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
【摘 要】 語文課本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文本資源取之不盡,只要從學生、學校、教師的實際出發,有效地利用好課程資源,深入挖掘課文的文化內涵,把握文本,發掘文本,挖掘教材的習作資源,巧妙地構筑習作訓練場,都能開辟出一方新的練筆天地,學生必大有文章可為!
【關 鍵 詞】 練筆;小學語文;隨筆;讀寫
一、隨文習作的意義
著名教育理論家葉圣陶說:“閱讀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啟發,受到教育,獲得間接經驗等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時,咱們對文章的寫作技巧必須有所領會,可以作為練習寫作的借鑒。”這告訴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仔細鉆研好教材,把握好教材,發揮好教材的作用。閱讀教學要體現讀寫結合,要引導學生讀中悟寫,從讀學寫,加強讀寫的聯系。不應把閱讀僅僅作為理解內容的手段,還應把閱讀和品詞析句、揣摩表達作用、學習文章寫法結合起來,準確把握課文讀寫結合的契機,相機進行寫作訓練,增加習作訓練量,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那么,隨文練筆就是讀寫結合的有效載體,是連接閱讀與寫作的橋梁。
二、隨文習作的形式
(一)練在經典,模仿文本
1. 模仿句子。片斷的描寫,是作文的一個重點。要想寫好片斷,可以從仿句起步。教材中有許多優秀片斷用了特殊句式,教學時學生完全可以仿寫。
《禮物》一課中出現了“傷心的人見到老婆婆……憤怒的人見到老婆婆……勞累的人見到老婆婆……”的排比的句式,作者用排比句式寫出了老婆婆禮物的神奇。這兒挖掘教材,不難發現有一個讀寫結合點,模仿用排比句式寫寫還有哪些人到過老婆婆那兒,收到老婆婆的禮物后有什么變化。通過排比的句式的仿寫,不但讓孩子們感受到了老婆婆禮物的神奇,孩子們也知道了如何運用排比的句式寫具體。
2. 模仿段落。教材中的許多課文,其實是學生習作的藍本,它們的構段方法和語言表達各不相同。教師要充當有心人,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各類文章的構段和表達方法,找出規律,進行形式多樣的寫段訓練。把教落實到“寫”上,分析文章的思路、結構安排、材料的取舍,借此訓練學生構思成文。
《禮物》這篇課文,在介紹各種各樣的人接受老婆婆禮物而發生了神奇的變化時,作者用了分總的結構,在此了解了作者的構段方法后,引導學生抓住句子“這樣一個窮苦的老人,誰都尊敬她”為寫作契機,鼓勵同學們也用上分總的結構,用排比的句式寫寫有哪些人尊敬她,用什么樣的方式尊敬她。這樣同學們不但感受到了大家對老婆婆的崇敬之情,也實現了中段教學目標——怎樣把內容寫具體。學生的構思成文意到筆隨,揮灑自如,也真正體現了語言文字的運用。
3. 模仿篇章。教材中許多文章的立意獨具匠心,是值得學生模仿學習的。《禮物》中的老婆婆有著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她真誠待人,用微笑得到了大家的尊敬。教學時,教師要有機地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的作者確定主題和表達中心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立意能力。通過課堂上的朗讀體會,學生對課文中的典型構段和謀篇已經有了深刻的領會,比較容易從范例中獲取表情達意的語言模式,此時教師如選擇性地指導學生模仿句段進行練筆,寫寫自己在生活中收到的類似的禮物,并且寫出感受。
(二)拓展填補,擴寫文本
1. 豐滿文本。抓住課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卻與中心密切相關的詞語,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練筆把它還原成具體可感、觸手可及的鮮明形象,以便讓學生從另一個側面深化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
《禮物》一課在表達老婆婆勤勞時寫到:老婆婆一年四季,手腳不停。當同學們通過學習已經初步感受到了老婆婆的勤勞,但老婆婆勤勞的具體體現同學們還是模糊的,為了使老婆婆這個形象更加鮮明,使老婆婆的勤勞更加具體,再次可以設計一個練筆,老婆婆一年四季都做了些什么,通過哪些例子具體體現了她的勤勞。
2. 拓展文本。語文教學中有一重要的板塊資源,就是捕捉一些關鍵詞,那些關鍵詞會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如果適時地利用起來,進行有效練筆,更能促使學生對文本個性化的理解。
《禮物》一課中寫到:小鳥和蟲兒的啼鳴驅走了老婆婆的寂寞。課文本想表達的是老婆婆生活窮苦、寂寞,但有著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但老婆婆是如何寂寞的,作者并沒有把它寫出來,給文本留下了一片空白,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于是,我們可以抓住一個練筆的契機,讓同學們想象老婆婆的寂寞是怎樣的,把它補充出來。
3. 遷移文本。教材中許多內容留有發揮的余地,存在文本的空白召喚力,在言而未盡之處拓展練筆,以整體的觀照,回馬一槍,在課堂的結束處,指向文本的整體,往往能給予廣闊的空間,讓學生自由馳騁,充實了文本,也圓滿了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的情感體驗。
學習完《禮物》一課后,孩子們感受到了微笑的魅力,感受到老婆婆善良、樂觀,感受到老婆婆積極的生活態度,此處設計小練筆,得到過她幫助的人們會分別對她說些什么,你會對老婆婆說些什么。孩子們有了情感的鋪墊,“言之有物”“有感而發”,在練筆中升華了情感。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語文課本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文本資源取之不盡,只要從學生、學校、教師的實際出發,有效地利用好課程資源,深入挖掘課文的文化內涵,把握文本,發掘文本 ,挖掘教材的習作資源,巧妙地構筑習作訓練場,都能開辟出一方新的練筆天地,學生必大有文章可為!
【參考文獻】
[1] 陳白貞. 隨文練筆讀寫訓練方式例談[EB/OL]. 江西教師網.江西教師論壇,2014(8).
[2] 陳國慶. 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時機的選擇[DB/OL]. 中國論文網,2014(10).
[3] 吳強. 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的五種形式[J/OL]. 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