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杰
摘 要:習近平提出不少人才工作的新觀點:“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擇天下英才而用之”,“注重基層,注重實干”,這些人才理念對進一步促進我國人才工作具有深刻意義。通過對習近平基本人才理念的探析,可以明確理解我國習近平關于選才用才方面的基本原則、基本標準、基本方略和基本導向等。
關鍵詞:習近平;人才;基本理念
中圖分類號:C96 ?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2-0151-02
“人才”一詞,在中國最早出現于《毛詩序〈詩經·小雅〉》;“菁菁者莪,樂育才也。君子能長育人才,則天下喜樂之矣?!痹撛娪幂@種植物的茂密生長來比喻人才的蓬勃發展,希望人才成為人中華采,受到天下人的喜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很多關于人才與干部的講話,通過學習這些講話內容,可以探索到習近平在選才用才方面的基本理念,這對我國人才工作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一、“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的用人緊迫感
我國有尊重人才的優良傳統,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繁榮發展,莫不依靠人才?!啊蓟识嗍?,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這是《詩經·大雅·文王》中的話,說的是周文王尊賢禮士,賢才濟濟,所以國勢強盛。千秋基業,人才為先?!弊怨拧爸芄虏福煜職w心”,以史為鑒,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要依靠人才。
中國的發展是舉世矚目的,但是,在經濟飛騰的同時,政治、文化、科技實力、民生等方面的問題也在凸顯,況且,經濟的發展在現階段主要依靠我國豐富的廉價勞動力資源與自然資源,而非科技創新。這些問題的解決,必須依靠人才?!拔覀儽葰v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我們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正如鄧小平同志深刻指出的:‘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要在經濟上趕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上創造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實的民主,并且造就比這些國家更多更優秀的人才?!痹谂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過程,我們應該看到我國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再加之以國際形勢的變化莫測和競爭激烈,國家間的競爭,追根究底是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而“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資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顯,人才競爭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誰能培養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誰就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說到底,我們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需要人才。
在這種國際國內的形勢下,我們必須要發揮我國的優良傳統,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不拘一格降人才,唯才是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二、“黨管人才”的基本原則
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深入,社會階層的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進而引發人才隊伍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更為要緊的是,新的人才結構不在我們所說的公有制經濟體制中,不屬于“公家人”,那么這就需要黨對人才的管理,要求黨探索一條有效管理人才的道路。
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在經濟增長中起著主導作用,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成為大勢所趨,人才作為知識的創新者、應用者和傳播者,其重要性日益凸顯。面對這種新的經濟形勢,面對知識分子,如何進一步激發知識分子人才的創造性,也成為了黨亟待解決的問題。另外,國際人才競爭高端化,手段多樣化,使得國際間人才流動加快。如何積極引進國際人才的同時,防止國內人才流失,也是黨執政能力建設的一個新的課題。
“擇天下英才而用之,關鍵是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著力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在全社會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開創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局面。”必須堅持好黨管人才原則,堅持好黨管人才原則,有效管理人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三、“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
具體而言,德才兼備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要道路與方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一定的專業水平與組織能力;能夠密切聯系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濫用職權,不以權謀私;能團結同志,有合作精神。
