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毅++翟士運++王唯潔


摘要:本文基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經濟、環境、社會“三重底線”,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青島啤酒2010—2014年間的社會責任履行狀況。研究發現,青島啤酒三方面的績效總體呈上升趨勢,較好地履行了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勢頭良好。
關鍵詞:青島啤酒 社會責任 經濟績效 環境績效 社會績效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員工權益受損等問題日益凸現,公眾除了關注企業的財務績效之外,也越來越關注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狀況。人們普遍認為,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履行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前景。不少研究還表明,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與財務績效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即社會責任的履行有助于幫助企業實現長遠的財務目標(Zhu et al.,2004;Derwall et al.,2005)。
青島啤酒作為國際知名品牌,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而且在世界范圍內也享有盛譽。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是人們對它的廣泛期望。此外,青島啤酒作為老牌國有企業,其社會責任履行狀況也理應受到公眾更多監督。本文將基于企業社會責任的“三重底線”,從經濟、環境、社會績效三個層面對其社會責任的履行狀況進行評價。
二、文獻綜述
國際上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 20年代。Sheldon早在1924年便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他認為,盈利并不是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企業還應當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Carroll(1979)把企業的社會責任分為三個維度(即三維模型):第一維度為社會責任,包括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自愿責任(一個從下到上的金字塔結構,其中經濟責任是其他責任的基礎);第二維度為社會問題管理,要求企業不僅要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更要學會處理社會責任問題;第三維度為社會反響,主要是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解決社會問題背后的理念、方法及戰略。
Elkington(1998)則進一步把企業的社會責任明確為經濟責任、環境責任與社會責任,即“三重底線”(Triple Bottom Line)。“三重底線”原則要求企業在關注經濟績效的同時,還應當兼顧環境績效與社會績效。只有這三方面都均衡發展,才能促進企業整體的可持續性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近年來,我國學者也越來越關注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研究,如李雙龍(2010)把企業的社會責任劃分為政府、員工、消費者、相關聯的其他企業、社區及環境等六項。劉美華、朱敏(2014)認為,企業積極主動地履行社會責任,有利于改善公眾對企業的印象,建立良好的企業聲譽,促進企業長遠、快速的發展。本文將采用Elkington(1998)的“三重底線”原則,從經濟績效、環境績效和社會績效三個方面分析青島啤酒的社會責任履行狀況。
三、研究設計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調查了青島啤酒2010—2014年五年間社會責任履行及變動狀況。相關數據以五年間青島啤酒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為基礎,通過對其進行內容分析的方式取得。
之所以選擇青島啤酒作為我們的研究對象,主要是由于以下幾點:首先,青島啤酒作為國際知名品牌,在國內外啤酒制造業中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其社會責任履行狀況理應受到廣泛關注。其次,青島啤酒所處的食品飲料制造業存在著諸如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關系到社會大眾的切身利益,是近些年來公眾關注的焦點。最后,青島啤酒集團已連續多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本研究所需的數據較為容易取得。
四、青島啤酒社會責任指標分析
(一)經濟績效
在經濟效益方面,青島啤酒2010—2014年關鍵指標如表1所示。
企業的經濟績效主要是從銷售狀況、盈利狀況等方面衡量企業在財務方面取得的業績。從表1可以看出,雖然近年來“酒駕入刑”的法律規定,以及現代健康理念的變化對酒類的銷售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青島啤酒的銷售量及營業收入一直處于較高水平,說明其市場(或品牌)認可度高,銷售能力強,屬于行業中的龍頭企業;而且,除2014年外,每年增長率都維持在10%以上,說明企業發展速度較快,狀態良好。
此外,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和每股盈利也一直處于較高水平,且持續增長,說明公司盈利能力較強,較好地履行了對股東的經濟責任。從納稅總額看,青島啤酒每年納稅額均超過40億元,且在四年中增長了近50%,達到64億元,增長趨勢明顯,這說明其為政府財政收入做出了較大貢獻,較好地履行了對政府的經濟責任。每股盈利也從2010年的1.13元增長為2014年的1.47元,為股東創造的財富持續穩健增長。總體而言,在2010年至2014年五年間,青島啤酒各項經濟績效指標較好且呈增長態勢,經濟責任履行狀況良好。
(二)環境績效
在環境效益方面,青島啤酒2010—2014年關鍵指標如表2所示。
