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 甘永萍
摘 要: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存在于鄉村的傳統民居建筑成為其重要的旅游資源,而對傳統民居建筑的保護性開發就成為學者們討論研究的話題。以揚美古鎮為例,探討鄉村旅游開發與傳統民居保護之間的關系,并給出二者和諧發展的建議和對策:對于當地村民而言,應當注重其參與性,提高建筑文化保護意識;旅游開發、規劃者和政府應當處理好旅游發展與傳統民居保護之間的關系,并從鄉村生態景觀系統的層面上認識傳統村落與民居建筑的地位,系統的開發鄉村旅游。
關鍵詞:鄉村旅游;傳統民居;民居保護;揚美古鎮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5-0162-03
一、傳統民居概述
(一)傳統民居的定義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民居”的定義是:“中國在先秦時代,帝居或民舍都稱為宮室;從秦漢開始,宮室才專指帝王居所,而弟宅專指貴族的住宅。近代則將宮殿、官署以外的居住建筑統稱為民居。”[1]龍炳頤先生《中國傳統民居建筑》中的定義為:“民居不單指住宅,在中國的農村社會中,民居建筑還包括祠堂、廟宇、書塾、戲臺等;在城市中則包括一層或二層的臨街店鋪,有按行業分類的專門商店,如醫館、藥鋪、錢莊、客棧等,也有供應居民日常生活的米店、蔬菜水果和雜貨店。”[2]
在本文中采用下面的定義,即傳統民居是指分布于廣大農村或城市中的傳統民居建筑以及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部分公用建筑,在一些保存完整的古城鎮,甚至涵蓋了古城中的所有傳統建筑,因為它們與傳統民居一起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旅游者在其中游覽時也不可能將它們與民居分開來欣賞,但不包括在這些古城鎮中興建的現代民居建筑[2]。
(二)傳統民居的價值
傳統民居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載體,具有反映特定地域歷史特性的歷史文化價值、體現特定時期建筑藝術特色的藝術審美價值、呈現特定區域社會生活習俗和風土人情的社會風俗價值等。
1.歷史文化價值。傳統民居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保存、傳承下來的,在時代變遷的過程中留下了歷史的印記,傳統民居的歷史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它所存在的悠久時間,它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是特定時期和文化下所具有的建筑形式,所以它有著自身內在的歷史文化內涵。廣西文化是中國著名的民族區域文化,有著其獨特的地域性,揚美古鎮傳統民居是廣西特定地域的歷史文化的產物,是廣西重要的文化載體,具有不可再生性,研究揚美古鎮的傳統民居能夠推動對廣西的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2.藝術審美價值。傳統民居作為傳統建筑藝術的一種,秉承了傳統建筑的空間造型藝術,具有藝術觀賞意義。揚美古鎮傳統民居以明清建筑為主,保留較為完整的名人民居,可以清晰看到當時的建筑風格和特色,這些傳統民居的內部構造及外部圖案的使用等方面都體現著明清時期的建筑美學和藝術特點,具有很好的藝術審美價值。
3.社會風俗價值。廣西揚美古鎮的傳統民居在時代變遷過程中適應了當地的文化、民俗及自然等方面的環境。現在所看到的傳統民居是在傳承的基礎上運用適應當地環境、社會發展的建筑技術,體現了現如今當地居民生活的文化特質及風俗習慣等;傳統民居建筑上所使用的吉祥圖案如寶瓶、如意等,很好地體現了當地居民的信仰及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因此,傳統民居具有較大的社會風俗價值。
傳統民居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藝術審美價值及社會風俗價值等對現代旅游者來說具有很好的吸引力,傳統民居作為旅游資源來看,它是有形資源(自然山水、農田、傳統建筑)與無形資源(村寨歷史、聚落文化、傳說逸事)的完美結合體,因此它還具有較高的旅游價值[3]。
二、鄉村旅游開發與傳統民居保護的關系