德,就是指人才的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思想作風優良,這是衡量人才的政治條件。才,是指人才具有的專業技能,組織能力和文化知識等。德才兼備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二者缺一不可,如果真要分個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那么,德是主要方面,才為次要方面。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這是很有現實意義和實際作用的,現在好多官員之所以得不到群眾的認可與擁護,不在于他們的才干不夠,而在于他們的“德”出了問題。自十八大以來落馬的高官,都是在“德”上出了問題,要么以權謀私,要么貪污腐敗,要么官商沆瀣一氣。并且,在才干突出的情況下更加應該重視其德行。如同司馬光所比喻,無才無德的人,如同狗崽子,即使很想咬人,卻被輕易制服,而無德有才之人卻會禍國殃民。所以,在選才標準上,要以德為先。
四、“擇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用人路線
不同于古代的相互閉塞與交通不便,現在的世界已經是一個交流暢通的世界,特別是有了互聯網的推波助瀾,把整個世界連接為一個地球村的描述已經毫不夸張。在近代閉關鎖國和落后挨打之后,無數的仁人志士都在探求救國救民的出路,不斷和國外溝通與聯系。到了今天,與國際的交流已不再滿足于信息、技術等方面,而是加入了人才的交流與流通?!安痪鼙娏?,方為江海。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信息社會化所帶來的商品流、信息流、技術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長江之水,擋也擋不住。一個國家對外開放,必須首先推進人的對外開放,特別是人才的對外開放。如果人思想禁錮、心胸封閉,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對外開放。因此,對外開放要著眼于人、著力于人,推動人們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識上、技術上走向開放,通過學習和應用世界先進知識和技術,進而不斷把整個對外開放提高到新的水平?!痹诖罅ε囵B和發展國內的人才同時,也要不斷引將“人才引進”規定為普通簽證的申請事由,并在普通簽證類別中增加了R字(人才)簽證,發給國家需要的外國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專門人才??梢钥闯鑫覈娜瞬虐l掘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國內,真正做到了攬天下英才而用之。endprint
美國對外來人才的引進可謂成功,美國是一個移民大國,外來人才對美國的貢獻可謂巨大。美國移民政策有兩個重要的階段:一是1965年通過的《移民和國籍法》,廢除了移民中的國籍與種族歧視,準許亞洲移民進入美國。二是1990年的《移民法》增加了綠卡發放數量。我國現在也借鑒美國引才聚財用才的措施,發放綠卡,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也將聚天下之才,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爸腥A民族歷來具有尚賢愛才的優良傳統。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要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養國內創新人才的同時,更加積極主動地引進國外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熱忱歡迎外國專家和優秀人才以各種方式參與中國現代化建設?!?/p>
五、“知人善任”的用人方略
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總裁杰克·韋爾奇曾用“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工作”來概括其領導藝術,一個企業如此,一個政黨也是如此,用人之道,無非四字“知人善任”即了解他們的特點,把他們安排到合適的位置,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昂偪措u,越看越稀”和“十羊九牧”的事,是用人問題上的大忌。
古代有用人“五視”: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和“八觀”:觀其奪救,以明閑雜;觀其感變,以申常度;觀其至質,以知其名;觀其所由,以辯依似;觀其愛敬,以知通塞;觀其情機,以辯恕惑;觀其所短,以知所長;觀其聰慧,以知其達。在今天看來,依然行得通。
六、“注重基層,注重實干”的用人導向
基層,在政治意義上主要指黨的基層組織。黨根據不同時期的具體實際,制定出不同的人才政策,而黨的基層組織是社會基層的政治核心,黨的人才政策必須依靠黨的基層組織才能得以實施與落實。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人才政策在基層落實不好,那這種人才政策就是無效的。
注重基層,一是要求注重人才政策的落實;二是要注重在黨的基層一線工作的人才,必須加以重視與培養,他們與群眾接觸密切,真正能反映人民的意愿,優秀的基層人才應該大力培養;三是要注重人才流通渠道的暢通,要真正把與人民心連心的基層干部人才加以重用。
這也反映了習近平人才思想中的群眾路線與社會主義用人制度的優越性,即唯才是舉,人才從群眾中來,也要到基層磨煉,更好地汲取人民群眾的偉大智慧。
七、“發揮人才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引領作用”的用人價值
時代在不斷變化,依靠資源來謀取發展的弊端已經越來越凸顯。依靠資源發展,資源會越來越少,只有依靠科技創新,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雖然我國現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但是,要達到強大,還必須依靠科技。
只有努力在自主創新下功夫,并且積極研發以及掌握核心科技,我國才可以從經濟大國升級為強國。創新在主體上需要大量的人才,在介體方面需要完善的鼓勵創新的機制。歸根結底,還是需要人才的投入與支撐,進而實現科技創新。
要想實現自主創新的蓬勃發展,依靠本國人才,也要積極引進國外高科技人才,但主要是依靠國內人才,但是,中國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創新,也阻礙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勢必要改革教育制度。當然,這非一朝一夕之事,任重道遠,從高考制度改革,我們期待中國教育制度的全面改革。總之,創新與教育制度的改革,必須依靠人才。“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