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慧
摘 要: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企業在21世紀必須面對的發展戰略問題。隨著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和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傳統的企業管理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綠色管理恰恰是綜合了現代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與企業生態環境管理的一種搭建在“循環經濟”基礎上的新型的企業管理戰略。闡述綠色管理將是企業戰略管理的新趨勢和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綠色管理”;企業戰略管理;新趨勢
中圖分類號:F27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2-0019-02
工業革命在給人類帶來豐富物質產品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如資源耗竭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制約著人類生活質量的提升。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的加深,人們的消費觀念越來越受到以環境保護為特征的綠色消費的影響。“綠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越來越大,將會逐漸成為影響企業市場布局和利潤份額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人們對生存環境的無公害要求,在社會的政治體系及其經濟技術體系中都呈現出以綠色為標志的變化,結果導致企戰略管理出現了“新趨勢”,即企業的“綠色管理”。
一、企業實施綠色戰略管理的原因
1.環境污染的代價在加大。傳統企業是以“高投入、高消耗”的方式進行發展,過分強調發展的速度及數量。由于人類無節制地索取大自然界中的有限資源,同時又將過多的有害物質排向環境,導致不同程度的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的出現。這說明社會的發展是以犧牲人類的生存環境和降低生活質量為代價的。
2.“綠色”對企業發展的限制在增多。中國現已加入WTO,但是,由于許多產品的生產和使用都可能給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國際上對這些產品的貿易有很多的限制。我國的產品進入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的市場時就經常受到相關政策的限制,使我國企業遭受到巨大損失。
3.“綠色”消費觀念的影響在逐漸加強。資料顯示綠色產品交易額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遞增,而綠色產品的消費量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遞增,個別國家可以達到50%左右。人們開始追求綠色環保的生活環境,綠色消費方興未艾,綠色傾向的消費理念促使企業要及時轉變觀念,實施綠色戰略規劃來適應市場的需求。
由此可見,21世紀的企業必須搶抓機遇,引進綠色觀念,只有走新型的資源循環型道路,全面實施“綠色管理”,才能實現資源投入的最小化和廢棄物的資源化,才能不斷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從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企業綠色戰略管理的內涵
綠色戰略管理是指企業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指導,將環境保護的觀念融入企業經營管理之中,在實現企業發展壯大的目標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前提下,避免和降低產品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為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它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1)研究:將環保理念作為企業的重要的決策因素,重視環境對策的研究。(2)再開發:將傳統產品升級為綠色產品,爭取綠色資格認證。(3)消減:企業通過采用新技術及新工藝,降低或避免排放有害廢物。(4)循環:回收處理及循環利用廢舊產品。(5)保護:對員工和公眾進行環保宣傳,參與所在地區的環境整治。當前國內企業對綠色管理的認識還相當膚淺,僅僅停留于綠色產品層面,企業應將綠色理念引入到所有管理部門,不斷采用綠色技術去生產綠色產品。
三、企業綠色戰略管理的實施