(一)正面影響
1.經濟方面。傳統民居作為一項獨具魅力的人文旅游資源,也能給當地經濟的發展做出其應有的貢獻[2]。如楊美古鎮元明清三代遺留下來的民居建筑,現作為景區的旅游資源,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建筑知識研究者和當地學生前來觀賞,游客的消費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產生影響。
2.保護民居建筑。一方面,因要作為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促使當地政府自覺地保護傳統民居建筑,以發揮資源優勢;另一方面,因發展旅游業,產生的經濟效益為傳統民居的保護提供了物質基礎[2]。如楊美古鎮的黃氏莊園、五疊堂、明清代民居、舉人屋、魁星樓等民居建筑在旅游發展的基礎上現都保存較為完好。
3.鄉村傳統文化的載體。進行旅游開發就要滿足游客對鄉村文化體驗的需求,而在現代文明沖擊下使得很多鄉村旅游地太過于商業化,進而忽視了對鄉村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傳統民居建筑作為傳統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和物質載體,對其進行旅游開發能夠深度挖掘鄉村傳統文化,并使其得以傳承。
4.增強居民保護意識。當地居民意識到古老民居能夠幫助改善經濟條件時,會萌發對傳統資源保護的想法,隨著經濟條件和生活條件的改善,居民在滿足了基本需求后,會增加對更高層次的需求——精神需求,屆時,居民就會意識到獨具特色的古老民居的真正價值,而自覺進行保護。
(二)保護與利用間的矛盾
通過對一些著名的古鎮、古村落旅游開發實例的了解,發現:第一,在旅游發展過程中旅游經營者往往會忽略對古村落旅游開發的初衷——保護與傳承,為了獲得最大收益,自動忽視對傳統民居等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盲目進行旅游開發,過度利用,對傳統民居等遺產資源造成破壞;第二,旅游經營者為了迎合游客需求,對傳統民居進行大肆整修,而失去原來樣貌,影響其應有的歷史文化價值;第三,欠缺保護意識的游客的進入會對傳統民居本身及周邊環境帶來破壞,而對環境的破壞會影響其美學價值。
由于過度開發利用對傳統民居造成的破壞反過來又會影響旅游景區質量,降低其旅游吸引力,影響傳統民居旅游價值的呈現,當旅游資源價值沒有充分展現時,就會影響游客滿意度。endprint
三、揚美旅游開發現狀與傳統民居保護
(一)旅游開發現狀
揚美古鎮位于廣西首府南寧市的西南部,距離南寧市區僅36公里,公路、水路、鐵路俱通過這里,揚美古鎮始建于宋代,繁榮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自建鎮到民國年間,一直是近百公里范圍的商品集散地,繁榮一時,素有“小南寧”之稱,揚美是南寧市明清古建筑保留得最為完整的地方,保留下來的文化遺產遍布全鎮,現有200多處,大多分布在古鎮內的各街巷里,特色鮮明的明清民居有的還完好無損,因此今天又得名“揚美古鎮”[4]。
揚美古鎮憑借旅游資源豐富、景觀獨特的優勢,2003年評為南寧“十大景觀”之首,主要人文景觀和古代建筑物有明代民居(七柱屋)、舉人屋、黃氏大院(黃氏莊園)、五疊堂、清代青石板街、清代古鎮碑、清代圩市禁碑等;2004年榮獲南寧市“十佳旅游風景區”稱號;2006年揚美古鎮旅游景區通過“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評審;2006—2008年,揚美古鎮旅游景區被南寧市人民政府授予“南寧市優秀旅游景區”稱號[5]。
經過多年的發展,揚美古鎮旅游取得了驕人的成績,2014年春節黃金周迎來游客潮,正月初一至初七,景區共接待游客達9 380多人次[6];2014年6月舉行揚美古鎮旅游品牌活動——揚美古鎮龍舟上水節,接待游客1 600多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6 460元[7];2014年“十一”黃金周游客量為1.3萬人,同比增長26%,創揚美古鎮黃金周游客量歷史新高[8]。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揚美古鎮的旅游業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最主要支撐因素,旅游發展也已初具規模,在南寧甚至廣西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每年吸引著大批游客前來觀光游覽。但是,揚美旅游發展還存在著傳統文化資源挖掘不足、旅游項目缺乏體驗性以及傳統民居建筑資源保護不到位等問題,揚美旅游發展狀況有待進一步改善。
