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全
?
“三步走”消除家長代勞現(xiàn)象
□王方全
每天下午放學之后,學校的衛(wèi)生掃除活動就開始了。每到這個時候,在一年級的教室里,總會看到家長們的忙碌身影:灑水、掃垃圾、拖地……他們的孩子卻袖手旁觀,在一旁玩耍嬉戲。不僅一年級各個班有家長代勞的現(xiàn)象,二、三年級的教室里也有同樣的情況。
家長替代孩子勞動,一方面是家長的原因:有的家長疼愛孩子,擔心孩子吃苦受累;也有部分家長是因為孩子動作遲緩、拖拖拉拉,怕耽誤了自己的時間。另一方面是班主任的原因:有的班主任為了達到清潔目標,任由家長替代孩子勞動,甚至慫恿家長代替孩子打掃教室衛(wèi)生。
作為家長,因疼愛自己的孩子而替代孩子勞動在一定程度上情有可原,但于理卻不可恕。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剝奪了孩子接受勞動教育的機會,可能會造成孩子勞動觀念淡薄、鄙視勞動、不愛惜勞動成果等負面影響,甚至其他更嚴重的后果。
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勞動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樹立勞動教育勢在必行的理念,對家長替代勞動的錯誤行為予以糾正。尤其對于班主任來講,更有責任和義務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因此,我們要對家長進行教育和疏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和孩子發(fā)展觀,盡可能避免因家長溺愛孩子而造成不良教育后果的可能性。
消除家長替代勞動的現(xiàn)象,班主任可以“三步走”。
第一步:曉之以理。改變家長的行為,最重要的是讓家長認識到替代孩子勞動潛在的危害。可以通過家長會、QQ群等渠道向家長強調(diào)替代勞動的四大危害:一是違背了我國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的,不利于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二是變相剝奪了孩子參與勞動的機會,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觀念和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三是容易造成孩子過度依賴家長,且缺乏獨立性和生活自理的能力;四是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如果家長能夠認識到替代勞動的危害性,他們便會讓孩子自己勞動。
第二步,動之以情。消除替代勞動現(xiàn)象,僅僅在家長身上做工作還不夠,還需要孩子的配合,畢竟孩子才是消除家長替代勞動的“主角”。如何才能讓孩子認識到勞動很光榮、勞動有價值,自覺拒絕家長的“代勞”?可以利用班隊會,講述《勞動長智力》《寒號鳥》等有關勞動的小故事,培養(yǎng)孩子對勞動的感情;可以“爸爸媽媽很愛我”為主題,讓孩子們說一說父母的愛,引導孩子知道哪些愛是正確的、哪些愛可能是有危害的;可以“爸爸媽媽不容易”為主題,讓孩子們說一說爸爸媽媽的工作,引導孩子理解爸爸媽媽的付出和辛苦。孩子們理解了爸爸媽媽的不容易,也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便能夠自己做清潔,拒絕爸爸媽媽替代自己勞動了。
第三步,束之以行。道理講了,孩子也很配合,可能還是有家長“越俎代庖”。那么,班主任可以每天堅持定時蹲點,駐扎在教室里,守著孩子們做清潔。有時候,家長看見班主任在場,礙于老師說過理,自然不好意思再替代,只有耐心等孩子做完清潔再接其回家。對于那些一意孤行的家長,班主任可以故意“搗亂”,找各種借口把替代孩子勞動的家長喊出來“說事”,說說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和學習情況,或者和家長聊聊家常、說說閑話。盡管有時候家長明知道是班主任故意“找茬”,但是礙于情面,也只好悻悻作罷,任由孩子自己勞動。
經(jīng)過半個學期的堅持不懈,我班上的替代勞動現(xiàn)象終于銷聲匿跡。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qū)教育科學發(fā)展研究院)