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晶 周新發


摘 要:醫療保險制度的健全性,是保障國家社會穩定和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以經濟發展中等水平的黑龍江省寶清鎮醫療保險制度為對象進行重點研究,從居民對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的角度探討我國城鎮醫療保險制度的發展狀況,為完善我國醫療制度的發展提供豐富的實證研究成果。通過Logistic模型構建,結合該地區的醫療保險制度運行狀況,實證分析居民對醫療保險制度運行的總體滿意度。在此基礎上,從居民滿意度的視角來分析醫療保險制度設計、實施方案有待完善的方面,并提出完善醫療保險制度與實施方案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Logistic模型
中圖分類號:F84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5-0020-06
引言
我國醫療保險改革起源于1998年,并先后建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在城鎮地區逐步取消了公費醫療制度,向著公平的醫療保險制度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雖然我國醫療保險制度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還有許多有待完善之處,醫療保險的改革依然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而醫療保險又是具有地域性差異的,基于此,對城鎮醫療保險的地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國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成立至今已有二十二年,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參保率在不斷提高,保障水平也日益完善,城鎮醫療保險制度在我國民生社稷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醫療保險制度的發展道路仍會面臨挑戰,需要不斷地探索和研究。筆者對城鎮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進行調研,了解他們對政策的滿意度,并有效地獲取了第一手調查數據和資料。本文的調研地點是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寶清鎮,研究影響當地居民滿意度的因素,并且運用實證模型對影響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的因子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以促進我國城鎮醫療保險制度的發展與完善。
一、文獻綜述
國內一些學者針對我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滿意度,做了相關的研究,并針對不同地區的特點提出了影響滿意度的因素。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研究成果:季旭、林振平(2010)站在農民工的角度,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滿意度做出了評價。筆者以江蘇省南京市25個單位的290位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農民工為調查對象,得出了醫保基金財務透明性、醫藥費用報銷的范圍以及報銷的效率沒有達到參加保險的農民工的期望。徐強(2012)基于2011年對全國4個省份1 600位居民的調查數據,利用Logistic回歸模型實證分析了公眾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態度和其影響因素。分層次分析了公眾的滿意度情況:個人的文化程度越高,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滿意度越高;社會層面上,農村戶口及西部地區人群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滿意度越高。翟紹果、徐順鋒(2013)采用描述性分析、交互分析以及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對鎮江、東莞、成都、神木、銀川5個地區的城鄉居民醫保經辦服務滿意度進行了調查。得出我國醫保經辦服務的整體滿意度較低,管理主體混亂,各地經辦水平不齊。唐凱琳(2014)運用描述性統計分析、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等方法,調查影響廣州大學生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意愿和影響因素。結果發現,當地大學生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為84.07%,不愿意參保的主要三個原因是報銷手續煩瑣(41.50%),自認為身體健康無需看病(32.35%)以及報銷項目過少(31.55%)。
