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以人為本理念已經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中,其以提倡“人性化”和“人本化”為宗旨,力求彰顯人的主體性。高職院校旨在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在學生管理中尤為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為學生的未來發展開辟廣闊的天地。本文提出幾點以“以人為本”思想為指導,創新學生管理工作的對策,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啟發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以人為本;學生管理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在企業管理領域引入了“以人為本”理念,使企業管理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以人為本理念已經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中,其以提倡“人性化”和“人本化”為宗旨,力求彰顯人的主體性。高職院校旨在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在學生管理中尤為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為學生的未來發展開辟廣闊的天地。本文提出幾點以“以人為本”思想為指導,創新學生管理工作的對策,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啟發意義。
1 形成“以生為本”、全員育人的良好氛圍
當今的高職生基本都是“90后”,他們思維活躍、個性鮮明、心思敏感,自我意識十分強烈。所以對他們進行人性化管理至關重要。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必須與時俱進,轉變觀念,主動了解高職生的發展需求,樹立“以生為本”的工作理念,為高職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從目前來看,學生管理工作不能局限在某一個方面,而是要構建全員育人的良好格局,使學生籠罩于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成長成才。
首先,高職院校廣大一線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多傾聽他們的心聲,要靈活使用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新型教學法,旨在最大程度地激活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為他們的日后發展奠基;其次,高職院校管理者要充分體現育人取向,將嚴格日常管理與引導高職生遵紀守法有機結合起來,使高職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為合格的新世紀人才;再次,高職院校后勤服務人員也要為高職生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努力為高職生辦實事,使高職生在優質服務中安心學習。總之,高職院校要團結一心,構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良好格局,全方位促進高職生健康發展。
2 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高職院校要想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必須信任學生,并放手讓他們進行自我管理,尊重他們的自主權益,這對高職生的未來發展大有裨益。
首先,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者要主動成為學生的朋友,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與高職生加強聯系與交流。這些社交媒介深受高職生的歡迎,可以免除面對面交流的尷尬,管理者要通過這些渠道了解高職生的發展動態,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構建和諧的關系;其次,管理者要引導高職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去社區做志愿者服務、參加“三下鄉”活動,讓高職生提升實踐能力,為日后的人生之路奠定基礎,也可以定期舉辦文化藝術節、科技作品競賽、創業技能大賽等活動,為高職生提供展示個人才能的廣闊舞臺,幫助高職生樹立自信心,從容應對生活和學習中的種種困難與挫折;再次,高職院校還要鼓勵學生自建學生社團,將具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凝聚在一起,激發他們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能力;第四,高職院校要發揮學生會和班級干部的力量,發揮他們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帶動學生一起進步,也可以選拔一些優秀學生成為班主任的“小助理”,提升他們的服務能力和領導能力。
3 構建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制度
實現高職生人本化管理,還要有科學合理的制度作保障,使學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首先,學生管理工作要夯實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信念,按照國家頒發的相關法律法規,切實結合高職生的身心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比如在學生行為管理、校風建設、學風建設、校園安全等方面,都要制定相關制度予以規范,促使高職生能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事實證明,只有做到“以人為本、以法為準”,方能促進高職院校各項工作有序進行。
同時,高職院校還要針對學生群體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勵管理制度。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曾經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yofNeedsTheory)。這個理論認為:人們有一系列的復雜的需求,包括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高職生普遍有著成長成才的需求,高職院校要意識到學生的這種心理訴求,制定有效的激勵制度,激發學生參與學校各項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實現最好的肌理效果。
4 將就業教育管理引入學生管理過程中
眾所周知,高職院校旨在培養適應生產、服務與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職院校要竭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如今,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持續深入,高校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導致社會就業形勢也越來越嚴峻。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應該對高職生加強就業教育,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首先,高職院校要竭力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方式將學生的技能培養落于實處;其次,高職院校要與市場、企業加強聯系與溝通,了解社會用人需求,然后對學生加強管理,使學生以一個準職業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這樣可以為日后走上社會做好鋪墊;再次,高職院校可以為學生舉辦相關專題講座、學術報告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與擇業觀,使他們能夠正確定位自己,對當前的就業形勢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盡快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做好充分的就業準備。
總之,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并聯合多個教育主體,形成教育合力,為高職生的成長成才創設良好的條件,使他們沉浸在良好的校園氛圍中得到感染與熏陶。同時,高職院校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高職生的長遠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切實提高管理工作的實效性與針對性。
參考文獻
[1]時倩,徐小柏.以人為本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探析[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
[2]孫娟.對人本理念在高職院校班級管理應用中的幾點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11).
[3]張忠.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應以人為本[J].遼寧高職學報,2008,(4).
[4]李俊.新形勢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堅持以人為本[J].才智,2014,(29).
[5]顧明高.以人為本的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15).
[6]楊友松.關于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國職工教育,2014,(12).
作者簡介
王歡,女,漢族,湖南省株洲市,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政工師,大學本科,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