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麗 高尚
摘 要:民族文物是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具備極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民族博物館作為民族文物的收藏保管機構,必須結合博物館自身的實際情況,加強文物收藏管理體系建設,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文物收藏管理標準,從而為有序開展民族博物館各項工作奠定堅實基礎?;诖它c,本文對民族博物館文物收藏的規范建議進行解讀,期望對促進民族博物館繁榮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民族博物館;文物收藏;規范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8.109
一、建立文物收藏管理標準
為了規范民族博物館的文物管理,必須建立完善的文物收藏標準體系,促使各項工作嚴格按照程序開展,提高文物管理的科學性、制度性。具體標準如下:其一,建立文物登記標準,對民族博物館接收、登記文物的全過程制定統一的操作標準;其二,建立文物入藏標準,科學鑒定文物,辨明文物真偽,確保文物收藏質量;其三,建立文物定名標準,根據文物外在形式和本質特征對文物定名,保證文物定名具備簡練、準確等特點,為文物編目奠定基礎;其四,建立文物分類與編目標準,根據文物特點進行科學分類,方便文物保管與利用,同時統一文物編目格式、書寫要求、標記符號等內容;其五,建立文物檔案管理標準,對文物收集范圍、分類管理、立卷歸檔等方面進行規范,提高檔案的使用價值;其六,建立文物保管標準,針對文物庫房管理、修復、養護、展示等環節制定安全操作標準,避免文物損壞。通過落實上述文物管理標準,進一步規范文物收藏工作,促進文物收藏步入良性循環狀態。
二、科學確定文物等級
民族博物館要按照《民族文物藏品定級標準》,在鑒定、辨明、考證、評價文物的基礎上,根據文物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高低對文物進行定級。民族文物可分為珍貴文物與一般文物,珍貴文物根據文物的重要性高低依次分為一、二、三級。珍貴文物必須要有清晰可考的源流、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及完好的外形品相。尤其對于一級珍貴民族文物而言,應具備以下特點:能夠反映各民族的歷史變遷、制度文化、社會變革;能夠反映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政治活動、團結統一;能夠反映各民族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抵御侵略;能夠反映各民族宗教文化、生活習俗、藝術成就等。在文物定級過程中,應由民族博物館內的鑒定委員會針對文物提出鑒定意見,并將鑒定意見上報到上級主管部門。對于具有重要價值的民族文物要上報到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一旦鑒定為一級文物,則必須妥善保管。
三、做好文物存放排架工作
對于民族博物館而言,館藏文物的存放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為便于館藏物品的規范管理,所有的藏品都會放在指定的架子上,鑒于此,博物館有必要做好館藏文物存放排架工作。首先,當文物經過精挑細選進入館藏后,需要先對其基本資料進行登記,此時文物便成為藏品,藏品的存放位置即為排架,依據相關規定,藏品排架必須進行科學分類,這既是前提也是基礎,并按照藏品的種類對其進行科學排架,以此來確保藏品的妥善保存和方便利用,使藏品的管理井然有序。其次,庫房在排架的過程中,應當遵循間距適宜、排列整齊的原則,選用的柜架要堅固耐用,并按照一定順序對柜架進行編號。此外,應當充分考慮柜架上藏品的質地,如果是易碎的物品,應做好防滑措施,若是易折的物品,則應配置網板、卷筒等輔助工具。再次,排架完畢后,可將藏品方位等信息錄入到信息管理系統當中,以便查詢和檢索。最后,庫管員要認真做好本職工作,每件藏品提出時,都必須嚴格依據規定程序進行,并記錄在案,退回時,應當擺放在原位,不得亂存亂放。
四、規范文物現狀登記
文物現狀登記是民族博物館藏品規范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具體做法是以文字的形式,將文物的基本信息記錄下來,并將之歸入到藏品檔案中。對文物現狀的描述是文物保護及核對的依據,因此,博物館應當對文物現狀登記予以重視,并采取有效的途徑加以規范。首先,在文物登記時應當遵循科學、準確、規范、實事求是的原則,依據相關標準對藏品的價值進行合理評估。其次,文物入庫前,庫房管理人員必須認真進行核對,看文物是否與現狀描述的情況相符,若發現不符之處,必須及時提出,由編目人員進行核實并做出適當地修改,經庫房管理人員再次確認無誤后,方可生效。最后,文物現狀描述應當全面、詳實,選用的詞語要精準、簡練,用精煉的語言進行概括,字數應控制在25字以內,盡量不要超出。
五、提高博物館藏品利用率
民族博物館文物收藏要為社會公眾服務,提高藏品利用率,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具體做法如下:首先,做好對外開放宣傳工作。對于民族博物館內的館藏品而言,很多人對其知之甚少,為使這些藏品能夠被廣大社會公眾所知,博物館應當加強館藏文物對外開放的宣傳工作,借此來使藏品資料逐步社會化。其次,強化對外開放基礎工作。由于民族博物館內的大部分文物藏品都比較珍貴,因此,在對外開放時,必須加大基礎性工作的力度,建立健全相關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術,并解決藏品鑒定、整編、查詢檢索等問題。再次,實現數字化管理。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可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對館藏品實行數字化管理,使藏品信息能夠得到更快捷的傳播與利用。民族博物館應構建起一個相對完善的數據庫,逐步將所有館藏品的資料錄入到數據庫中,從而為資料的保存、檢索、利用提供方便,當使用者需要對藏品資料進行使用時,只需要經過授權,便可從館藏資料庫中調取出所需的信息,由此能夠充分發揮出館藏品的利用價值。
總而言之,民族博物館作為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的機構,必須強化文物收藏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為各項工作開展奠定基礎。在民族文物收藏管理中,博物館要建立相應的規范標準,科學確定文物等級,嚴格把控文物存放排架、現狀登記等工作環節,同時還要充分發揮民族文物的利用價值,從而實現民族博物館傳承民族文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宋才發.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博物館的歷史重任[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2(10):87-89.
[2]謝軍.淺談民族博物館文物的征集、入藏及保護[J].民族教育研究,2012(6):58-60.
[3]宋才發.論民族博物館文物保護的法制建設[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9):133-134.
[4]嚴間開.民族地區博物館藏品征集的思路[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3(8):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