從以上的文獻研究成果來看,很多專家從不同的研究角度對影響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的因素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對于我們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但是,目前研究影響北方地區基本醫療保險滿意度因素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見。本文是基于這一研究視角,通過實地調研,來收集數據,對于不同影響因素對城鎮醫療保險滿意度的影響程度的實證研究,然后探討提高城鎮醫療保險滿意度的對策。
二、研究樣本
2000年8月31日,黑龍江省寶清縣寶清鎮醫療保險改革正式開始,在寶清鎮相關單位的積極推動和努力下,經過幾年的工作,寶清鎮地區已經完成城鎮醫療保險制度的全面覆蓋,截至2014年初,全鎮的參保率達到94%。同時,寶清鎮多次調整了城鎮醫療保險的實施方案,大幅度提高政府補助,不斷提高報銷比例,降低起付線,提高封頂線,使得參加城鎮醫療保險制度的職工和居民受益度有了明顯提高。
根據當地政府披露的數據可知,寶清鎮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執行2萬元,職工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為在職人員80%,退休人員85%。城鎮職工大病統籌年度最高支付限額15.5萬元;城鎮居民大病統籌年度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8.6萬元。截至2011年前三季度,寶清鎮累計征繳城鎮職工醫保基金998萬元,藥費支出786萬元,結余212萬元,基金累計結余5 049萬元(含國有、集體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一次性繳費);城鎮居民共征繳醫保基金350萬元,藥費支出280萬元,結余70萬元,累計結余316萬元。①參保人民就醫費用報銷金額不斷增加,參保人民獲得的實惠越來越多,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生活穩定。
為了再進一步了解真實情況,考察城鎮醫療保險制度的落實情況,我們走鄉訪里,來到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發放城鎮醫療保險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實地調查。此次城鎮醫療保險滿意度調查問卷,我們采取了抽樣調查的方式,共發放問卷調查210份,最后得到有效調查問卷203份。此次被調查者性別比例協調,分布均勻(男性:50.7%,女性:49.3%)。雖然最后完成的調查數據為203份,缺少7份,有效率為97%,但是被調查者都是隨機挑選,他們對醫療保險制度所持有的觀點和態度各不相同,基本代表了廣大群眾對城鎮醫療保險制度和政策的看法。因此,可以大致認為這203個數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可作為研究樣本。
三、實證研究
(一)變量設定
本研究擬選擇人民對城鎮醫療保險制度的滿意度作為被解釋變量,設定影響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的解釋變量有:居民年齡(X1)、居民性別(X2)、居民職業類型(X3)、居民年收入(X4)、對城鎮醫療保險政策了解程度(X5)、城鎮醫療保險定點醫院的服務水平(X6)、報銷流程繁瑣程度(X7)。我們一共選擇這7個變量作為影響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的主要因素,這既是基于對大量相關研究文獻的歸納總結,也是在調查影響城鎮醫療保險滿意度因素的基礎上做出的選擇。
年齡(X1)——在年齡層面,假設個人可以繼承一定的初始健康存量,該存量隨年齡增長而減少。隨著年齡上升,參合身體機能有所下降,患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相對于年輕人來說,老年人對醫療資源的需求與利用率相對較高,從中受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老年人對醫療保障制度的需求更為迫切。因此假設年齡越大,其對醫療制度的滿意度越高。
居民性別(X2)——性別不同,身體機能和性格特點存在很大差異,且對待同一事物的認可度不同。因此,居民性別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居民對城鎮醫療保險制度的滿意度。
居民職業類型(X3)——一般來說職業類型越穩定,收入越穩定,同時公司會有各種福利和保障,老百姓對醫療制度的滿意度會越好。因此假設職業越穩定(數值越小),滿意度越高。
居民年收入(X4)——在收入層面,低收入者身體狀況較差,支付能力和承受疾病風險能力較弱,需要通過醫療保險來抗御疾病風險,因此對醫療保險的依賴性較大,心理預期較高。而高收入者有更多的渠道來降低醫療風險,較少依賴醫療保障,故對醫療制度包容度比較大,所以傾向于做出更高的滿意度評價。而且,從醫療資源利用公平性角度來看,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更傾向于提高醫療服務資源的利用率,也就是說,在醫療保險中高收入者可能比低收入者獲得更多的好處,收入與其對醫療保險制度的滿意度成正比。
對城鎮醫療保險政策了解程度(X5)——對城鎮醫療保險政策的認知程度不同,人民對新農合了解度也就不同。
城鎮醫療保險定點醫院的服務水平(X6)——城鎮醫療保險制度利國利民,為廣大人民的提供了醫療保障,但是在推行這項政策時,必須努力提高醫療服務的水平。否則醫院醫療服務水平跟不上,也會影響新農合滿意度。
