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萌
摘 要:針對中級漢語水平的處于青春期時期的韓國留學生如何學習漢語這一問題,本文從分析學生的普遍及特殊性的特點,中級漢語教育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和上課時所用的技巧這四個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旨在為中級漢語水平的外國留學生提供一些學習方法,幫助他們提高漢語水平。同時也是記錄一些自己的教學感悟,希望能為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師們提供一些教學參考。
關鍵詞:青春期 中級漢語 教師的作用 教育
一、前言
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是從20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的,是在語言學得到重要發展的前提下進行的。基本詞匯教學和比較系統的語法知識的講授是教學的重點,文化方面的教學內容還零星體現在課文之中。這一時期已經有了對外漢語的第一部教材——《漢語教科書》,集中體現了這一階段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1]。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對外漢語教學法的研究開始深入、全面地發展。尤其是90年代以后,對比較文化理論的研究。本文主要討論對處于青春期的韓國學生如何進行中級漢語教育的問題。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比較難于管理,這個時期的反抗心理、排斥心理都特別強,而且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理解學生想法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問題。并且中級漢語教育本身就有其特殊性,這一時期是一個瓶頸,學生由于有了一定漢語的基礎,會產生自滿或者自暴自棄等不利于學習的心態,這些都是需要教師進行調節的。筆者總結自身對外漢語教育實踐的經驗進行討論。這里的教學對象是年齡處于青春期,漢語水平達到中級,到中國學習兩年以上的韓國學生。
二、學生的特點
(一)青春期
青春期是指區別于兒童期與青年期的一個特殊時期,德國心理學家施太倫在《早期兒童心理學》(1924)將青春期稱為“青年成熟期”[2]年齡為十四到十八歲。這一時期學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是反抗。表現為常常愛激動,做事要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如果大人稍加約束,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其次是自我顯示。這一時期的孩子虛榮心極強,愛做嘩眾取寵的舉動,愛穿華麗的服裝,目的就是要顯示自己。這種傾向雖是青春期的正常現象,但如果父母和教師不能正確引導,也容易使孩子為滿足虛榮心而產生逆反心理。還有就是對異性的關心。由于性激素的刺激和第二性征的出現,青春期的孩子對異性表現得異常關心。這些都是青春期正常的心理表現。
這些特點在學習中級漢語的韓國學生身上的表現也非常突出。他們非常注意自己的衣著,有自己喜歡的同學,而且面對老師的夸獎容易沾沾自喜,而面對批評就容易失去學習的動力。作為老師,應該充滿愛心的去對待學生,主動找學生交談,關心其學習,傾聽其理想,并適當去鼓勵和肯定,這樣可以建立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更有利于幫助學生排除煩惱。同時,也要注意批評的方式,要在批評中也讓學生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讓他們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去改正。
(二)韓國學生的特點
1.急性子
韓國人是急性子,對自己的主張非常執著,所以對于急性子的韓國學生應該選擇慢性子,更為耐心得去教育。在漢語學習過程中表現為對簡單的問題一知半解,不去深入研究;對于復雜的問題無法靜心去仔細分析,表現得手足無措[3]。在教學實踐中,首先,應該根據他們的具體學習情況,制定詳細的課程規劃,并且嚴格按照規劃執行。例如聽寫,規定好每周固定的時間,讓學生做好心理準備,既不會增加,也沒有逃避的機會。其次,是多觀察學生,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適當調整教師自己的心態和教學計劃。最后是讓學生更多得進行名人名著的閱讀。對于處于青春期的韓國學生來說,大量閱讀中國名著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可以讓他們閱讀一定韓文的名著,同時增加自己的閱讀量,在課堂上針對一些小事情,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對他們進行教育。
2.愛美
在中國人在追求“大智若愚”境界的同時,韓國人有以貌取人的傾向[4]。韓國是愛美的國家,而且愛美愛到了骨子里。這樣愛美的天性在處于青春期的韓國學生那里主要表現為:在課堂上喜歡照鏡子,定時查看自己的發型;課下對音樂的依賴,對電影的沉溺;更關心自己的世界,不懂得關愛他人之類的行為。在解決這一問題的時候,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與中國學生相似,韓國多數女生比較文靜,部分男生比較調皮。針對文靜的女生,應該采用適當的暗示,如果無效的話,采用私下里的談話的方式為宜。而對于少數調皮的男生,有時候他們的這些行為只是為了吸引老師更多的注意力,在這個時候,如果采取暗示或者私下交談的方法的話會更加助長學生調皮的氣焰,所以在這時應該采取忽視的方法,讓學生知道自己特殊的行為并沒有引起老師的格外關注,這樣學生自動會放棄去做特殊的行為,轉而在課堂上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來。愛美的韓國學生有時還需要適當的夸獎,這樣會激勵他們更好的學習,但是面對挫折,往往又容易自暴自棄。在對他們進行課程教育的同時,也適當加強他們的心理方面的教育,提高他們面對挫折的能力。
(三)學習目標的規劃
青春期的學習中級漢語的韓國學生面臨的最大的困境就是缺乏學習的目標。這些學生聽從父母的意愿,十二三歲來到中國,接受漢語教育。在詢問他們為什么到中國來,以后想進入什么樣的大學讀書的時候都無法回答,這是他們缺乏學習目標的表現。學習目標的規劃對于學生的學習有很重要的作用。學習目標分為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規劃[5]。短期目標可以規劃為在聽寫中不受罰,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獲得學校的榮譽稱號等等。長期目標可以是考上中國的名牌大學,學自己喜歡的專業,將來從事什么樣的工作等等。
