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服務創新與發展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真正擺脫發展瓶頸的辦法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具有流量大、種類多、容量大、價值高等4大特性的大數據,而唯有此方法才能真正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并促進圖書館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的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創新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8.030
“沃爾瑪”對大量顧客的非結構化數據分析,所創造的經典案例“啤酒+尿布”告訴我們任何日常行為中產生的龐大數據都可作為對未來發展預測的依據,而這些數據來源需要借助信息設備和信息技術。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們從日常生活中所獲取的數據也越來越多,而且這些大數據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在世界范圍內甚至被等同于“黃金和石油”。
最早關于大數據的研究與計劃是由美國于2012年3月提出的,在面對大數據問題上,奧巴馬政府沿襲喬治·布什政府處理網絡信息化的做法,將大數據上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至此,向世界正式宣告全社會已邁入大數據時代。而作為大數據的有權使用者之一,圖書館在信息保存、開發、利用等方面,如何做好服務創新與發展是當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據研究表明,服務創新的難點在于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去挖掘、識別、組織和分析如隱含在用戶行為中的結構化、半結構化數據信息,并尋找他們的隱形訴求,繼而改進和拓寬圖書館資源、服務與讀者需求的雙向理想控制。借此,本文特圍繞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服務創新與發展,提出幾點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現將詳細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一、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所面臨的挑戰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將對社會生產造成新的沖擊。誠如全球最著名的現代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在2011年5月的一份題為《大數據:創新、競爭和生產力的下一個前言領域》的報告所言:數據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逐漸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而人們對于海量數據的運用將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從該文中我們還可得出如下結論:大數據的“大”遠非“海量”一詞所能概括,它還包含了數據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尤其重點突出了數據在社會生產中的價值所在。據全球著名的信息技術、電信行業和消費科技咨詢、顧問和活動服務專業提供商國際數據公司(IDC)總結,大數據具有流量大(Vcloc-ity)、種類多(Varicty)、容量大(Volumc)、價值高(Valuc)等4大特性,簡稱“4V”特性。從深層次上理解,這些特性闡明了如下幾個要點:(1)在大數據時代,要將深層挖掘和分析數據作為信息界的主要業務;(2)數據形態多種多樣,價值大;(3)未來新型產業必然是從對數據的處理中產生。
以上特點和理念,均說明大數據將改變當前的IT架構,而且這些特點也將促使與大數據分析在數據對象、運用技術、價值去向等方面都有諸多共同點的圖書館發生改變。首先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有賴于大數據的支撐。與以往不同的是,在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優勢不僅在于服務水平、館藏資源和建筑空間,更多地體現在對大數據的擁有量,以及對各種大數據的挖掘與分析能力,而且分析并預測大數據也將為圖書館的發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參考。其次,大數據勢必成為圖書管的關鍵資產。一方面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大數據的價值,另一方面業界對大數據的分析技術也日趨成熟。大量的如讀者借閱習慣、服務消費痕跡等能為圖書館的未來發展、服務模式進行趨勢分析、發展預測提供支持的大數據都將成為圖書館的關鍵資產。再次,對圖書館而言,處理大數據既是機會,也是挑戰。圖書館利用大數據來實現服務創新與發展,一方面要依靠結構化數據掌握當前受眾群體享受了哪些圖書館服務,換言之,需要掌握當前的圖書管服務質量,另一方面需借助大量的非結構化數據分析圖書館與用戶的服務關系在未來將會呈現怎樣的局面。因此,圖書館若要獲得穩定發展,大數據的分析與處理將是最大挑戰。
