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鴻博
(桓仁縣水務局,遼寧本溪117200)
?
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及解決措施
計鴻博
(桓仁縣水務局,遼寧本溪117200)
摘要:從人口增長、水資源空間和時間分布不均、水資源污染嚴重、水資源管理水平低及水資源伴生的生態問題等幾個方面分析了制約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從而探討促進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制約因素;解決措施
隨著國家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水資源需求量大幅增加,由此造成了許多地方水資源供需矛盾問題突出,地下漏斗增多增大,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壞。這些問題的出現與人們對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不夠有很大關系。
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全人類都應嚴格遵守的發展性原則,人們在發展自身經濟的同時,更要注重自身的發展模式,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人們要提高對水資源的認識,加大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研究力度,對于現在存在的嚴重影響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實現人類社會水資源再利用。
2.1人口數量增長
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逐年增長,用水量也在逐年增加,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逐年遞減。局部經濟重心城市,人口密度大,流動人口增長過快,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也再逐年增加。使得日益增長的人口數量與日益減少的水資源之間矛盾更加突出,人口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2水資源空間和時間分布不均
我國水資源短缺,在時空分布上嚴重不均衡,受地勢和氣候條件的影響,我國淡水資源東南地區多、西北地區少,南北相差懸殊,水資源年際變化大,年內分布不均勻導致我國許多地區不同程度的出現洪澇和干旱災害。
例如,我國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月到8月期間,且夏季降雨量比冬季降雨量多,我國南方地區降雨較多,地下水量豐富;而北方地區嚴重缺水,地下水位低,個別地區地下漏斗嚴重。水資源的這些分布特點嚴重影響了人們日常生活和經濟發展,也不利于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2.3水資源浪費嚴重
我國水資源用量較大,農業和工業用水利用率較低,生活用水、自來水管的浪費損失在20%以上,因而加劇了我國水資源短缺的趨勢。據調查,我國農業灌溉水資源的利用系數在0.45左右,且大部分地區的灌溉設施落后,節水灌溉技術不成熟,工業用水的重復率較低,形成了巨大的浪費。
2.4水資源污染嚴重
我國水資源污染整體呈現出逐漸惡化的趨勢,個別地區湖泊富營養化問題突出,水土流失嚴重,地面地下水污染嚴重,不僅加劇了水資源短缺,也使得農產品遭到污染,影響人們身體健康。據統計,我國多數城市的地下水受到從點狀向面狀擴散的污染,且有日益嚴重的趨勢。
2.5水資源管理和利用水平較低
我國水資源管理在體制上依舊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城市與鄉村水資源的管理、水量與水質的管理、地表水與地下水的管理、供水與排水的管理等,分別隸屬各個不同的部門和行業,如此“多龍管水”等于“鐵路警察各管一段”,與國際上實行水務局“一龍治水”模式的國家相比,顯然十分落后。這就導致水資源競爭性地開發、掠奪性地使用和粗放性地經營,以至一些地區水資源形成惡性循環發展。
2.6水資源伴生的生態問題
水資源是生態環境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會引起周圍生態環境的破壞,例如地下水的過度開采造成地面沉陷,海水入侵;河流水的過度使用造成河流干涸,綠洲消失,沙漠化嚴重。總之,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保護水資源的生態健康直接關系到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實際利益。
3.1科學規劃,優化配置水資源
各地要加強水資源可持續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要根據地區經濟、環境資源、人口增長等情況進行合理配置,實現綜合效益的最大化。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以優先發展人口多,居住密集的地區水資源為前提,確定合理的水資源配置順序,保重點。最后再解決分散地區的個別水資源問題。
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要求與地區環境經濟相協調,通過合理配置水資源,解決重點地區的缺水問題,適時實施流域調水,解決時空問題造成的缺水。例如,南水北調、引黃濟津等工程。實現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資源的目的。
3.2注重宣傳力度,培養節水意識
一方面可以利用電視和電腦等資源通過制作短片,在短片中充分利用圖形、數據等資料來加深人們對水資源現狀的了解,加大節水廣告宣傳力度。
另一方面通過學校的教育來提高孩子的節約用水意識,孩子對于國家未來的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學校中具體教學科目中加入有關節約用水的內容,培養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用水習慣,使節約用水的觀念伴隨孩子的一生。
