生活實例出發,提出懸念:為什么用久的刀要磨一磨才好用?為什么人們坐在沙發比坐在椅子舒服?為什么縫衣針的針尖比較尖?在進行《大氣壓強》的教學時,以“人們為什么能用吸管吸進飲料?”、“塑料吸盤為什么能緊貼墻上充當掛物鉤?”來引出教學。
這些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讓學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當他用物理知識試圖進行探究解釋時,也就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一個與生活聯系緊密并且興趣激發的課堂,必然能讓學生產生共鳴,產生思維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二、建立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形成的教學氛圍
1.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擺脫師道尊嚴的架子,平等對待學生,認識到學生并不單單只是教學中的被教育者,更重要是教學的參與者,他們與教師有著平等的人格尊嚴,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權利。我們在教學中應給予學生相等權利,做思維的真正主人。
2.培養學生問問題的習慣
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根本目的是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設置問題情境時,情境要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要有真實性,最好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情感體驗,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有利于學生產生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后續學習,同時教師繪聲繪色、富有感情的描述也十分重要。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恰當地創設問題情景,用新信息刺激學生已有的認識結構,引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使他們在牢固地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
青少年性格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對身邊的事物和生活有別于成人的看法和見解,傳統的知識和思路對他們的束縛不大,在他們的頭腦中經常有異想天開的想法和疑問,有突破傳統觀念的動力和基礎,經常在思維中另辟蹊徑,提出一些在我們教師看起來是古靈精怪的問題,不按常規出牌,有時會讓人哭笑不得,甚至對正常的課堂教學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在教學中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教師應感到欣喜和興奮,這是教師我們教學的成功之處,學生不僅在接受著我們傳授的知識,他們還在用自己的頭腦思考著教學內容。這種越軌思維就是創造性的火花,我們應小心呵護,對學生怪異的想法給予贊許,引導和幫助他們用科學的方法去探究,去驗證,去找尋正確的物理規律,同時我認為這個尋找物理規律的過程遠比得到物理知識更加重要。如:在學習《顯微鏡和望遠鏡》一節時,有學生提出為什么目鏡成像相當于放大鏡,而不是相當于投影儀,并且振振有詞,它們不都是有放大作用嗎?這時老師不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置之不理,要有耐心,請學生仔細回想一下投影儀的成像的位置和像距,請他們試想一下眼睛還能貼在目鏡上觀察物體嗎?這樣學生就會明白為什么目鏡成像相當于放大鏡。[3]
四、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1.在學習物理概念知識的時候運用逆向思維方式
如在學習《電磁感應》的時候,我們可以問學生:“既然電能產生磁,那么磁能否產生電呢?”問題的提出不僅是為了新課的引入,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習慣和能力,讓學生發現思維的過程不僅可以從正向開展,也可以從反面進行思考。在講述完電磁感應現象后,我們還可以向學生介紹法拉第是在奧斯特發現電能產生磁現象后,運用逆向思維感覺到磁也能產生電,堅持十年實驗研究終于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故事。科學家的親身經歷使學生能感同身受,維持他們發展逆向思維的動力。對于在物理教學中學生比較難理解的知識也可以運用逆向思維方式,例如:在學習力的概念時,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學生往往理解不深,我就給學生舉這樣的例子:劃船時人向后劃,而船卻向前走?人游泳時向后推水,人卻向前進,這是為什么?通過這樣舉例,學生充分的理解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能運用它分析解決有關的問題。
2.利用逆向思維理解物理現象,解決物理問題
逆向思維是解決物理問題的一種重要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克服思維定勢,進行多路聯想,正面突破不行,反過來想一想,可能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如:在學習液化現象時,學生總是認為“白氣”是水蒸氣,這時老師就先請一位學生回答,空氣中有水蒸氣嗎?學生都有這樣的生活常識,一定會回答有水蒸氣,這時老師就接著詢問,你看到了嗎?學生就會明白,水蒸氣是看不到的無色氣體,那么“白氣”自然就不是水蒸氣了,從而自然得出“白氣”是水蒸氣液化的小水珠。又如在探究平面鏡成像大小時,因其成虛像,無法在光屏上顯現,怎么比較?引導學生反過來想一想,能否用實物替代像呢?讓實物立在什么位置,才能比較它們的大小關系呢?學生經過討論得出:用兩個同樣大小的蠟燭,一個點燃放在玻璃前,另一個放在成像處與像大小比較,這樣就輕松找到物與像的關系。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意義重大,因此相關人員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韓建州.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方法[J].新課程:中學,2010.
[2]曹志清. 《談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的趣味性》課題——結題報告[J]. 中學物理(初中版),2012,(2):4-6.
[3]陳艷.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J].理科考試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