在學習目標完成的適當的放松與勞逸結合。學校定期組織學生的旅游和活動。適當的放松可以激勵學生更好的學習,同時通過集體活動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友誼,也可以增加學生之間集體合作的精神。
三、上課的技巧
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上好課。上課也是教師教的活動和學生學的活動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現。上課應按制定的課時計劃進行,但又要根據課的進行情況,靈活地掌握,不為課時計劃所束縛。
(一)相似點的分析
韓國學生學習漢語與學習其他語言有所不同。這是因為韓國在歷史上與中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韓國在之前沒有文字的時候曾借用漢字,所以韓語中有漢字詞這一說法,據不完全統計,漢字詞約占韓語詞匯的60-70%[6]。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種優勢來擴充學生的詞匯量。首先,可以由易到難,先講解漢字詞中每一個單音節詞所代表的漢語含義。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單音節詞之后,引導學生在學習單音節漢字詞的基礎上,找出使用同一漢字的漢字詞,進而擴充學生詞匯量。利用這種方法,只要學生掌握了足夠多的單音節漢字詞,便可以在遇到生詞時,也能大致理解詞的含義。這為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著很大的幫助。再比如說,教師可以給出幾個單音節漢字詞,之后師生共同列舉出數個帶有所列出的單音節漢字詞的多音節漢字詞。利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系統地歸納詞匯,還可以大大地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可謂一舉兩得。但在學生的漢語詞匯量達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常會有漢語和韓語詞匯相混淆的時候。這種現象也經常會出現在某些翻譯作品中,作者往往在不經意間將日源漢字詞或是朝鮮獨創漢字詞中的漢字直接用在中文譯文中。這種時候沒有韓語基礎的讀者就很難理解詞匯的真正含義。所以說,為避免漢字詞對學生的漢語學習的不良影響,教師須在講解相關詞匯時多多加以提示。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需要善于啟發,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各種方法能有機結合、運用自如,使學生既有緊張的學習活動,又有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師生密切配合、感情融洽。主觀能動性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特點。在這個充滿競爭、充滿壓力的知識經濟時代,青年人的聰明才智,那種崇尚自由、自我性格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社會的大熔爐為每一位有志有才的青年提供了發展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處于青春期的韓國學生也是滿懷著一腔熱血,躊躇滿志,誓要學好漢語,但是當他們碰到一點兒困難,一點兒挫折的時候就心浮氣躁,抱怨叫苦,擺不正心態。有理想、有抱負令人敬佩,耐心不夠、韌性不足令人惋惜而又令人理解,畢竟成長需要過程。在這時候,我們教師更應該幫助他們正視困難,分析問題、解決問題。[7]
四、結束語
上面討論了對青春期韓國學生的中級漢語教育,這里面包括了教師作用、學生特點具體的分析,以及課堂中使用到的技巧。筆者設想通過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了解,在加深師生情感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漢語學習水平,同時也使學生更好得融入在中國的學習生活。筆者認為,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十全十美的,關鍵在于教師要慎重覺得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和學生不同的性格極其文化背景燈情況選擇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當然,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雙向努力的結果。一方面,要培養學生肯吃苦的努力刻苦的精神,另一方面需要教師對工作熱忱的感情,對學生不斷的理解和了解,以及對教育方法、教學內容的不斷鉆研。對外漢語的教學尤其是對青少年的漢語學習者的教育并非易事。需要我們繼續以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為基礎,不斷開動腦筋去鉆研和摸索,從而找出適合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齡階段的更加有效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徐正龍.對外漢語教學理論與語言學應試指南[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2] 姚佩寬.中國青春期教育概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
[3] 徐鳳軍.這樣做最讓孩子逆反[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2009.
[4] 鄭春姬.中國人眼里的韓國人:是不懂中國的急性子[N].北京:中國新聞網,2007.11.
[5] 付博.中級漢語水平的外國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策略[J].武漢:語言研究,2011.
[6] 金姍.淺談韓語漢字詞教學[J].濟南:科技信息,2009.
[7] 馮文全.現代教育學新論[M].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