報銷流程繁瑣程度(X7)——報銷手續的便利程度反映人民對報銷手續的評價,城鎮醫療保險報銷手續過于繁雜、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差、以及報賬付款時間過長等問題,嚴重影響人民對城鎮醫療保險制度的滿意度。
(二)模型建立與分析
由于人民對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是一個離散非連續變量,因此不適用于常規的線性回歸模型。因此,我們引入多項有序Logistic回歸模型,來得到被解釋變量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和影響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的各個解釋變量之間的關系(如下頁表2所示)。
從下頁表2的實證結果我們得出,性別(X2)、職業(X3)、年收入(X4)、對城鎮醫療保險政策了解程度(X5)、城鎮醫療保險定點醫院的服務水平(X6)5個自變量通過假設檢驗(P值<0.1)。
通過以上實證分析,本文可得出如下結論:
1.通過補充Log-Log函數的定義可計算出,對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一般的可能性最高(89.7%),非常滿意(5.4%)和不滿意(4.9%)的可能性較低。
2.性別(X2),即男性滿意度比女性低80.2%,即女性滿意度高于男性。
3.職業(X3),即政府機關人員對當地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最高。
4.年收入(X4),即年收入越高,對城鎮醫療保險制度的滿意度越高。
5.對城鎮醫療保險政策了解程度(X5),對政策很了解比其他情況的滿意度低99.1%;對政策比較了解比其他了解情況的滿意度低88.8%;對當地政策聽說過一點的滿意度比其他情況低84.9%。可得,對當地醫保政策越了解,對當地醫保制度滿意度越低。即,對當地醫保政策的了解性與滿意度成反比。
6.定點醫院的服務水平(X6),即對就醫方便性報中立態度的被調查者滿意度最低,認為就醫比較方便的對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最高。
四、提高城鎮醫療保險制度總體滿意度的對策
基于以上對影響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的實證研究,本文認為可以針對影響鎮醫療保險制度滿意度的顯著性因素,提出提高人民對城鎮醫療保險制度的總體滿意度的以下對策。
(一)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政府應該著手提高當地居民收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截至2012年,寶清鎮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18 673元,同比增長12%。①寶清鎮的人均收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4%,由前文的實證分析結果得出收入越高,對醫療保險政策的滿意度越高。因此,當地政府可以適度出臺相關政策,比如上調工資增長基數線、控制物價水平和增加就業機會等方法來使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提高,從而提高當地居民對醫療保險制度的滿意度。
(二)減少企事業單位醫療保險特權
公費醫療制度這種特權醫療制度,雖然黑龍江省已經將公費醫療制度并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當中,但是據了解,隱性的公費醫療制度在當地依然存在,比如一些機關單位退休的職工依然適用公費醫療制度,這種特權的存在,導致公平這一敏感話題變得突出。通過作者實證分析也看出,不同職業的群體,對醫療保險的滿意度有很大的差異。因此,當地政府應該盡可能減少各個職業人群之間的醫療保險待遇差距。
(三)加強醫療保險知識教育
前文實證分析得出,對醫療保險滿意度和了解程度成反比。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為當地居民對醫療保險的了解程度大多來源于生病時的報銷和咨詢實踐。由于他們之前缺乏對醫療保險知識的系統學習,導致他們在享受醫療保險權利時處處碰壁,進而產生了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因此,加強醫療保險知識教育尤為重要。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學校開展相應的宣傳課程,鼓勵醫院進行相關的專題講座,從學生抓起,從普通居民抓起,讓人們正確認識和了解醫保,做到全民懂醫保,全民積極為醫療保險的健康發展獻策。
(四)提高城鎮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服務水平
首先,引進先進的醫療技術和醫務人員能夠提高當地醫療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異地就醫的麻煩,居民大部分疾病都可以就近就醫,節約了時間和金錢。其次,加強內控。醫院不僅要接受社會廣大群眾和相應監管機構的監管,也要建立有效的內控制度,營造崇尚醫德的良好氛圍,從而減少道德風險的產生。最后,加強內部教育。醫院應該定期進行醫療保險相關制度的宣傳,讓工作人員全面了解醫療保險制度,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