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勁彥++張翠芬
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新性,而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的基礎上,所以,我們要把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解放他們的頭腦,解放他們的雙手,解放他們的眼睛,解放他們的嘴巴”。讓他們在寬松的學習活動中產生學習的愉悅感,從而促進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潛能,發展創新的個性,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認為應通過置懸、設疑、促練、批改等途徑來激活學生,使課堂教學“活”起來。
一、設置懸念,誘發學習動機
布魯納說:“學習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而,課堂一開始,我精心創設生動活潑、新穎有趣的學習環境,如游戲性、故事性、操作性等情境,扣住學生的心弦,誘發學習動機,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情緒高漲,思維活躍,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
如教學“10的加減法”時,我讓每一位學生帶來10個桃子進教室,每張課桌放一個盤子,要求學生按照游戲規則,在規定的時間里往盤子里放桃子,并根據盤內盤外的桃子數列出加減法算式。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提供了心理準備。
二、設置疑問,引發議論,讓學生積極探索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無論學習什么,學生有了疑問,才會撥動思維之弦。在學習數學中,教師可適當設置啟智、悟理的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交流信息,成為學習的主人。
如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時,我針對學生困惑點設疑:“為什么中間的零不論幾個,只讀一個呢?如果有幾個零就讀幾個零那就不容易寫錯呀?”同學們積極思考。楊志強同學笑了:“我舉一個數字,如果中間有4個0,如500006,我們能讀成五十萬零零零六嗎?”課堂氣氛頓時活躍:“如果7個0、8個0、9個0那可怎么讀呀?”
“看來中間不管有幾個0只讀一個0是為了簡便。”為了讓學生思考得更深點,我又問:“這樣讀簡便了,數的大小變了沒有?”
這樣“設疑引義,讓學生探索”,使學生先進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悱憤”境界,再進入到探索中,讓探索得以孕育,最后體驗到作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快樂,激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以練為用,以用促練,讓練習“活”起來,引導學生在“做”中學習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以及人的認知、情感、意志和能力都在活動中匯合并得到表現。因而,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充足的、典型的學習材料,放手讓學生全方位地參與教學活動,學用結合,學以致用,在“練、用”的親身探知中學習數學,強化積極情感體驗,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
四、以批促改,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改錯的能力,激活學生自主學習
根據“反饋控制”原則,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師生共同批改作業,實現學習效應的及時反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批改之前,我先教給學生批改符號,用“√”表示對,用“×”表現錯,用“_____”表現某步計算錯,用“_____”表示難改題等,然后通過學生自批、同桌互批、小組復批的步驟,按優、良、合格、需努力四個等級進行評價,這樣就端正了學生批改作業的態度,增強了責任心,激活了學生的學習。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激活學生學習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在教學中,教師只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多留給學生爭辯、討論、猜想、探索的空間,采用多種途徑,那數學課堂教學就激活了,學生也就成了學習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