因此人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來培養節約用水的習慣,從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通過采取不同的途徑來加大宣傳力度可以使人們在節水方面的意識得到相應的提高。
3.3加強企業監管,發展循環經濟
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發展循環經濟,當前,國家工業化發展迅速,面對日益嚴重的水資源污染問題,只有嚴格控制企業自身生產環節,加強企業生產過程中的監管力度,才能有效減少不規范排污,降低水資源污染。
另外,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水的循環再利用,面對有限的水資源,加強用水大戶企業的污水循環利用,積極跟進生產凈化設備的研發使用,通過更新技術設備,開發利用一些新能源,加強排水技術研究,減少廢水排放,對經過處理可以循環利用的廢水采取綜合利用,達到污水節約排放,降低污染的目的。
3.4發揮水資源的市場價格調節作用
價格調節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居民階梯水價制度,充分發揮階梯價格機制的調節作用。水資源的市場價值體現在水費的繳納上,采取階梯水價,對用水量多的用戶適當提高水資源的使用價格,可以防止人為的過度浪費,促進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敦促人們形成節約用水的習慣。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
3.5實行按定額取水的許可制度
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措施是制定用水定額。不指定科學合理的用水定額體系,會導致致用水無標準、無節制、無原則的三無現象出現,造成水資源的嚴重浪費。
為此,有必要加強政府部門的監督管理職能,通過政府相關部門制定用水定額控制每戶、每個單元、每個集體的用水,最終實現節水的目的,優化配置水資源,以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加強管理,采取取水許可手段,使定額取水成為節約水資源及保護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3.6加強水資源的末端治理
全球的水資源是以一個系統的形式存在的,不同層面的水資源是有著密切的聯系的,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河流中的水污染會對整個區域的水資源狀況造成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人們的飲用水質量。要嚴格規范廢水排放的相關規定。特別是一些企業部門,在排污之前要對水的污染程度進行嚴格的檢測,對超標準廢水要經過相應污水處理達到達標排放。
水資源的末端治理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不僅需要研發相關技術設備來提高末端治理的效果,而且還要注意提高人們對污水進行處理的意識。多方面的配合有利于末端治理工作的開展,從而能夠更好地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3.7完善制定相關法律、法規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對水資源的保護,但已實行多年的《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的部分條款已不適應當前社會的實際情況,需要加以修訂。此外,《黃河法》、《流域法》等法規的制定也應盡早提上議事日程。
水資源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許多問題大都是由人類的不當行為造成的。新的形勢下,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上轉變對水的認識。要從人類向大自然無節制的索取轉變為人與自然(包括水)的和諧共處;要從防止水對人類的傷害轉變防止人類對水的傷害。要加強對水資源持續發展的探究,尋找切實可行的措施來改變人們的行為和意識。同時也可以通過開發新的技術來擺脫由于自然原因導致的水資源問題。
參考文獻
[1]沈必洪.淺析建設生態和諧社會的水資源保護探討[J].中國水運(下半月刊),2010(11).
[2]何丙能,孫保沭.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及措施[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08(06).
[3]吳維,吳明,鄭賢來,張詩洋.論中國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與利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9(08).
[4]張艷,車新梅,于朝華.當前中國水資源管理優化對策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9(16).
[5]吳維,吳明,鄭賢來,張詩洋.論中國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與利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9(08).
[6]王國永.加快構建流域管理法規體系的必要性[J].人民黃河,2011(04).
[7]李可可.從分疏治水到人水和諧[J].水利發展研究,2007 (07).
[8]楚行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水利工作全局[J].水利發展研究,2007(01).
中圖分類號:TV2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305(2016)01-0047-03
DOI:10.3969 /j.issn.1008-1305.2016.01.016
收稿日期:2015-06-09
作者簡介:計鴻博(1981年—),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