二、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服務創新和發展方向
1.充分利用用戶資源
在大數據時代,圖書館之間的競爭點,早已不再局限于數據的競爭,反而更偏向于對數據的挖掘與利用。而且如何做好挖掘和利用工作將是圖書館在服務質量方面獲得一線生機的關鍵。加強采集多種數據資源,并使之成為建設大數據時代圖書管資源庫的關鍵一環。另外,大數據時代的圖書館服務所需的數據量既是當下圖書館正在建設的文獻資源、數字資源、網絡資源,也是當下圖書館還無法進行或暫時無法建設的非結構化數據,如用戶信息行為數據,這些數據幕墻尚未被完整收集,雖屬于非結構化數據,但依然對圖書館的發展意義重大。
2.大數據分析及其相關服務
信息全球化大舉推進的同時,越來越多的行為數據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交流和生產中形成,若對這些不成系統的數據加以整合和分析,勢必將會描繪出一個社會個體的運行軌跡,以及社會發展全景,這個過程就叫做大數據分析。據調查統計顯示,將數據分析作為主營業務的公司遍地開花,以印度班加羅爾為例,在這個享有“印度硅谷”之稱的城市,類似“AnalyticEdge、 Zinnov、MuSigma”這種新型數據公司就已達到百家之多。另外據印度全國軟件與服務企業協會(Nasscom)的預計結果顯示,在2012年往后三年以內印度大數據行業規模將在此前的基礎上擴大5倍,達到12億美元。而且從增長速度來看,將達到全球大數據的2倍。由此可見大數據分析的前景十分壯觀。
對圖書館而言,只有實施大數據分析,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防止被邊緣化。而圖書館實施大數據分析服務業務,主要包括如下幾種:其一,建設圖書館所需的大數據分析。在讀者的行為愛好和借閱方式等現有數據的基礎上,加以挖掘和分析;其二,受眾所需大數據分析。這種分析業務看似與當下圖書館為企業等客戶群體所做的信息情報參考、競爭情報分析一致,但二者有本質上的區別,而且不同之處較多,如分析目的、分析手段、分析對象數據等。這種分析業務需依賴的大數據并無館藏,因此圖書館在發展此類業務是難免會顯得束手束腳,為突破該項業務瓶頸,應從解決這種分析服務的數據問題入手。
3.借助大數據的分析技術
在定性與定量分析都無法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價值時,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和相應工具便可實現這一愿景。但與此同時,大數據分析技術也要相應有所提高。據《大數據:創新、競爭和生產力的下一個前言領域》報告顯示,大數據的分析技術種類繁多,呈多樣化體現。如數據集成與融合、可視化分析、網絡分析、數據挖掘以及聚類分析等。其中最為顯眼的是數據挖掘、可視化分析以及聚類分析三種。雖然目前大數據分析技術已趨于成熟,但以上這些數據的功能僅局限于結構化數據和有限數量的關鍵詞的分析,尚無法獲得大量的復雜的數據存在與表現形態,更無法利用這些分析技術來實現對未來發展前景的預測。當然,有研究人員認為采集Wcb日志數據,將完全實現關聯規則、內容分類以及用戶聚類的目的,進而提升個性化推薦精度,最終實現對定制Wcb日志的數(下轉147頁)(上接49頁)據模型、過程及其方法的探索。
4.提升圖書館服務的智能化
在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服務創新應向智能化方向轉變。提升圖書館服務的智能化程度,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其一,利用智能化技術收集高級和復雜的數據,并對其加以處理,以完成圖書館主體建設;其二,利用智能化技術為讀者搭建自主獲取圖片、視頻、文本等信息的平臺,實現資源及時共享;其三,利用智能化技術加快知識流通,擴大知識傳播面,促知識由單個主體向多個主體過渡,并促進顯性知識的挖掘與重組。
圖書館的價值具體體現在服務質量方面,尤其在當下技術越來越先進的情況下,提升服務質量早已是大勢所趨。通過多年的服務效果來看,大數據時代正是圖書館實現社會價值的重要時刻。對大數據的挖掘與分析,是圖書館在不可預測的未來發展中的化解危機,實現戰略構想的重要籌碼,因此在大數據時代,圖書館若想有所作為,應在充分認識當下形式的基礎上,通過大數據來實現服務創新,為圖書館的競爭力的提升護航。
參考文獻:
[1]汪學菁.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能力的轉變[J].價值工程. 2016(22)
[2]劉靜春.大數據時代高校數字圖書館學科資源聚合“云”服務平臺構建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6(06)
[3]高紅燕.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提升讀者服務能力的路徑[J].圖書館學刊.2016(05) [4]喻婷.大數據時代圖書館員的數據素養研究[J].圖書館界. 2016(03)
[5]周春宏,吳珍.基于大數據思維的圖書采訪模式探析[J].農業網絡信息.2016(05)
[6]史艷萍.大數據背景下企業信息服務模式成本比較分析[J].電子商務.2016(05)
[7]黃維玲.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創新服務研究[J].情報探索.2016(05)
作者簡介:
牛肖亮,男,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本科,初級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