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亮
摘 要:如何提高EFL學習者的學術英語寫作水平,一直是二語寫作領域的研究熱點。引述是學術英語寫作中不可回避的一種文本行為,為了使自己的觀點更具權威性和說服力,作者在進行學術英語寫作的過程中,要不斷地進行引述以表明自己的立場。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研究者將研究的重點都放在了引述動詞上。本文通過對前期文獻的梳理和分析,認為引述動詞評價功能和引述句型可能存在一定邏輯對應關系。
關鍵詞:引述動詞;引述句型;評價功能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8.085
學術英語寫作說服性的本質決定了引述在學術英語寫作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通過引述前人的研究成果,不僅可以加強作者所提出觀點的可信度和權威度,更展現了作者對于特定學術團體的忠誠度。我們或許還能找出更多原因來證明引述在英語學術寫作中的重要性,但以上兩點原因足以說明引述是從事論文寫作初學者所應掌握的一項必要技能。為了幫助初學者們能夠合理恰當的利用引述來為自己的寫作服務,國內外有許多學者(e.g. Swales, 1986; Shaw, 1992; Harwood, 2009; Thompson and Ye, 1991)都在研究如何提高引述的水平。這些研究按照研究對象的不同,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e.g. Swales, 1986; Shaw, 1992; Thompson and Ye, 1991;徐昉,2012; 陳建林,2011)主要是從引述本身出發,研究引述在不同學科背景中的種類、形式、功能,這類研究的焦點集中在引述動詞以及引述句出現的形式(文中引述integral citation或文末引述non-integral citation)。另一類研究(e.g. Harwood, 2009; Petric, 2007)占的比重相對較小,主要是研究作者的引述動機而非引述本身。我們可以發現對于引述研究而言,大部分研究者都把研究的落腳點放在了引述的文本特征上。Swales (1990)將引述動詞定義為作者引用或論述他人研究時所選用的動詞。Thompson and Ye(1991)根據引述動詞的語義內涵和評價潛勢對引述動詞做了分類。Hyland(1999)在他們的分類基礎上,根據引述動詞所反映的行為特征定義了引述動詞引導的三種行為過程:研究行為、認知行為、語篇行為,并進一步將引述動詞分為用來陳述研究結果或研究過程的研究動詞(research verb),用來揭示心理過程的認知動詞(cognitive verb)以及關于話語表達的話語動詞(textual verb)。 Hyland(1999)進一步提出,引述動詞是具有評價功能的,換言之,作者通過使用不同種類的引述動詞,可以明確表達自己的立場和對被引述者的立場。這種立場通常以作者認可(factive),作者反對(counter-favctive)和不做判斷(non-factive)三種形式得以呈現。徐昉(2012)通過對應用語言學國際權威期刊實證論文的引用行為進行文本分析發現在引用的概念內容、 策略功能和文本形式的類型與分布上,英語學術研究話語呈現出明現的特征。基于CEW和LOCNESS兩個語料庫的文本對比研究,陳建林(2011)認為中國學生引述動詞的使用比較模糊、籠統,引述結構比較單一。相對于引述動詞而言,針對引述句型/引述結構的研究國內外還比較鮮見。在本研究中,引述句型特指引述動詞所在單句的句法結構。基于Francis, et, al.(1996)的研究,本課題中所要研究的引述句型包括:1)V that句型(e.g. Smith claims that); 2) It be V-ed that句型(e.g. It is claimed that)。實際上,從淺層次來看對引述句型掌握單一不僅可導致初學者的引述不恰當;從深層次來看,引述句型與引述動詞的功能應該存在潛在的邏輯聯系,而在日常的寫作教學當中,由于我們缺乏相關信息的講解,這同樣也可能導致初學者做出不恰當的引述。本研究作者認為高水平的學術論文作者在寫作的引述過程中,從文本層面來看,可能會傾向使用某一類特定的引述句型來加強或抵消引述動詞所具有的作者認可或作者反對的評價功能。因此本文作者認為, 相關研究者可以從實證的角度論證引述句型與引述動詞的評價功能是否存在假設的相關性聯系?如果存在這種相關性聯系,高水平作者使用頻率最高的引述句型有哪些?顯然,該研究結果對高校學術論文寫作教學會帶來許多啟示。