目前,與世界水平相比我國企業的綠色戰略管理相對落后,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企業的綠色戰略管理能力,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1.轉變經營觀念,強化綠色意識和樹立綠色經營理念。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時,首先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就是保護環境及其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要高度重視,科學規劃和研究并對環境資源采取保護措施。(1)應盡快轉變經營觀念,健全綠色運行機制,將“綠色意識”融入到企業經營模式之中。(2)企業的戰略規劃應該定位于綠色市場,通過采用綠色生產技術,研發生產綠色產品,如此才能迅速占領急劇擴大的綠色市場。(3)企業要建立專門的信息機構以便及時分析和預測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狀況,掌握“綠色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2.設立專門的綠色管理部門,建立綠色企業文化。首先,綠色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企業的綠色管理需要由高層管理者來推動。企業應當設立專門的綠色管理部門來推進綠色管理,形成科學化、系統化和標準化的綠色管理體系。同時,綠色管理本身就是一種綠色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和員工在生產經營中逐漸形成的價值觀體系和文化形態的總和,是企業發展思想的沉淀,影響著員工的工作態度及管理者的決策。因此,企業實施綠色管理,必須要對員工進行綠色教育,使員工真正認識到實施綠色戰略的重要性,理解、接受和樹立全新的綠色理念和價值觀。這種“綠色”文化不僅能“綠化”企業的內部環境,而且能“綠化”企業的外部形象。
3.認真實施綠色認證制度,樹立良好的綠色企業形象。國際標準化組織對環境管理制定了一套國際標準,即ISO14000。如果企業通過了ISO14000標準,就等于得到了一張國際貿易的綠色通行證,意味著綠色管理質量得到了國際認可,避免以“綠色標志”作為貿易保護的“綠色壁壘”的限制。我國已于1996年開始進行ISO14000國際標準管理體系認證的工作,國內企業應該盡快完善產品的環境管理體系標準,特別是出口商品應該嚴格按照綠色化ISO14000標準的要求進行生產加工,通過國際貿易的綠色認證來樹立消費者信賴的綠色形象,爭奪國際市場。
4.致力于綠色產品和綠色技術的設計與研發,加強綠色生產和營銷力度。綠色產品設計與開發就是從循環經濟理念著手收集綠色設計和技術研發信息,以環保為導向進行產品的研發工作。企業在產品設計階段就要將環境因素以及防污措施納入產品設計之中,并依據方案的技術可行性與市場配合性做出整體的評估,最后確定可行的設計方案。綠色技術是綠色管理的核心和關鍵,可以使產品在保證應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壽命、經濟性和質量等前提下,又可以滿足環境目標要求。綠色生產也稱清潔生產,主要包括清潔的產品、清潔的生產、清潔的能源等三方面的內容。綠色產品需要與綠色價格、綠色營銷相結合,企業科學運用促銷手段,開展綠色營銷,積極參與各種社會環保事業,在社會中樹立綠色企業的形象,對產品的銷售將會起到促進作用。我國是世貿組織成員國,我國的企業要走出去,國外的公司和企業也會陸續進入國內競爭領域,因此綠色營銷必將成為今后國際國內市場營銷的主流。
5.企業要積極進行綠色宣傳,倡導綠色消費。人們的綠色消費需求是推動企業實施綠色戰略管理的原動力,因此企業可以通過多種媒體形式和途徑,加強綠色管理與綠色消費的宣傳,引導人們進行綠色消費,保護身邊的環境。人們的綠色消費需求可以進一步促進企業實施綠色戰略管理的步伐。
四、企業實施綠色管理的重要意義
1.綠色管理是企業進行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環境的需求和影響越來越大,這就促使人們開始尋求新的社會發展模式。企業施行綠色管理,可以將生產經營活動同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發展有機結合在一起,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2.企業綠色管理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逐步養成了綠色消費的觀念,對無污染而又有益于健康的綠色消費品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這種消費觀念的“綠色”趨向要求企業必須轉變觀念,施行以減少生產過程對環境的影響為目標的綠色管理,以適應市場的需求。因此,面對撲面而來的綠色消費浪潮,企業必須要未雨綢繆及時開展綠色管理工作,以此爭強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
3.企業綠色管理是環境問題法律化的必然結果。為了更好地保護日益惡化的環境和日趨枯竭的資源,國際國內出臺了一系列的區域性和全球性的環境保護法規,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目前,我國已經實施了《環境保護法》等多項法規,因此,企業必須順應環境問題法律化的趨勢,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必須在法律和政策允許的框架下進行,施行綠色管理的戰略。
4.企業綠色管理是樹立良好企業形象,沖破綠色壁壘的有效手段。這場始于20世紀90年代的“綠色革命”極大地影響了世界的經濟生活,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的核心問題就是發展與環境問題。由于世貿組織允許各成員國采取相應措施加強環境保護,因此為了遵守各國綠色貿易規則,免遭貿易制裁,沖破綠色壁壘,實施綠色管理是企業的必須選擇。同時,關心環境保護的企業更能夠贏得消費者的支持和好感,對外更容易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形象優勢。相反,污染嚴重和資源消耗大的企業最終會被市場淘汰出局。
總之,綠色管理模式是現在乃至未來企業戰略管理的新趨勢,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必將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