(二)揚美古鎮傳統民居建筑保護狀況
揚美古鎮保留著南寧市最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是南寧著名的以傳統民居和文化為主要依托的文化性旅游景區,它的大部分作為旅游資源的古民居建筑保留原有的文化特色和藝術氣息。如明代民居七柱屋、舉人屋、黃氏莊園、五疊堂等古代民居都保存較為完好,雖部分構件由于破損而重新休憩,但也保留了其原有的樣貌,可以清晰地看到元明清時期的建筑形式,感受當時的人文氣息。
以上古民居建筑作為旅游資源很好的保存下來了,但是,當地大部分居民的住房形式正在發生變化,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都市游客來到這里,給當地居民的文化意識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本來傳統文化作為一種弱勢文化很容易受到大都市文化的沖擊。現在去到揚美古鎮,可以看到很多帶有濃重現代建筑風格的民居,當地的傳統民居建筑形式正在被漸漸地沖擊掉,隨其而來的是當地傳統文化的丟失。所以,在發展鄉村旅游的同時更要注意對傳統民居的保護。
(三)揚美旅游開發與傳統民居保護存在的問題
1.當地居民保護意識薄弱。對揚美古鎮來說,當地居民不僅是傳統民居的居住者和使用者,更是重要的保護與傳承的主體。但是,通過對當地傳統民居的觀察和與當地居民的交流,發現他們對傳統民居的保護意識比較薄弱,主要表現在:首先,很多傳統民居的外觀已經被改變,大街小巷出現很多現代化感較強的建筑,破壞了其應有的民居氛圍;其次,揚美古鎮的居民大部分是老人、孩童,偶爾碰見的年輕人也是前來旅游的游客,雖然揚美的旅游在發展,但是當地居民并沒有參與其中,他們更愿意出去打工,掙錢回來改造他們的居所,他們向往城市里的生活,所以對于自己所擁有的獨特的傳統民居不以為然。
2.旅游發展與傳統民居保護關系失衡。對揚美古鎮這一類的具有濃厚歷史氣息的古鎮進行旅游開發的初衷是在對我國重要文化遺產資源進行保護和傳承的同時,能夠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進而縮小城鄉差距。但在現實發展中,旅游各主體往往對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重視不夠,一味地注重經濟收益,在揚美古鎮的旅游發展過程中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其旅游開發與傳統民居保護之間的關系已經失衡,這樣不僅會傳統民居造成破壞,同時影響當地經濟的發展,不利于揚美古鎮的持續發展。
3.割裂了鄉村生態景觀與傳統文化間的關系。揚美古鎮的旅游開發側重點是對傳統文化遺產資源的深度挖掘,將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融合于旅游發展中,但揚美古鎮的傳統文化存在于鄉村大環境下。在發展傳統文化旅游的同時,也要關注鄉村生態資源的開發,并有機結合兩個景觀,形成資源互補以豐富其旅游產品。揚美古鎮作為鄉村,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鄉村旅游資源,但從其所呈現的旅游景觀來看主要是人文景觀,忽視了對鄉村自然景觀的開發利用,割裂了鄉村生態景觀與傳統文化間的聯系。
四、實現傳統民居保護與鄉村旅游和諧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村民參與來強化傳統民居保護意識
鄉村傳統民居的特色演變雖然受社會經濟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但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當地村民的保護意識淡薄。鄉村居民是當地傳統民居文化唯一的傳承者,旅游對其文化的影響最終是通過他們表現出來的[9]。走在揚美古鎮的大街小巷,看到的當地居民大部分是老人、孩童,偶爾碰見的年輕人也是前來旅游的游客。從這可以看出,雖然揚美的旅游在發展,但是當地居民并沒有參與其中,他們更愿意出去打工,掙錢回來改造他們的居所,他們向往城市里的生活,所以對于自己所擁有的獨特的傳統民居不以為然,因為他們認為,這些作為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卻并沒有實現他們的利益。所以,在今后的楊美古鎮旅游開發中,要更加注重當地村民的利益,讓他們更多地參與其中,增強傳統文化保護意識,促進旅游與民居保護的和諧發展。
