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軍,李 波(安丘市水利局,山東安丘262100)
?
安丘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管模式探討
王志軍,李波
(安丘市水利局,山東安丘262100)
【摘要】簡述了安丘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供水工程規模化、管理運營公司化、便民服務標準化、監管體系立體化”的“四位一體”建管模式,為類似工程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安丘市;農村飲水;安全;建設與管理
安丘市境總面積1 760 km2,轄14個鎮、街區,1 197個自然村,95萬人。有大中小型水庫130座,大小河流56條,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71億m3。在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和管理中,實施了“供水工程規模化、管理運營公司化、便民服務標準化、監管體系立體化”的“四位一體”建管模式,農村飲水安全實現了整建制全覆蓋。目前,全市已完成投資4.2億元,建成規模化供水工程7處,單村供水工程130處,自來水通村率達到100%,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覆蓋率達到93%,人民群眾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
按照“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思路,以優質水庫水、山泉水為水源,以建設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為重點,依托我市西南高東北低的地形條件和水源分布情況,以五庫串聯工程為水源保障,實現了供水工程規模化。
1)對中東部平原丘陵區,以西南山區的李家溝攔河壩、于家河水庫、尚莊水庫為水源地,以五庫串聯工程為水源保障,建成50萬人集中供水工程1處。工程總投資1.68億元,日供水能力6 萬t,覆蓋8個鎮街區,758個村,51.6萬農村人口,并與城區供水管網連接,負責20萬城區人口的供水任務,實現了“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形成中東部飲水安全供水體系。
2)在西南部山區,以一個流域為單元,以水庫水、地下水和山泉水為水源,建設了石埠子、輝渠、柘山、吾山、大盛、紅沙溝等6處1~5萬人集中供水工程,并將吾山、大盛、紅沙溝3處集中供水工程并網運行,形成西南部山區供水體系,覆蓋309個村莊,20萬農村人口。
3)對于地勢較高,位置偏遠的山區村莊,以機井為主要水源,建設130個單村集中供水工程,受益人口5.3萬人。針對單村供水工程生物指標超標問題,全部安裝消毒設備進行殺菌處理,保證水質安全。
1)成立了安丘市華安供水公司,對50萬人集中供水工程、吾山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和大盛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進行直接管理,供水人口76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80%,并對其他4處水廠進行管理指導,形成了“一個公司管全市”的企業化經營管理模式。
2)實行專業化管理,保證水質安全。所建7處水廠全部采用國內最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控制系統,設立了遠程信息采集及控制站,并對離公司總部30 km遠的吾山水廠和大盛水廠實行了遠程信息采集和遠程操控。制定了嚴格的衛生制度和規范的操作程序。水廠均安裝了水處理設施,水質化驗中心水質檢測指標達到了42項。經衛生部門抽檢,水質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確保了水質安全。
3)加強內部管理,做大水利產業。在保證農村供水的前提下,積極拓展供水用戶,提高管理水平,降低運營成本,增加經營收入。自2009年開始供水以來,日供水量由最初的不到5 000 m3增加到現在的3.8萬m3,水費年純收入由2009年的160萬元增加到2014年的1 200萬元,確保了公司良性可持續發展。
建立健全了“水利116”公共服務體系。在市水利局設立“水利116”指揮調度中心,開通監督服務熱線,電話24 h開通。華安供水公司和各鎮街區水利站成立“水利116服務隊”,設立“水利116”服務專線,服務電話24 h開通,小故障隨時維修,大故障及時搶修,定期走訪用水戶,聽取意見建議,做到管理專業化、工作規范化、服務高效化,為全市百姓提供農村飲水安全供水和農田灌溉領域內的優質服務,保障供水安全。
4.1成立專管機構,加強政府監管
安丘市成立了“農村公共供水管理辦公室”,并投資800多萬元建成了安丘市農村飲水安全“信息調度中心”和“水質檢測中心”。飲水安全管理辦公室具體負責對農村公共供水工程的運行、服務等進行監督、管理和指導。調度中心與全市7處規模化供水工程進行聯網,對7處水廠水處理設備的運行狀況、消毒設備的運行情況、出廠水末梢水供水壓力、余氯指標以及工作人員值守情況進行全方位監控,同時數據上傳到濰坊市農村飲水安全信息調度中心,實現了管理、調度、運行、監測等各個環節的高度信息化。水質檢測中心設在安丘市華安供水公司,其余6處水廠全部建成日檢測9項指標化驗室,水質檢測中心每2周就對7處水廠的水源水、出廠水和末梢水42項指標檢測一次,針對不合格指標立即查明原因進行整改,全面落實“自檢、送檢、抽檢”三檢制度,建立健全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常態化的水質檢測機制。
4.2完善政策,夯實基礎,加強法律監管
1)加大政策支持。為加強農村公共供水的管理和水源地的保護,市政府制定出臺了《安丘市農村公共供水管理辦法》和《安丘市飲用水水源保護辦法》,劃定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設立了界標及警示標識。
2)落實維修基金。制定出臺了《安丘市農村公共供水工程維修專項基金管理辦法》,按水費收入的15%計提基金,縣級財政按照1∶1比例進行配套,目前已累計計提維修基金520萬元,在市財政局統一設置基金帳戶,專戶儲存,專人管理,專帳核算,確保基金全部用于工程大的維修養護。
3)制定應急預案。以備用水源建設作為應急重點,修訂完善了《安丘市農村公共供水應急預案》,建立完善預防和預警體系。對50萬人集中供水工程,在牟山水庫投資1 200萬元建成備用水源,對其他6處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進行聯網整合,實現并網運行,互為備用水源,確保工程正常運行。
4)強化執法監督。由水利和環保部門牽頭,定期對水源地保護區進行巡查,堅決杜絕偷排污水、亂倒垃圾等污染水源的現象發生,發現一次打擊一次,嚴格按照《管理辦法》進行處罰。并通過電視、報紙及網絡等新聞媒體進行宣傳,提高群眾保護水源地的意識,發動群眾進行監督舉報,確保水源地水質安全。
4.3建立健全基層服務組織,加強基層監管
安丘市所轄的14個鎮街區均單獨設置了水利站,由鎮(街)和水利局雙重管理,同時,在每個村選配了1名水管員。明確水利站對所轄范圍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負有監管職責,對供水企業負有直接監督管理的職責,協調供水企業與用水戶之間涉水糾紛;村水管員負責村級供水事務的協調、巡查、檢查、管理和看護工作,維護好村內供水管網、戶內管網等設施,配合做好水費收繳工作。
“四位一體”供水保障體系的建成和落實,為農村飲水安全提供了科學合理的供水網絡,實現了“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保證了工程的良性運行,確保了水質安全。在每年衛生部門的月檢測和省疾控中心枯水期豐水期2次檢測中,水質合格率達到98%以上,為人民群眾飲水安全提供了優良的水質和貼心的服務,為工程良性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責任編輯崔春梅)
【中圖分類號】S277.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6)-03-0040-02
收稿日期:2015-07-09
作者簡介:王志軍(1971—),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