隨著中國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霧霾”“碳排放”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企業的環境績效可以通過環境資源利用率、降污減排等方面來衡量。具體來看,在能源效率方面,單位產品耗水量從2010年的5.2立方米降到2014年的4.05立方米,下降13.46%,下降趨勢顯著、穩定;單位產品耗電量從2010年的69.46千瓦時降到2014年的62.19千瓦時,下降10.39%;單位產品的標煤量消耗量從2010年的56.17千克降到2014年的42.33千克,下降24.64%。燃煤消耗是目前中國環境問題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霧霾”很大程度上就是由燃煤而起。青島啤酒在過去五年中,有效、大幅地降低了燃煤的使用率,非常值得肯定。逐步下降的單位產品能耗表明青島啤酒的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節約了大量能源,較好地保護了環境。
另外,在污染物排放方面,單位產品COD排放量從2010年的0.34千克降到2014年的0.25千克,下降26.47%;單位產品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26.39%。逐步下降的污染物排放表明青島啤酒治污水平不斷提高,較大地降低了對環境的破壞。在廢物回收利用方面,千升冷麥汁二氧化碳回收量從2010年的20.52千克上升到2014年的28.61千克,上升39.42%;廢物綜合利用價值從2010年的1.58億元上升到2014年的4.03億元,上升155%。大幅上升的廢物回收指標,表明青島啤酒廢物回收利用率獲得較大提升,資源循環利用能力明顯提高,同時也說明青島啤酒“循環利用”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總的來看,青島啤酒環境效益逐年上升,環境責任履行良好。
(三)社會績效
在社會效益方面,青島啤酒2010—2013年關鍵指標如表3所示(2014年社會責任報告未給出相應數據)。
企業的社會績效主要從員工、社區等方面進行衡量,其中最重要的是員工的就業、培訓、權益保護等方面。首先,青島啤酒員工總人數約為四萬人,且近年來有不斷增長的趨勢。這表明它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解決了至少四萬人的就業問題。同時也表明,青島啤酒對員工的社會責任重大。其次,職業培訓能夠較大地提升員工的工作技能和學習能力,也是員工提高工作效率與實現職位升遷的必要準備,可以看做是一種隱形“福利”。過去五年間,青島啤酒全員人均培訓時間從2010年的10.7課時增加到2013年的18.89課時,增長76.54%,這表明企業加大了對員工的培訓力度,注重員工的職業發展,體現了對員工負責的態度。
最后,生產安全是企業保護職工權益的一個最基本體現,任何企業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去保護員工的身心健康。在2010年至2013年間,青島啤酒的總工傷率從0.21下降到0.13,下降比例達到38%;工傷數也由2010年的52次下降至2014年的34次,下降35%。這些數據都表明青島啤酒高度重視員工生產安全,不斷降低員工工傷次數,較好地保護了員工的身心健康。總體而言,青島啤酒注重對員工的社會責任履行,且有明顯的向好態勢。
五、結語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片面地追求經濟績效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商業環境,更無法滿足廣大利益相關者不斷增長的對企業環境績效與社會績效的要求。本文以“三重底線”原則為基礎,通過對青島啤酒2010—2014年間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報告進行內容分析,評價了其在經濟、環境、社會三方面的責任履行情況。研究發現,在過去五年間,青島啤酒在經濟、環境和社會三個層面均較好地履行了社會責任。而且,這三個層面的績效均有持續、明顯的進步,說明其可持續發展勢頭良好。
青島啤酒作為中國啤酒制造業的龍頭企業,其社會責任履行狀況較好,但這并不代表我國所有企業均有相同或相似的表現。與之相反,我國大多數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狀況并不盡如人意,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生產安全等社會問題時有發生。這一方面要求廣大利益相關者(如政府、消費者等)加強對企業的監督與引導,促進各類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履行。另一方面,企業自身也應當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提高社會責任履行水平。只有企業實現了經濟、環境、社會各方面的協調發展,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以及“可持續性發展”。X
參考文獻:
[1]Zhu Q.,Sarkis J. Relationships between Operational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 among Early Adopters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4,22(3).
[2]Derwall J.,Guenster N.,Bauer R.,Koedijk K.The Eco-efficiency Premium Puzzle[J].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2005,61(2).
[3]Sheldon O.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anagement.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C]. London:ir Isaac Pitman and Sons Ltd.,1924.
[4]Carrol A.B.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1979,(4).
[5]Elkington J.Partnerships from cannibals with forks:The triple bottom line of 21st-century business[J].Environmental Quality Management,1998,8(1).
[6]郝雯雯,趙麗萍,姚曉霞.企業社會責任履行與財務報告信息的擴充問題研究[J].商業會計,2011,(13).
[7]李雙龍.企業社會責任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8]劉美華,朱敏.股權性質、財務績效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來自中國農林牧漁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農村經濟,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