(二)處理好旅游與傳統民居保護的關系
當地政府、旅游開發者和經營者應當看到發展旅游與傳統民居保護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關系。首先,當地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能夠促進經濟水平的提升,可以為傳統民居的保護提供資金支持,旅游的大眾性可以對傳統民居相關及保護意識的宣傳起到重要作用;其次,傳統民居作為當地主要的文化性旅游資源,是其旅游發展的主要吸引力,傳統民居保存的完整性對其旅游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只有處理好旅游發展與傳統民居保護之間的關系,揚美古鎮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endprint
(三)從鄉村生態景觀系統的層面上認識傳統村落與民居建筑的地位
鄉村生態景觀系統包括自然生態和人類生態兩大類型,鄉村的自然環境、生產環境、居民、村落與民居建筑等要素構成了自然與人工相結合的生態環境,這一生態系統的平衡構成了特色鄉村景觀[9]。旅游開發者和政府人員應站在生態景觀系統的高度,看待居民、村落和民居建筑環境、生產環境、山水農林環境的關系,意識到傳統村落與民居建筑在鄉村生態景觀系統中所處的重要地位,注重協調好整個系統的平衡關系。實踐證明,不完整的鄉村生態景觀系統或者遭到破壞的景觀系統對于鄉村旅游和經濟發展造成不可逆的負面影響,而保護好人類生態——傳統村落與民居是保證鄉村生態景觀系統完整性的重要環節,所以充分認識到傳統村落與民居建筑的地位對于維持整個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非常重要,也是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條件。
五、結論
近幾年,隨著我國鄉村旅游的興起,傳統民居作為鄉村主要的旅游資源之一,越來越多學者專家認為傳統民居具有較大的開發利用價值。但是,傳統民居作為較為脆弱的文化資源,在今后的旅游開發過程中,更要注重的是對它的保護,要在科學的開發理念和規劃依據指導下進行合理的保護性開發;經營過程中,采用科學合理的經營模式,不要一味追求經濟利益而忽略了與社會和環境效益的平衡;政府在充分認識到傳統民居建筑保護重要性的基礎上,有效提高當地居民對傳統民居的保護與傳承意識。同時,當地政府要切實考慮到如何讓當地居民成為旅游發展最大受益人,改善居民生活狀況,改變他們的抵觸心理以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旅游發展中。
參考文獻:
[1]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會.中國大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
[2] 蔣慧,黃芳.傳統民居進行旅游開發的理性思考[J].經濟地理,2007,(2):331-349.
[3] 劉韞.旅游背景下少數民族村落的傳統民居保護研究——以嘉絨藏族民居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2):155-158.
[4] 揚美古鎮[EB/OL].揚美古鎮官網,http://www.ymgz.cn/.
[5] 揚美古鎮[EB/OL].新華網廣西頻道,2014-05-16.
[6] 韋珊珊.揚美古鎮馬年春節黃金周迎來游客潮[EB/OL].江南區政務信息網,2014-02-17.
[7] 韋珊珊.江南區揚美古鎮舉辦“2014年揚美古鎮龍舟上水節”[EB/OL].江南區政務信息網,2014-06-09.
[8] 揚美古鎮國慶黃金周游客爆滿[EB/OL].江南區文化新聞出版體育局,2014-10-10.
[9] 王家洪.傳統文化與鄉村旅游的互動研究[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9,(4):41-45.
[責任編輯 王曉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