由于不了解引述句型同引述動詞之間可能存在的邏輯聯系,Hyland(1999)發現中國的許多低水平作者(novice writer)在引述他人成果時語氣過于強硬,并不符合學術論文寫作的引述規范。Charles(2006)也發現,由于缺少對引述句型的相關研究,教師、學生無相關信息可參考,導致大量低水平作者的不規范引述行為的發生。通過確定引述動詞評價功能和引述句型的相關性聯系,我們可以幫組師生提高學術論文寫作過程中引述動詞功能和引述句型的搭配意識。通過提供高水平作者使用的高頻引述句型作為參考,我們可以幫助指導加強高校教師學術論文寫作的教學水平。本文作者假設認為高水平的學術論文作者在寫作的引述過程中,從文本層面來看,可能會傾向使用某一類特定的引述句型來加強或抵消引述動詞所具有的作者認可或作者反對的評價功能。
就研究方法而言,本研究應經過如下幾個步驟:
1.語料庫
選取應用語言學領域內的5本知名國際期刊作為語料庫的文本來源,每本期刊分別任意選取10片文章。由于大部分的引述都是在論文的引言部分出現(Tompson, 2005),因此課題組成員將節選每篇論文的引言部分建立一個小型語料庫。
2.定量部分
課題組成員將通過定位引述動詞的方式來最終確定引述句型以及其與引述動詞功能的相關性聯系。基于Hyland(2006)的研究方法,為了找到引述動詞,課題組成員首先將使用AntConc軟件對引述常見的標志形式(如圓括號)進行搜尋,考慮到有些作者在引述他人觀點時可能在前文已經做過引用說明,因此這種方法可能會漏掉部分引述句。為此,課題組成員將會通過查找文獻當中的作者姓名以及第三人稱代詞再一次進行查漏補缺,這樣會得到只包含引述詞的索引行供研究分析。隨后課題組成員會根據引述動詞的三種不同評價功能對其手動歸類。為了解決本課題的第一個研究問題,課題組成員會根據所搜集的數據對引述動詞和引述句型進行log-likelyhood相關性分析。為了解決第二個研究問題,課題組成員將計算頻率的方式,確定高水平作者使用頻率最高的句型供參考。這類句型將以句型中引述動詞的不同評價功能來進行分類,換言之,課題組成員將確定,當引述動詞分別被高水平作者賦予積極評價含義、消極評價含義和中立評價含義時,其所采用的高頻引述句型分別是什么。
3.定性部分
為了對研究成果進行三角驗證。課題組成員將會采取郵件問詢的方式,對寫出高頻引述句型的原作者進行回訪,驗證引述動詞評價功能與引述句型的呼應關系是否是作者有意為之。
該研究假設如果成立,其研究結果對于高校外語教學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學術英語寫作教學一直是國內外語教學的薄弱環節,高校師生一方面渴望將自己的科研成果通過在國際(下轉138頁)(上接121頁)期刊發表的方式與業界專家進行溝通對話,一方面有因為自身學術英語寫作不能滿足專業論文的規范要求而投稿被拒。在學術英語寫作過程中,引述是否恰當是衡量寫作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因此,本研究若果能夠給寫作初學者提供高頻引述動詞及與之搭配的引述句型的話,能夠使得高校外語教師幫助初學者們從文本層面掌握更多符合寫作規范的引述技巧,提高學術英語寫作的質量與水平。
參考文獻:
[1]Hyland,K.(1999).Academic attribution: ci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ary knowledge.Applied linguistics,20(3),341-367.
[2]Milton,J.& Hyland,K.(1999).Assertions in students'academic essays: a comparison of L1 and L2 writers. In R. Berry, B. Asker, K. Hyland & M. Lam (Eds.), Language analysis, description and pedagogy. Hong Kong: HKUST.
[3]Swales,J.M.(1986).Citation analysis and discourse analysis.Applied Linguistics,7(1),39-56.
[4]Thompson,G. & Ye,Y.(1991).Evaluation in the reporting verbs used in academic papers. Applied Linguistics 12(4),365-382.
[5]Thompson,C.(2005)."Authority is everything": a study of the politics of textual ownership and knowledge in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 writer ident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ducational Integrity,1(1),1-12.
[6]徐昉,2015,學術英語寫作研究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1):9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