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亞峰
摘 要:勞資矛盾是勞資關系的低級階段,勞資合作是勞資關系的高級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有制企業遍地開花,與此同時其勞資關系進入矛盾凸顯期。勞資關系敏感的原因主要有:資強勞弱的格局日益嚴重、企業主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工會組織發揮的作用不到位、政府缺乏科學有效的介入。我國非公有制企業勞資合作關系的構建,應從微觀上打破勞資固有利益格局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利潤分享制經濟理論;建立勞動者報酬合理增長機制以及強化經營者的社會責任感;健全工會組織,為勞動者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非公有制經濟;勞資合作;利潤分享制經濟理論
中圖分類號:F27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4-0180-02
勞資關系是整個社會關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勞資合作是勞資關系的高級階段,勞資矛盾是勞資關系的低級階段。低級走向高級是一種必然的過程,也是勞資關系“成長過程中的煩惱”不可避免。勞資沖突是勞資合作的對立面,兩者處于既對立又統一的狀態。
一、非公有制企業勞資關系不和諧的因素
(一)非公有制企業勞資關系沖突的表現
1.勞資雙方地位不平等。我國非公有制企業勞資雙方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在非公有制企業中,企業主是資本的人格化,企業主對勞動者的待遇問題擁有無可爭辯的話語權,部分基層管理者和技術指導員雖擁有比普通員工高的薪酬,但還是沒有企業運行的管理權。一些企業員工雖持有本公司股份,但是企業的控制權還牢牢掌握在企業主手上,工人更是無權插手企業的經營管理。
2.勞動者報酬過低,拖欠工資問題嚴重。在一些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勞動者文化水平低,勞動報酬也相對較低。此外現階段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現狀,無形中加大了勞動者勞動報酬增長的難度,甚至某些企業中勞動者的工資收入還沒有超過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企業雖有經營壓力,但是按時發放勞動者的血汗錢應是企業的良心。
3.勞動者的居住和工作的條件差。一些私企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完全不顧陳舊的設備,落后的生產工藝,臟亂差的工人食宿等客觀條件的制約,一味地向勞動者要效益,殘酷壓榨勞動者。
4.勞動者權益亟待保障。一些私營企業隨意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并且不給或者給予少量的加班費,剝奪勞動者的休息、休假權。侵犯勞動者的人身權利,非法限制勞動者人身自由;不尊重勞動者的勞動成果,隨意壓榨勞動者報酬。勞動者在身體上需要承受繁重工作的壓力,更在精神上受到不該有的折磨。
5.社會保障水平低。私營企業從業人員流動性大,多數人員工作時間不固定具有很大的隨意性。面對這種情況企業往往不會為勞動者辦理社會保險,雇員傷殘、疾病、失業以及養老都很難得到保障。
(二)非公有制企業勞資關系沖突的原因分析
1.資強勞弱的格局日益嚴重。據香港工會聯合會理事長鄭耀堂研究指出:“近期對外商投資企業的調查中得出在目前發生的勞資糾紛中,資方侵犯勞工合法權益占70%,資方侵犯勞工民主權利占20%,勞工要求不合理而引起的占10%。由此可見,其中90%的勞資糾紛都是由資方引起的,勞資關系中資強勞弱的格局顯而易見。”[1]
2.企業主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私營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無可厚非,但是我們不能重蹈資本主義社會早期為了最大限度積累原始資本,瘋狂壓榨工人,工人由于工作壓力太大出現跳樓現象時有發生。
3.工會組織發揮的作用不到位。一些私企根本沒有組建工會組織的意識,即使組建了工會也形同虛設。工會依附于企業的現象大量存在,工會的獨立性在私企遭到漠視。私企工會由于力量弱小很少有同企業主集體協商對等的能力,加之難以有效解決,導致勞資矛盾積累和加深。工會領導層又是企業的職工,經濟上依附于企業,同時是工人合法權益的代表者。
4.政府缺乏科學有效的介入。長期以來各級地方政府唯GDP論,只有GDP就是實實在在的利益,顯而易見的政績。同時地方政府從自身利益出發,擔心對私營企業進行制度規范反而會影響當地經濟的發展,擔心加強對私(下轉192頁)(上接180頁)營企業的監管檢查力度,會使得私營企業鬧小情緒關門歇業,進而采取異地投資影響本地經濟增長、稅收的實現,最后影響其政績。
二、非公有制企業構建勞資合作的對策
(一)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利潤分享制經濟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利潤分享制經濟理論的總公式就是社會主義商品價值構成公式:w=c+(v+m)=c+n。式中,c為社本,n為需要價值,v為個人需要價值,m為公共需要價值[2]。n是由多個相關的利益主體組成;資本主義環境下的“資本”被“社本”所代替,其價值等于c;“需要價值”(用n表示)是全部預付“社本”的增加額,增加額就是創造的新價值。這個新價值等于(v+m),由于在私企中相關利益主體的多層次性,需要價值分為國家需要價值(n1)、企業需要價值(n2)、勞動者需要價值(n3)、企業主需要價值(n4),由此得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非公有制企業利潤分享制經濟理論的總公式:w=c+(n1+ n2+ n3+n4)。
(二)建立勞動者報酬合理增長機制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利潤分享制經濟理論指導下,對非公有制企業用利潤分享制來代替現有的工資制,建立勞動者和企業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有利用非公企業用最少的c,節約最大的資源達到最大的效益,實現勞動者收入(n3)合理增長機制的建立和企業利潤(n2)最優化目標,實現企業增產、節約、增效、提質等目標。
(三)強化經營者的社會責任感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政府和社會要求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SA8000是全球第一個可用于第三方認證的社會責任國家標準,其越來越多地得到國際社會上的認可[3]。一方面它為消費者和投資者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標準,以此來判斷此家企業是否存在勞資關系問題;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企業良好的社會責任形象。
(四)健全工會組織,提高維權能力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工會組織的維權能力與其經濟實力密切相關,只有在經濟上的獨立才能實現其維權能力的提高。因此需從改革并完善《工會法》中關于工會會費的相關規定入手,關于工會會費,我們應該多向西方進行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工會法》明文規定,必須由會員繳納工會的會費,決不能由企業撥付。企業經費預算當中不包括工會的會費,否則會違反《工會法》[4]。其目的在于保護工會站在工人的立場上,保證工會的獨立性,做好工人階級的守護者。
三、結語
非公有制企業勞資合作是激發私有制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重要舉措,是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參考文獻:
[1] ?邸敏學.非公有制企業勞資合作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2] ?李炳炎,袁灝.反“滯漲”的新思路及對策探討——兼論社會主義分享經濟運行機制的宏觀效應[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1,(6).
[3] ?馬連杰,陳捍寧.論外商投資企業的勞資關系[J].經濟問題,1996,(4).
[4] ?李汝賢.非公有制企業勞資關系失衡的原因及其對策[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